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神聖之光是地球上唯一的能夠産生能量的佛光之源,經過蕩滌聶歡心中的雜念,而把他帶入到一個虛無的境界,他的元神便會得到洗滌,淨化,把身體裏的一切污濁之氣一掃而光!
他的身體離開了地面,飛到了金頂之上,懸空坐于金頂之上,吸收着金頂上的靈氣,如果不是修煉到了一定的境界,這種佛光根本就不能夠被吸收!而聶歡已經修煉到了武神第一重境界,完全可以吸收着天地靈氣所蘊含的精華!
漸漸地,聶歡體内有一股紅光升起,和那靈氣相結合,慢慢的融爲一體,那火紅色的光芒漸漸的變成了橙紅色!這就說明聶歡的修煉境界又上了一個高峰!他凝望着大昭寺,無比的尊敬!
大昭寺有公元7世紀的檀木的門框和上面的雕刻。另外釋迦牟尼殿前也有和這裏同樣7世紀的木柱,一共8根。大昭寺2000年剛剛被列爲世界文化遺産,諸多的條件中,最關鍵的就是這些木雕,因爲在西藏其它任何寺院都看不到,隻有在大昭寺有。這些木雕經曆了1400年已經像鐵一樣堅硬了,敲一下,還會發出金屬之聲。
佛殿裏有拉薩十分出名的一尊強巴佛,據說它掌握着西藏的風調雨順,每年藏曆新年活動結束前要把它請出去繞大昭寺一周。
此像是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按照釋迦牟尼本人形象塑造的。等像塑好後,那些弟子有幸請佛祖釋迦牟尼自己給自己的佛像開光加持。塑像的珍貴,不僅僅是因爲它的曆史價值和文物價值,最重要的是認爲佛像和見到2500年前的佛祖沒有區别。
世上隻有3尊釋迦牟尼等身佛像。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世時反對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臨終時釋迦牟尼隻同意以自己三個不同年齡時的模樣塑像,并親自爲塑像繪圖。這三尊佛像中,以12歲時釋迦牟尼身爲皇子的鎏金銅像最爲精美與尊貴。該佛像後從古印度流入中國,又經唐代文成公主帶入西藏,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遂被供奉在大昭寺至今。
沿千佛廊繞“覺康”佛殿轉一圈“囊廓”方爲圓滿。這便是拉薩内、中、外三條轉經道中的”内圈”。拉薩主要的轉經活動都是以大昭寺的釋迦牟尼佛爲中心而進行的,除“内圈”外圍繞大昭寺則爲“中圈”即“八廓”,也就是古老而熱鬧的商業街--八廓街;圍繞大昭寺、藥王山、布達拉宮、小昭寺爲“外圈”,即“林廓”,已繞拉薩城大半。
藏族人民有一個“先有大昭寺,後有拉薩城”的說法,大昭寺在拉薩市具有中心地位,不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社會生活層面的。
傳說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松贊幹布曾在此湖邊向尺尊公主許諾,随戒指所落之處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人湖内,湖面頓時遍布光網,光網之中顯現出一座九級白塔。于是,一場以千隻白山羊馱土建寺的浩蕩工程開始了。
兩位公主各自帶來了一尊珍貴的釋迦牟尼的佛像。作爲最貴重的陪嫁,尼泊爾公主帶來的是釋迦牟尼八歲時的等身像;文成公主從内地的長安請來的是另一尊十二歲的釋迦牟尼等身佛像。藏民公認這兩尊佛像是最早進入雪域高原的佛像,然後爲了供養這麽神聖的佛像,松贊幹布就開始修建西藏佛教曆史上最早的佛教建築物。便是大昭寺和小昭寺了
相傳建大昭寺時,幾次均遭水淹。文成公主解釋說,整個青藏高原是個仰卧的羅刹女。這個魔女呈人形,頭朝東,腿朝西仰卧臂,大昭寺所在的湖泊原來正好是羅刹女的心髒,湖水乃其血液。所以文成公主說大昭寺必須填湖建寺,首先把魔女的心髒給鎮住。然後文成公主還同時推薦了另外十二個小寺院在邊遠地區,鎮住魔女的四肢和各個關節,共建了十三座寺院。
按照文成公主所選的位置,建寺首先要填湖。當時主要的運輸工具是依靠山羊背着裝着沙和土的袋子。就這樣把這個湖泊給填平了,給大昭寺奠定了基礎。其實拉薩這兩個字就是從大昭寺演變而來的。最早拉薩不叫lasa,古文書上都是rasa(即“惹薩”),ra是山羊,sa是土地,意思是山羊建的地方。後來因爲修建了這樣神聖納佛殿,裏面供奉了佛祖的像,有佛經、佛塔,還有四面八方的信徒來這裏朝聖,大家都認爲這個地方是佛地,所以又改稱拉薩--la在藏語裏是佛的意思,sa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