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龐如雪倔得不通情理,他有點擔心有其母必有其女,若是夏依晴也有個心上人,也倔強不可理喻,他豈不是白忙了!
第二天,龐府大奶奶攜禮來到方府拜訪,見着了大姑奶奶龐如雪和兩位外甥女兒,并将公爹的意思轉達給她們母女聽,又說看好了日子,過兩天就将母女幾個接回龐府去住。
龐如雪流下眼淚,龐府是她生長的地方,不懷念是不可能的,但自從祖父祖母去世之後,她的境遇大爲改變,忍受着無數的冷落和委屈,對那座府宅已沒什麽感情了,因此當年父親讓她發誓不再踏入龐府一步,她沒有過多猶豫。
即便是今天,弟媳親自來請,她也不想再回去!若是因爲進了那個門而違背誓言真的遭受雷劈,從此與夫君兒女陰陽兩隔,豈不冤哉!
因而她隻是傷心垂淚一會,便婉拒了龐大奶奶的好意,隻說當年既已發下重誓,就不能違背,這也是父親從小教導過的:人不能言而無信,何況是發過誓!
龐大奶奶這些年幫着餘氏管家,裏裏外外摸索了個遍,倒也不是個簡單的,早和公爹、夫君商量過第二個方案,此時便提了出來:龐府位于東城平樂坊吉慶街,當年的學士府占地極寬,幾乎占去大半個吉慶街,後爲便于管理,也爲節省開支,便将比較偏的幾個偏院以青磚砌牆切割開去,總共隔開四個小院,或租或賣了,尚餘西頭一個院子,有三間正房兩排廂房,帶個後花園,種了些杏兒槐兒的,挺幹淨舒适,大姑奶奶若是實在不肯進府,那便住在那院子裏頭,也像這方府一般開個月門通往大府,拔婆子丫頭過來侍候着,到時候姑娘們可往大府去走走,豈不兩便?
龐如雪知道若親事談成,依晴要從龐府發嫁,就必須得住到龐府去,母女們又不能分開,隻有依從龐大奶奶這個安排。
于是便與表姐趙氏商量,趙氏自然是要爲她們母女做打算,無有不應的。
龐大奶奶便告辭回去,約定看好日子再來接她們母女。
樂晴撇嘴埋怨,她已住慣方府,覺得這裏很好,不舍得走了,趙氏笑道:“不然你就留下罷?讓你娘陪着你姐姐過那邊去住!”
樂晴卻又不肯,娘幾個相依相伴十幾年,不管怎麽樣,都不能輕易分開的,姐姐到了年紀要出嫁,那是迫不得已,她得陪在娘親身邊!
對于龐府的安排,依晴内心冷笑:真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得來全不費功夫!如果不是榮平侯府意外來這麽一下,母女幾個想投靠龐府、得到龐府一點好處那是做夢,不被龐如雲想法子趕出京城就是幸運的了!如今龐府反倒要自己貼上來,爲她承辦婚事,那嫁妝不用說還得龐府操心,到時候雖說是看聘禮置辦嫁妝,但依晴打定主意,要讓龐适之退出一部分屬于龐如雪的東西,尤其是龐如雪的母親和外祖父珍愛之物,哪怕追到龐如雲婆家去,也要他拿回來!
兩天後,媒人依約再上龐府,得到肯定的答複,即回轉鄭府去禀報喜訊。
鄭老太太早憋着一股勁兒想爲孫子娶親,所有的準備都是現成的,隻等着這一天了,立刻便讓将事情鋪排開來,短短三五日之内,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這些過場一口氣辦完!
雙方議定:婚期定于臘月二十,距今還有兩個月的時間,可以開始籌辦了!
這些決定夏依晴是不能有異議的,她們母女甚至無權知道上邊的人都做了什麽安排,兩家代表議定結果,回頭告訴她們一聲就成了!
到底是高門聯姻,這樁婚事很快驚動了京城富貴圈子,榮平侯府大張旗鼓送上豐厚聘禮,龐府從容不迫理所當然接了過去,于是龐府外孫女夏依晴真正浮出水面,終是坐實身份。
龐如雪母女由龐如海夫妻迎接回龐府西面一個叫沁園的院落裏安頓下來,沁園确如龐大奶奶所說,是一棟獨立的兩進宅院,比方府的蕉院又更開闊寬敞些,另開了大門,與龐府僅一堵高牆之隔,如今若爲方便兩邊來往,隻需在牆上鑿開個小門即可。
龐大奶奶早帶人将沁園拾掇布置好了,另給安排有六個婆子仆婦,六個丫環,趙氏因不放心表妹,仍讓張媽媽和福旺媳婦跟着過來,直到龐如雪生産之後再說,翠香和紫香已做了依晴姐妹的貼身丫環,便是給了她們。
婚事這麽快定下來,依晴也沒什麽好說的,便專心備嫁。
餘氏身子不好,龐适之從龐如雲的告狀中知道依晴比之他女兒龐如雪精明厲害了不下十倍,明白如果讓餘氏母女出面隻會将事情弄得更糟糕,便讓龐大奶奶專門負責此事,龐大奶奶也盡心盡力,不懂之處就跑回娘家求教,又拉着趙氏商量,先爲依晴找到兩位訓教媽媽來,教導禮儀并一些婚後該懂之事,然後就是照着單子置辦各種嫁妝,侯府聘禮貴重而充足,按說辦這樁婚禮是不虧的,隻是要費點精神和心機罷了。
忙亂之間,意外地收到了夏修平捎來的書信和東西。
依晴再一次無力吐槽:自己這對便宜爹娘倒也算心有靈犀,這裏龐如雪要她拜托姨父方知秋給夏修平寫信,才過去幾天,夏修平的信就來到了,這肯定不會是回信,京城到江南湖州隔着千山萬水,在這麽個以舟船牛馬代步的朝代,信差真這麽神速就太不科學了。
是方府的表姨父和姨母将送信的人帶了過來。
依晴被教導媽媽拘着不能見外人,樂晴便扶着龐如雪往前院廳堂去,見着了從江南湖州來的一位差爺,原來他是押重犯進京的,因與夏修平有舊,順路替他捎帶些東西過來給妻女。他的船隻比龐如雪母女落後了半個多月,中途卻因遇到洪汛誤了些行程,來到京城又要辦好公事才能去尋找方府,因此直到這時候才将東西送到。
那差爺遞上書信,另有五隻鎖着的黃楊木大箱子,說是母女三人的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