這純陽真火不但在灼燒李志常的元神,同時也在灼燒那些金蓮。
或者說這些火焰之所以愈來越旺~盛,就是因爲這些金蓮越來越小的緣故。
這些金蓮竟然是火焰的養料。
隻不過今年随滅随生,火焰越來越大,金蓮也越來越多,其中道理,一時間讓人難以明白。
李志常腳踩金蓮,一步一步往前面走去,他看似一步一步,可是速度之快,猶如一道青色閃電,在這空間中奔流來去,十分自如。
頃刻間李志常就停住,他面前有一朵巨大的金蓮,足足有九瓣蓮花,中央盤坐這一個月白色衣服的中年人,眉毛、長發都是淡金色。
入眼而來,中年男人給人一種排斥一切的氣息。
準确的來形容,就是除他之外再無他物。
除他之外,一切都是外道。
他便是天地間唯一的真實,其他都是虛妄。
他身周同樣火焰熊熊燃燒,非但沒有給他半點傷害,仿佛還被他無形排斥。
火焰如潮水漲落,他的身體也一隐一現。
有詩爲證: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中年人便給人這種‘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的味道,一切外來事物,都不能對他動搖分毫。
李志常突然有了一種明悟,這個中年人并不是什麽妖魔鬼怪,而是一道執念。
隻要沒有跟他相關的事情發生,任何一切事物都跟他沒關系。
李志常微微皺眉。一指劍氣朝着中年人激射而去。
這縷劍氣,淩厲剛猛,浩然無匹,直直往中年人眉心而去。
那男子睜開眼睛,朝着李志常望去,露出一種一意孤行。永不回頭的情緒,可是到底沒有任何動作。
劍氣正中眉心,随即男子身軀寸寸瓦解。
李志常緊鎖的眉頭并沒有因爲中年男子身軀消解,而得到緩解。
事實上他已經離天仙隻有一步之遙,遠非任何地仙可以比拟,隻要度過了風災,便可成就天仙果業。
他的成就已經超越諸天萬界的無數衆生。也已經脫離了生死輪回,可是他并不算永恒,相比朝生暮死的衆生,隻是多走了半步。
長生不老雖然是足以值得誇耀的事情,李志常從不因此滿足。
或者說他現在隻相當于在一個盲人的世界中。他能夠看到一絲光明,這便是他超越衆生的地方。
面前這道執念給李志常一種奇妙的感覺,那就是他和執念之間有着一種難以言喻的聯系。
這執念所化的中年人,或者說在某方面而言已經是永生不滅。就算将他粉碎,也不會改變他的本質。
從過去到現在。再到未來,這道執念都不會有什麽改變。
這也是一種永恒。
這不同于日月星辰的亘古長存,但是某些方面而言卻又一般無二,因爲日月星辰是沒有念頭的。而這執念隻有一種念頭。
中年人身體潰散,變成無數的金粉,撒到他身上,連外面的元神青光都不能阻礙分毫。
因爲這不是任何實質的東西,又或者說是一種經驗,玄之又玄。
這份經驗侵入李志常體内,他并沒有任何驚慌失措,或者說他早就準備好了這件事,還是說他連自身的存在都已經不在意了。
這一點除了他自己,沒有任何人可以知曉,也沒有任何人可以明白。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也不需要有什麽人明白。
李志常仍舊站在原地,可是周圍已經沒有了火焰。
這是一條大街上,他變成了一個僧人,一個修爲高深的和尚,他已經到了人間極緻,隻要他願意,他就可以飛升西方極樂世界,但是他沒有這麽做,而是任由自己的肉~身,在人間一步步衰敗。
下一世他成了一個道士,因爲帶着宿慧,所以修行很快,數十年時間,他就有了人間巅峰的實力,可是他依然沒有飛升。
李志常知道他來到了那個中年人的生命,這一切都是中年人的經曆。
一世又一世的輪回,他始終屹立在人間的巅峰,可是他從沒有破空而去,飛升天界的打算。
等到最後一世,他便輪回到了這方天地,成爲了大聖國師王菩薩。
這方天地的上限比任何之前輪回的世界都要高,或者說這方天地并沒有上限,大地之外便是無窮虛空。
當然這裏也能感應到天界,也能感應到西天。
他的法力練到了前所未有的強橫,李志常也無法說明這力量有多強,他無法形容。
隻知道體内那股龐博道無邊無際的力量,對世上任何力量都産生了排斥。
他見到了水母,水母是那樣的強大,可是依舊被他輕易降服。
到後來,已經不是世界在排斥他,而是他在排斥這個世界。
最後他終于遙望西天,那裏端坐着一尊金色佛像,它是如此的巨大,如此的圓滿,一手指天,一手觸地。
佛陀正滿目慈悲的看着他,或者說,,他的成就讓佛陀都要親自接引他。
隻要他朝見一下佛陀之玉像,便是下一個位列西天的佛祖——南無大聖國師王如來。
他見到有着大清淨、大慈悲、大自在氣息的佛祖,沒有任何驚訝,亦沒有任何尊敬,更沒有任何感動,隻是淡淡說了一句:“我不去西天”。
然後頓了一下,接着道:“也不證佛陀。”
周圍天地再是一變,熊熊火焰,金蓮已經消失,一頁經書浮現在李志常面前,上面刻着四個大字,不知是什麽文字,李志常清楚認得——太乙真訣。
一口巨鍾出現在天空上方,天塌地陷,經書飛入李志常的識海。
等李志常再次睜開眼睛的時候,發現自己回到了靜室當中,或者說他從沒有離開過。
識海中的那一頁經書依然存在,手中的畫卷已經消失,而腰間的神秘石室所化的那個銅鈴,依舊是灰撲撲的。
李志常自語道:“爲什麽不證佛陀?”
佛陀是一種認證,一種稱号。
而釋迦摩尼也說過衆生皆具佛性,遂有‘心佛及衆生,是三無差别’、‘即身成佛’或‘即心即佛’等說,進而有‘草木國土,悉皆成佛’之說。(未 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