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轉星移,1997年,哈勃太空望遠鏡首次觀測證實,類星體處于銀河星系的中心部位,是銀河星系的核心。在那裏極有可能存在巨大黑洞。但是此說難圓,迄今發現的類星體大約隻有星系數目的百分之一,僅僅以此爲依據還不能認爲任何星系都存在巨大黑洞。
随着周密觀測的進行,科學家們始知以往了解的“塞弗特星系”與類星體有種種類似。“塞弗特星系”的能量規模要比類星體小得多。“塞弗特星系”有a型和b型之分,與類星體光譜相似的爲a型。對“塞弗特星系”來說,除去其中心區域的特殊類型,一般是漩渦星系和棒旋星系,比類星體的數目多得多,達10倍以上。類星體和“塞弗特星系”總稱爲“活動星系體”,科學家又進一步發現了“活動星系核”的“兄弟”--“射電星系”和“活動星系。”最近,科學家在超過半數的星系中發現了衡量星系核心粒子活動程度的“低電離狀态暗物質發光區域”。
科學家認爲,能夠将活動星系核用巨大黑洞和旋轉着被吸入黑洞氣體盤旋建立一個模型。根據這個模型,星系核活動性的差别由黑洞能量場的大小和單位時間被吸入黑洞的氣體量決定。爲了說明多種星系核的活動性,巨大黑洞的質量必須達到太陽質量的1000萬倍到10億倍的程度。--如果我們認定幾乎所有的星系中心都無一例外在存在巨大黑洞的話,那麽這種現象是如何形成的呢,對于這個問題科學家們還沒有掌握明确的答案,獲得答案的關鍵也許就在尚待确認的m82星系中的黑洞。
通過光度變化發現的m82星系的待确認黑洞的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上億倍。但是這其中存在一個令人不解的事實--m82星系的待确認黑洞不在星系的旋轉中心,而在距旋轉中心400光年之遙的位置。如果它具有太陽1億倍的質量,那麽這個黑洞的引力将占支配地位,它周圍的一切都應當以黑洞爲中心旋轉,不能想象這個黑洞在圍繞别的什麽旋轉。由此可知,這個黑洞并沒有那麽巨大,它很可能是質量居中的新型類,是質量爲太陽100倍到100萬倍的中間質量黑洞。
科學家對m82星系進行了空前精确的觀察,2288年,火星航天航宇發射站的科學家發表了新的觀測報告,他們獲得的證據表明,一個質量爲太陽100倍到1萬倍的黑洞在距星系中心約1000光年的位置旋轉。他們在對59個星系觀察中發現其中48個星系中存在有這種中間質量的黑洞。如果事實果真如此,那麽它将成爲解開銀河星系中心巨大黑洞之謎的重要線索。
正如前面談到或觀察到的,科學家認爲質量相當于太陽的黑洞超新星爆發的結果,但是對于巨大黑洞的起源,目前還沒有定論。巨大黑洞是怎樣形成的呢?
達到太陽質量100萬倍的天體,其半徑會凝縮至0、01光年以下,成爲一千萬分之一光年大小的中間質量黑洞。在質量爲太陽100萬倍的天體中有“球狀星雲團”。球狀星雲團在宇宙中密度中存在的天體中大小達數十光年,無論如何不能成爲黑洞。在球狀星雲團中作爲超新星爆發的殘存物存在物存在質量相當于太陽的黑洞。但是如此小的黑洞逐漸構成了雙星,要演化成一切都被吞并其中的中間質量的黑洞,需要比宇宙年齡更長的時間,所以球狀星雲團今天依然如故。
在“星爆”裏正以迅猛的速度生成新的恒星,同時超新星爆發也呈猛烈之勢,結果質量相當太陽的黑洞理當比一般星系存在得更多。那麽這些黑洞吸聚周圍氣體及反物質能量粒子逐步變大成爲中間質量黑洞,難道不存在中間質量黑洞彼此聚合成爲巨大黑洞的可能嗎?不過計算可知,即使是用宇宙年齡同樣時間來集聚氣體及反物質能量粒子,質量也不過隻能增加百分之幾。黑洞合而爲一的概率在球狀星雲團的情況下要低得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