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歡笑道:“你以爲那個美女都能夠迷惑我的嗎?銀河公主是宇宙間最最善良美麗動人的女子!她是梵天和儀天郊遊時偷吃的産物!所以才最最聰明!懷胎十年,也就是人間的萬年,才生下來的!你們當中最像銀河公主的就是雨婷了!”
“哈!怪不得的!你對雨婷那麽上心呢!看來以後最得寵的就是雨婷了!我得好好柳絮一下,生得不招人待見!”薛冰酸酸道。
“瞧你那樣!你們姐妹是一體的!十二顆星連成一片才能恢複成一個銀河公主!雨婷是最後一個化身,當然最像了!這有什麽呀?”
“嘻嘻嘻!”姐妹們都笑了!霍雨婷一撇嘴道:“以後我不讓他碰我不就行了?你們都安心了!”
“嘿嘿!雨婷,别生氣呀!姐妹們開個玩笑嘛!你也當真?咱們是一體姐妹,比一奶同胞的親姐妹還要親的!可不能夠分心!”
波斯帝國的開創者是居魯士二世。公元前558年稱王,建立阿黑門尼德王朝,定都波斯波利斯,是爲波斯帝國之發端。公元前550年,居魯士二世消滅米底王國,定第二首都埃克巴塔。公元前549年居魯士二世征服埃蘭,定第三首都蘇撒。公元前530年,居魯士在作戰時兵敗身亡,其子岡比西斯繼位。公元前522年,大流士繼承王位,号稱大流士一世。現代學者普遍認爲,貝希斯敦銘文中關于僞巴爾迪亞(即高墨達)的記載,完全是精心編造的謊言,目的是爲大流士一世弑君篡位辯護。曆史的真相是:岡比西斯二世即位後力圖加強王權,引起了貴族們的嫉恨,必欲除之而後快。在一場陰謀政變中,岡比西斯二世身亡。其弟巴爾迪亞奪取王位,繼承先兄未竟之業,繼續走上加強王權之路,但結局同樣悲慘。以大流士一世爲首的陰謀集團終于發動政變,弑君篡位。
波斯帝國無論如何,波斯帝國在大流士一世執政時期趨向輝煌。一方面,它大肆進行軍事征服,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版圖東起印度河流域,西抵小亞細亞,北至歐洲的色雷斯,南及尼羅河第一瀑布。另一方面,則厲行改革,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當上皇帝後,大流士大力加強中央集權,樹立權威。他不僅自稱衆王之王,宣揚君權神授,還追求形式上的威儀。上朝時頭戴閃閃發光的金皇冠,身穿绛紅色的長袍,腰系金絲腰帶,手握黃金“權杖”,端坐在金階之上。身後則站立着大群高擎羽扇和大傘的随從和侍衛。大臣要跪在地上朝見,爲了避免大臣的呼吸亵渎皇帝,在皇帝和大臣之間還要用帷幕隔開。爲了保衛身家性命,他建立了一支由1萬波斯人組成的衛隊,人稱“不死隊”,因爲他們的人數永遠不變,随時有預備隊補缺。爲了防止出現叛亂,他把全國分成5大軍區,軍區長官隻對他一人負責,任何人無權調動軍隊。行政上以波斯貴族取代當地貴族擔任行省總督,實行軍政分治,直屬國王。他還下令修築了大量驿道,最長的一條全長2400公裏(從蘇撒到小亞西海岸的以弗所),稱爲“皇道”。沿途設有100多個驿站,驿站的信差用接力的方法運送物資,十分快捷。據說大流士此舉是爲了及時把愛吃的愛琴海産的鮮魚送到王宮,由此希臘人羨慕地說:“波斯王住在巴比倫,愛琴海鮮魚進宮廷。”大流士還開通了埃及法老尼科未曾完工的尼羅河與紅海之間的運河,這條運河就是現代蘇伊士運河的前身。驿道、運河雖爲軍事目的而建且不止一條,但促進了各地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大流士還從法律上穩固自己的統治,編纂法典,修訂各地原有法律,以适應帝國統治。他即位後就将各行省的貢賦固定下來,并統一了度量衡。他下令鑄造和使用金币“大流克”,重8。4克,正面是他本人的頭像,反面是一個弓箭手。現在,這種錢币成爲古币收藏家眼中的珍品。在解決國内民族衆多、語言文字互異問題上,他沒有實行“民族沙文主義”,而是把當時西亞流行的阿拉美亞語确定爲全國通用的官方語言,用以發布诏令、公文,允許各地繼續使用本地語言處理本地事務。在文學藝術上,帝國也成就斐然。如《貝希斯敦銘文》和《納克希。魯斯坦銘文》(n)等,都是用具有節奏性的詩歌語言寫成的文書,結構嚴謹,風格典雅,爲古波斯文學和後世文學樹立了典範。
然而,波斯帝國畢竟是一個依靠武力建立起來的多民族奴隸制國家,内部矛盾錯綜複雜,階級沖突、民族沖突和宗教沖突頻繁,帝國的統治危機疊現。希波戰争中波斯的敗北,使波斯帝國遭受重創,顯赫一時的大帝國開始出現頹勢。與此同時,帝國内部諸行省起兵反抗,要求擺脫統治。内外交困加劇了帝國的危機。公元前330年,波斯爲亞曆山大率領的馬其頓軍所滅。
古波斯消失了,但古老的文明沒有因此而徹底湮滅。因爲無數的“貝希斯敦銘文”以及其他書寫有楔形文字的泥闆文書留傳下來了,因爲人類存在着智慧。現在的伊朗、伊拉克和阿富汗都曾經屬于當年古波斯帝國的版圖。
以波斯城爲例:基座平台仿自西亞;以大石柱構成主殿仿自埃及神廟;石柱的凹槽和螺旋狀,則受希臘影響;殿門兩側的石獅,殿牆,浮雕,屋頂琉璃瓦與亞述建築相似
将迦南人使用的22個符号,轉變成便利書寫學習的表音字母,西傳後成爲希臘字,拉丁字等歐洲各國字母的共同基礎,爲其文化上最突出的貢獻
世界文學史上的波斯文學,是指以波斯語(即達裏語)創作的文學。9世紀初,伊朗東北部霍拉桑地區最早出現波斯語文學作品。此後,在不同的曆史時期,以伊朗爲中心,在前蘇聯的高加索和中亞地區,阿富汗、印度北部以及地中海東岸都有著名的波斯語詩人和作家。
早在公元前6世紀,伊朗法爾斯地區的部族酋長居魯士就建立了統一的奴隸制大帝國阿契美尼德國家。公元3世紀以前,在伊朗西南部通用的是古波斯語(楔形文字),在伊朗西部克爾曼沙阿附近山上雕刻的關于國王大流士(公元前521~公元前485在位)業績的文字就是古波斯語;在伊朗東北部通行的是阿維斯陀語,在祆教經書《阿維斯陀》中,已經有了萌芽狀态的詩歌。波斯安息王朝建立以後(公元250以後),在伊朗通行的是中古波斯語,即巴列維語(北巴列維語)。薩珊王朝時期(224~651)通行的是薩珊巴列維語(南巴列維語)。薩珊巴列維語有豐富的文獻資料保留下來。其中有許多宗教、地理、曆史和文學着作。中世紀波斯語文學鼎盛時期許多作品的雛型可以追溯到早期巴列維語文學。比如已經失傳的巴列維語《列王紀》,就是10世紀菲爾多西創作史詩《王書》的基本素材。《一千零一夜》也是淵源于巴列維語故事集《一千個故事》。
7世紀,阿拉伯人滅薩珊王朝,把伊朗置于政教合一的哈裏發國家的版圖之内,阿拉伯語成爲官方語言。但是在此後的300年内,巴列維語仍在伊朗通用,并有新的着述出現。8世紀末,巴列維語與伊朗中西部一支方言融合,逐漸産生了一種新的語言,即達裏波斯語。到10世紀達裏波斯語已經取代了巴列維語,成爲伊朗人民通用的語言。
在阿拉伯哈裏發統治時期,伊朗在政治上喪失了獨立地位,伊斯蘭教取代了伊朗的祆教,成爲伊朗人民主要的宗教信仰。伊朗人通過阿拉伯文的翻譯,較前更爲廣泛地接觸到希臘的哲學和科學着作。波斯詩歌采用了阿拉伯詩的韻律(阿魯茲),波斯散文吸收了阿拉伯散文中韻文(薩治)的表達方法,這是這兩大民族密切接觸的結果。
處于異族統治下的伊朗強烈要求民族獨立,這一願望反映到政治領域就産生了“舒畢運動”。推動和贊助
這一運動的人士主張非阿拉伯穆斯林和阿拉伯穆斯林享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宣傳波斯文明高于阿拉伯文明。“舒畢運動”是波斯文學興起和發展的政治因素。
由于伊朗人民不斷舉行起義和上層統治集團日益擴大其政治勢力,9世紀末,伊朗實際上已經擺脫了阿拉伯人的統治,建立了許多地*政權。東北部霍拉桑地區的薩曼王朝(875~999)的統治者較其他地*政權的君主更注意保護文人和提倡文學創作。波斯文學史上第一個著名詩人魯達基(850~941)就曾任薩曼王朝的宮廷詩人。
魯達基生于撒馬爾罕,與他同時代的波斯詩人約有數十人。當時有兩個詩歌中心:一個是中亞的撒馬爾罕和布哈拉;一個是巴爾赫和木鹿。魯達基精于音律,熟悉民間創作,他的詩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人民的感情和願望。波斯詩歌形式如頌詩、抒情詩、叙事詩和四行詩等通過魯達基及其同時代詩人的創作逐漸定型。因此,後世稱魯達基爲“波斯詩歌之父”。
菲爾多西,魯達基逝世時,波斯文學史上最著名的詩人菲爾多西于霍拉桑圖斯誕生。菲爾多西是史詩《王書》的作者。《王書》的語言是優美流暢的波斯語。當時,阿拉伯語在伊朗甚爲流行,但作者有意識地避免使用阿拉伯詞語。在菲爾多西創作《王書》之前,薩曼王朝宮廷詩人塔吉基(卒于978年)曾奉命創作詩體《王書》,但他隻完成一千行即去世。菲爾多西把他這一千行詩照錄在他的《王書》中,以資紀念。菲爾多西的《王書》反映了伊朗人民的民族獨立思想,在激勵伊朗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鼓勵他們反抗異族侵略,繼承和發揚伊朗古代的文學傳統和創造波斯文學語言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詩人之王,菲爾多西以後,在伽色尼王朝,著名詩人有昂薩利、法羅西和瑪努切赫利。他們都是宮廷詩人。昂薩利曾被封爲“詩人之王”。
霍拉桑地區詩人的作品的共同特點是叙事簡明,用語樸實,描寫環境和人物不過于鋪排,科學名詞和阿拉伯詞語很少入詩。這種風格在文學史上稱爲“霍拉桑體”。
哲理詩人著名的波斯哲理詩人歐瑪爾·海亞姆生活于伊朗塞爾柱王朝時期。是當時知名的學者。他的詩具有強烈的反封建反宗教色彩,統治階級稱他的詩是“吞噬教義的蛇”。
伊拉克,12世紀以後,波斯文化中心西移。11世紀末,霍拉桑地區詩文創作即開始衰落,西部和西南部的創作漸呈繁榮。西南詩人的作品與霍拉桑體有明顯的區别。他們叙事多用比興手法,描寫更加委婉細膩,阿拉伯詞和科學詞語入詩,詩歌内容較前豐富,文字典雅含蓄,文學史上稱之爲“伊拉克體”。它的代表人物有昂瓦裏、哈岡尼和内紮。南方詩人薩迪則是伊拉克體的改革者,他的詩文主題思想更爲明确,語言也更爲平易。
波斯帝國内紮米是菲爾多西以後最優秀的叙事詩人。他是阿塞拜疆人,生于甘賈(今蘇聯境内)。主要作品有《五卷詩》,即《秘密寶庫》、《霍斯陸和西琳》、《萊伊麗和馬季農》、《七美人》(又名《七寶宮》,和《亞曆山大故事》。《五卷詩》在中亞和印度等地區享有很高的聲譽,各族詩人都競相學習和模仿内紮米的作品。
13世紀初蒙古人從東北部入侵,霍拉桑地區首當其沖,文人紛紛内逃,從而活躍了南方文壇。但是代表這一時期波斯文學的兩位大詩人薩迪和哈菲茲(1320~1389)都誕生在南方名城設拉子。
薩迪的主要作品是《果園》和《薔薇園》。他的作品充滿深厚的人道主義思想,反映了下層人民對封建壓迫的不滿。《薔薇園》獲得廣泛的世界聲譽,曆來是學習波斯語言的教科書,同時在波斯散文發展上也是一部承先啓後的作品。
從9世紀初開始出現,在薩曼王朝統治者的倡導下得到順利發展。初期的散文樸實無華,言之有物。從11世紀末開始,波斯散文引進了阿拉伯韻文形式(薩治)。這反映了伊斯蘭教的影響的增長。
波斯文學散文的内容可分爲三類:1帝王、英雄故事,如散文體的《王書》;2愛情傳奇故事,代表作品有《巴赫蒂亞爾故事》(成書于薩曼時期)和《探子薩馬克》(成書于1189年);3道德訓誡故事,代表作品是譯自阿拉伯語的《卡裏來和笛木乃》和《卡布斯集》(成書于1082年)。薩迪的《薔薇園》是第3類散文作品的發展。
有關古波斯三大詩人的情況,可以參考我上一期講座:[伊犁将軍古代波斯系列大型講座之三]古代波斯風雲人物逐個說。
薩迪的同時代人莫拉維是蘇菲文學(蘇菲意爲穿粗毛織品的人)的主要代表詩人。莫拉維生于巴爾赫(現阿富汗境内),是伊朗著名蘇菲派詩人薩納依和阿塔爾的繼承者。他的主要作品是6卷叙事詩和大量抒情詩。
是一種神秘主義思潮,于8世紀興起于伊拉克和叙利亞北部,以後廣泛流傳于中亞、印度、印尼等地。他們表面上不否認伊斯蘭教,但對其教義任意加以解釋和引申。他們否認人世幸福,提倡禁欲主義,追求抽象真理(即所謂感知主的存在,心與主合一)。這一思想于9世紀初傳入伊朗,在城鄉手工業者中間廣爲傳播,成爲他們反對封建壓迫和宗教桎梏的武器。蘇菲主義後來分化爲不同的派别。一派依附于統治階級,強調它的神秘色彩;另一派反對伊斯蘭教,譴責宗教統治,鼓吹思想自由。著名的抒情詩人哈菲茲是後一派詩人的代表。哈菲茲發揚了薩迪抒情詩的特點。他的詩感情真摯,語言優美,善于把生活語言提煉爲洗練準确的文學語言。
波斯文學繁榮時期的最後一位詩人是賈米(1414~1492)。他是蘇菲派學者,曾編寫過616人的蘇菲派人物傳記。他與定都赫拉特的帖木兒王朝關系密切。賈米的主要作品是《七卷詩》(又名《七寶座》),4卷論述神學,3卷叙事詩,其中以采自《古蘭經》故事的《尤素福和佐列哈》最爲著名。他的叙事詩模仿内紮米,散文着作《春園》則模仿薩迪的《薔薇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