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 老君也有煩惱時

兩個人穿衣而起,走出帳篷,來到了三清大殿,但見燭光之中,一個白胡子老道正在神案前大口的吃東西呢!

“诶诶诶!老君,你慢點吃,可沒人跟你搶!”聶歡笑道。

太上老君回頭道:“太上老君拜見大神!”

“安了啦!你我之間沒差多少!你是上神,隻差一級而已!别那麽拘束!坐下來聊聊!”

“哪!接着!”太上老君扔過來兩個大蘋果:“怎麽,泡馬子呢?”

“哈哈哈!你知道她是誰嗎?”聶歡指着洛嘉慧道。

太上老君仔細的看了看洛嘉慧,忽然間跪倒在地到:“诶呀!李耳不識公主真身!還請公主降罪!”一個勁的叩首道。

“嗨!不知者不怪!老君快快請起!”洛嘉慧扶起他道。

太上老君站起身來問道:“大神哪,你來到我武當山道教聖地到底是爲了什麽呀!難不成是來找我的?”

‘“哈哈哈!真聰明!一是爲了遊曆!而是爲了看看你!好久不見了嘛!你那丹藥練得怎麽樣了?

“啊,還行吧!煉丹不是問題,問題是我那兩個童兒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害得我到處的找啊!即使找不到!累死我了!”

“歐!你說的可是你那煉丹爐前看守丹爐的兩個童兒嗎?”

“就是啊!他們趁我睡覺的時候,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

“老君,以你的法力都找不到嗎?”聶歡納悶道,太上老君搖搖頭,我估計他們很可能是受到了邪魔之人的誘拐,一旦他們染上了邪魔之氣,我就找不到了!

聶歡想了想到,能夠是他們受騙的也絕不是一般人!估計很可能就是無法無天兩兄弟在作怪!凡是能利用的人,他們都有可能利用起來!

太上老君到:“照你這麽說來,那就更不好找了!他們要是助纣爲虐,豈不是害了他人又害了自己嗎?不行,我得找找去!等我吃飽喝足就走!”

“老君,不如我們結伴同行可好?我們也是仰慕武當山的靈氣而來!我要在這裏修煉一個星期,提升我的武神修煉境界!你不咯帶我們遊山玩水呆幾天!然後我們一起回去找他們!無法無天兩兄弟跟我仇怨很大,他們絕不會輕易的放過我的!我也不會放過他們!”

“既然這樣,那好吧!我也想多呆幾天,好好看看我曾經講道修法的地方!好多年沒來了!真是有些想念呐!”

“嗨!老君,這是人之常情,你不必在意!武當山乃天下道教名山!在這裏修煉,一定會增強不少修行的!”

“是啊!大神安心在這裏修煉,我也可以給你們講一講武當山的曆史掌故!你們願不願意聽呀!”

“當然了!老君對着武當山應該是了若指掌!我們洗耳恭聽!”

太上老君到:“一是,當年因武當山的掌門人張三豐曾救過其父朱和尚一命而報恩;二是因奪其侄子建文帝之權,而坊間說建文帝隐居于此叔侄二人達成協議,朱棣将武當山建成道教的帝都;第三個版本,便是武當山自身的風水。因武當山脈有七二峰競相朝拜武當最高的天柱峰,形成萬山拜霭之山勢,且武當開山始就一直将玄武當成朝奉對象,而朱棣一直把自己當成玄武大帝化身,故而大舉木土用十三年時間興建道場,以至于當時有北建北京帝都南建武當道都之勢。

現在的武當山有二處最具看點的地方,一是金頂二便是南岩。南岩面對金頂而言,是真武修真得道之聖地。南岩,又是武當山36岩中風光最美的一處。這裏林木蒼翠,峰嶺奇峭,元代天乙真慶宮石殿就嵌在懸崖峭壁之間,有“樓閣飛空”之勢;龍頭香直懸雲端,爲曆代信士祈福之地;甘露井水,清涼甘洌,傳雲飲之可祛病禦疾。南岩宮是明代敕建的九宮之一,永樂十年建玄帝大殿、祖師石殿、父母殿、圓光殿等,共計155間,賜額爲“大聖南岩宮”。後經擴建,到明世宗嘉靖年間,宮殿宇房屋已擴大到640間。

在北宋尚未出現玄武神話以前,武當山已經成爲道教的名山。武當山的名稱在後漢時(126-221)已有之。《後漢書》記載有朱穆隐居于武當山。 南北朝時(386-582)郦道元(?-527)撰《水經注》,記載武當山又名太和山、參上山、仙室、謝羅山等。 道教稱仙人所居的地方爲洞天福地,共有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唐代著名道士司馬承祯(647-735)編的《洞天福地》尚未把武當山列入其中。 到了杜光庭(850-933)在901年編《洞天福地嶽渎名山記》則将武當山列入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 由此可見最遲在第九世紀末,十世紀初,武當山已經成爲道教的聖地之一了。

宋代以前有關武當山的文獻并不多見。除了上面已經提到的《後漢書》、《水經注》和《洞天福地嶽渎名山記》外,另有唐代李吉甫(758-814)撰《元和郡縣圖志》, 都沒有提到玄武。在北宋初期李昉(925-996)編《太平禦覽》卷四十三「武當山」條,引用的資料有《武當山記》、《南雍州記》、《陰君内傳》,《甄異傳》,記載曆代在武當山修道成仙者有尹喜、陰長生、戴生、謝允等人,未提及玄武事迹。 樂史(925-1002)撰《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四十三「武當山」條也沒有關于玄武的記載。 此可以作爲北宋初期人們尚未把武當山與玄武牽上關系的左證。

武當山成爲祀奉玄武的聖地應該是在《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出現以後。宋徽宗宣和年間(1119-1125)在武當山大頂之北創建紫霄宮祭祀玄武, 可能是武當山上首座以祭祀玄武爲主的宮觀。到了南宋,玄武的信仰已經非常普遍,玄武修道武當山的傳說已經深入民心。董素皇的《玄帝實錄》對太和山,即武當山有較詳細的描述,說明了武當山的地理位置是在海外,位于翼轸二星的下方。而且增加了玉清聖祖紫元君傳授玄武道法,命他到武當山修行的情節。《玄帝實錄》記載﹕「王子(玄武)十五歲辭父母,離宮尋訪幽谷。于是感動玉清聖祖紫元君授無極上道。元君曰﹕子可越海往東,在翼轸之下有山……子可入是山,擇衆峰之中沖高紫霄者居之。……王子乃依師語,越海東,果見師告之山。山水藏沒,有七十二峰,一峰聳翠,上淩雲霄,當陽虛寂。于是采師之誡,目山曰太和山,峰曰紫霄峰。岩曰紫霄岩,因蔔居焉。潛虛玄一,默會萬真,四十二年,大得上道。

武當山宋元交兵之際,均州也遭兵災, 武當山的宮觀受到嚴重的破壞。例如紫霄宮在1260年以後已杳無人迹。 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于燕京。1269年冬天,有龜蛇出現在燕京西郊高梁河,衆人以爲是玄武顯靈,象征元王朝國運興隆, 元帝室因而崇奉玄武。1270年在高梁河築昭應宮以祭祀玄武。 道士汪貞常入武當山,于1275年率領徒衆魯大宥等人重建五龍觀。 1278年以道法術數著名于世的道士趙守節,領其徒重修武當佑聖觀。 1286年世祖忽必烈命法師葉希真、劉道明、華洞真充任武當山都提點,并屢降禦香至武當山祝願祈福。

元代,武當山因帝王的崇拜及諸道士的經營使香火更加興盛,玄武與武當山的關系傳說也有新的發展。劉道明撰《武當福地總真集》對武當山名稱的由來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認爲武當山原名太和山,由于玄武在此修道成功,飛升之後,此山非玄武不足以當之,而改名爲武當。 其書中充滿了玄武在武當山修道降魔的遺迹。茲以五龍觀爲例,說明元代将武當山的風物附會玄武的情形。

據可能是董素皇撰的〈五龍觀記碑〉所載, 五龍觀興建的原因是由于姚簡到武當山禱雨有驗,将此靈異奏聞唐太宗(627-649在位)。太宗降旨就武當山建觀以表其聖迹。 南宋末,王象之等附會五龍觀爲玄武隐居的地方。劉道明更據此而編造出玄武得道飛升的時候,有五條龍掖駕上升,所以在他舊隐的地方建五龍觀以祭祀之。

成書稍後于《武當福地總真集》的《玄天上帝啓聖錄》,在修道武當山的故事,添飾了曆經考驗的情節,使玄武的傳記更符合道教神仙傳記的慣用結構,即修道者從開始修道,曆經考驗,最後升登仙界。 而且新增加的情節都注明有遺迹。

道教徒之所以選擇武當山爲玄武修道的聖地,乃由于武當山在唐末五代以來,已成爲道教的仙境福地之一,再加上武當山的名字與玄武都有「武」字,便附會玄武曾修煉于武當山。 劉道明所說武當山一名的由來乃是因爲玄武的緣故,顯然不是事實,然而卻得到普遍的認同。 元代武當山的風物大量附會爲玄武的遺迹,一方面表現了地方風物的情趣,一方面也表明了玄武信仰的流傳,武當山爲祭奉玄武的聖地。

太和宮:位于天柱峰南側,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現有古建築20餘棟,建築面積1600 多平方米。

古銅殿古銅殿:位于天柱峰前小蓮峰上。元代大地十一年(公元1307年)鑄,高3米,闊2。8米,深2。4米,懸山式屋頂,全部構件爲分件鑄造,卯榫拼裝,各鑄件均有文字标明安裝部位,格扇裙闆上鑄有“此殿于元大德十一年鑄于武昌梅亭萬氏作坊”,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銅鑄木結構建築。 紫金城:建于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延天柱峰環繞,周長345米,牆基厚2。4米,牆厚1。8米,城牆最高處達10米,用條石依岩砌築,每塊條石重達500多千克,按中國天堂的模式建有東、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結構的城樓象征天門。該石雕建築在懸崖徒壁之上,設計巧妙,施工難度大,是明代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産物。

淨樂宮:武當山八宮之首,始建于明代永樂11年的武當山淨樂宮,因1958年興修丹江口水庫時淹沒在水庫之中,宮中的牌樓、龜馱碑等一批文物搬遷至丹江口。2002年,丹江口市引資7000萬元,全面實施淨樂宮複原工作,經過2年多的施工,一期工程廣場、山門、禦碑亭、三大殿及配殿等已初現雛形,再現了當年淨樂宮的宏偉氣勢,成爲丹江口南水北調工程地上文物搬遷複原的範例。

玄嶽門:是“治世玄嶽”牌坊的俗稱,爲三間四柱五樓式的石建築。 “治世玄嶽”牌坊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位于武當山鎮東4000米處,爲進入武當山的第一道門戶,又名玄嶽門。系石鑿仿大木建築結構,三間四柱五樓牌坊,高12米,闊14米。明間與次間之比爲5:3。坊柱高6米,柱周設夾杆石以鐵箍加固。柱頂架龍門枋,枋下明間爲浮雕大小額枋上部出卷草花牙子雀替,承托浮雕上訪和下枋,枋間嵌夾堂花闆,構成明間高敞、兩側稍低的三個門道。正樓架于龍門枋上,明間左右立枋柱,中嵌矩形橫式牌匾。次間各分兩層架設邊樓、雲闆與次樓,構成寬闊高聳的正樓、邊樓,由上而下,逐層外展的三滴水歇山式的坊樓,中嵌橫式牌匠刻嘉靖皇帝賜額“治世玄嶽”。此坊結構簡練,構件富于變化,全用卯榫拼合,裝配均衡嚴謹,坊身裝飾華麗,雕刻精工,運用線刻、圓雕、浮雕等方法,雕刻了人物、動物和花齊圖案等,是南方石作牌樓之佳作,也是明代石雕藝術珍品。

玉虛宮:全稱“玄天玉虛宮”。建于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造宮觀廟宇2200間,嘉靖三十一年又經修葺,是武當山古建築群中最大的單元。後來大部分毀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現存部分建築和遺址,還建有重達百噸的“龜馱碑”亭四座。

磨針井:又名純陽宮。坐落在老營以南12公裏處,始建于明朝永樂年間,現存磨針井爲清鹹豐二年(公元1852年)重建,1984年修葺如初,有廂房50餘間,面積1700平方米。

太子坡:又名複真觀。現基本保持當年規模,是武當建築群中的一個較大單元。複真觀建于明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重修。位于獅子峰前,現存建築20棟,建築面積3505平方米,占地6萬平方米。觀門側開9jr匝山勢建夾牆複道,狀如遊龍。中軸線上有照壁、梵帛爐、龍虎殿、大殿、太子殿。左側道院建皇經堂、芷經閣、廟亭、齋房,随山勢重疊錯落。前有五雲樓,五層樓翼角立柱上架設12根梁枋,交叉疊閣,爲大木建築中少見的結構,有一柱十二梁之稱。

南岩:爲道教所稱真武得道飛升之“聖境”,是武當山36岩中風光最美的一處。南岩宮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公元1285—1310年),明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擴建。位于獨陽岩下,山勢飛翥,狀如垂天之翼,以峰巒秀美而著名。現存建築2l棟,建築面積3505平方米,占地9萬平方米。有議案天乙真慶宮石殿、兩儀殿、皇經堂、八封亭、龍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門建築物。主體建築天乙真慶宮石殿,建于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以前,面闊11米,進深6。6米,通高6。8米,梁、柱、門、窗等均以青石雕鑿而成。頂部前坡爲單檐歇山式,後坡依岩,作成懸山式,檐下鬥栱均作兩跳,爲遼金建築鬥栱的做法。龍頭香,長3米,寬僅o。33米,橫空挑出,下臨深谷,龍頭上置一小香爐,狀極峻險,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科學性。

瓊台觀:位于天柱峰東南麓約10公裏,垂直距離1350米,分爲上觀、中觀、下觀。在元代時,稱爲“瓊台宮”。明清時修葺擴建有24座道院,廟房數百間。至清鹹豐六年(1856年),毀于兵火。現已修複部分廟房。該處系武當山客運索道的起始點。已成爲重要的遊客集散地。

紫霄宮:紫霄宮背依展旗峰;面對照壁、三台、五老、蠟燭、落帽、香爐諸峰;右爲雷神洞;左爲禹迹池、寶珠峰。周圍山巒天然形成一把二龍戲珠的寶椅,明永樂皇帝封之爲“紫霄福地”。

位于武當山東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間(公元1119一1125年),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擴建,清嘉慶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803—1820年)大修,是武當山八大宮觀中規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築之一。現存有建築29棟,建築面積6854平方米。中軸線上爲五級階地,由上而下遞建龍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聖文母殿,兩側以配房等建築分隔爲三進院落,構成一組殿堂樓宇、鱗次栉比、主次分明的建築群。宮的中部兩翼爲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宮内主體建築紫霄殿,是武當山最有代表性的木構建築,建在三層石台基之上,台基前正中及左右側均有踏道通向大殿的月台。大殿面闊進深各五間,高18。3米,闊29。9米,深12米,面積358。8平方米。共有檐柱、金柱36根,排列有序。大殿爲重檐歇山頂式大木結構,由三層崇台襯托,比例适度,外觀協調。上下檐保持明初以前的做法。柱頭和鬥栱顯示明代鬥杠的特征。梁架結構用九檀,高寬比爲5:2。5,保持宋遼以來的用材比例。殿内金柱鬥栱,施井口天花,明間内槽有鬥八藻井。明間後部建有刻工精緻的石須彌座神龛,其中供玉皇大帝,左右肋侍神像,均出自明人之手。

當山紫霄殿的屋頂全部蓋孔雀藍琉璃瓦,正脊、垂脊和戗脊等以黃、綠兩色爲主樓空雕花,裝飾豐富多彩華麗,爲其他宗教建築所少見。

金殿:爲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銅鑄仿木結構宮殿式建築,位于天柱峰頂端的石築平台正中,面積約160 平方米,朝向爲東偏南8°。殿面寬與進深均爲三間,闊4。4米,深3。15米,高5。54米。四周立柱12根,柱上疊架、額、枋及重翹重昂與單翹重昂鬥拱,分别承托上、下檐部,構成重檐底殿式屋頂。正脊兩端鑄龍對峙。四壁于立柱之間裝四抹頭格扇門。殿内頂部作平棋天花,鑄淺雕流雲紋樣,線條柔和流暢。地面以紫色石紋墁地,洗磨光潔。屋頂采用“推山”做法爲特點。殿内于後壁屏風前設神壇,塑真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冊,右侍玉女端寶,水火二将,執旗捧劍拱衛兩廂。壇下玄武一尊,爲金婉合體。壇前設香案,置供器。神壇上方高懸餾金匠額,上鑄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烨手迹“金光妙相”四字。殿外檐際,懸盤龍鬥邊餾金牌額,上豎鑄“金殿”二字。殿體各部分件采用失蠟法鑄造,遍體餾金,無論瓦作、木作構件,結構嚴謹,合縫精密,雖經五百多年的嚴寒酷暑,至今仍輝煌如初,顯示我國鑄造工業發展的高度水平,堪稱現存古建築和鑄造工藝中的一顆燦爛明珠。

隐仙岩:隐仙岩位于竹關之上,五龍宮之北。高聳雲煙,石如玉壁,呈瑰納奇。

武當山古神道:武當北神道——位于天柱峰東北的丹江口市武當山鎮﹐所産龍頭拐杖﹑玉雕﹑木雕﹑陶瓷等工藝品﹐具濃厚的地方特色。針井茶爲傳統名茶。襄渝鐵路﹑老(河口)白(河)公路在此并行通過。 武當山不僅擁有奇特絢麗的自然景觀,而且擁有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可以說,武當山無與倫比的美,是自然美與人文美高度和諧的統一,因此被譽爲“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武當南神道——位于武當山西南麓的丹江口市官山鎮,距武當山金頂(天柱峰)僅有5。7公裏,是豫川陝香客敬香的重要神道,素有武當後花園之美譽。這裏群山如花,數峰如筍,大河如練,美景如畫,民歌如潮。這裏是八百裏武當裏一塊最原始、最神秘的幽靜之地,景區全長20公裏,由中國漢族民歌第一村——呂家河村和直通金頂的武當大峽谷兩大景區組成,以九道河爲玉帶,像珍珠般串連着呂家河民歌村、紅三軍司令部舊址和新四軍遺址、二龍戲珠、斬龍崖、尼姑岩、桃花洞、蘭花谷、獅子灘、鬼谷子澗、天書谷、黑金溝大峽谷、龍潭、轉運台、金蟾朝聖等衆多景點。茂密的原始森林、清純的小河流水,古樸天成,深受遊客青睐,在這裏能得到身心的最大放松,真正體會到世外桃源所帶來的樂趣。

武當山西神道——經丹江口市六裏坪、官山外朝山、分道觀分道開始登山,經過猴王廟、娃子坡、全真觀遺址(有兩株千年大銀杏樹)、長嶺抵全龍觀,計程15公裏,現爲四米寬水泥公路。再登黃土嶺,到亂石窖,交古韓糧道,依次經财神、黑虎、火神、山神四座石廟,上黃土垭,再攀青龍背、吊鍾台,經太和宮上金頂,計程10公裏。因位于天柱峰西側,史稱西神道。沿途古木參天,風景如畫,東有深溝大壑的雷澗(東溝河),有金鼎、眉棱兩峰左右矗立,七星(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峰南北屏立。

武當山東神道——從丹江口市鹽池河鎮到武當口村的15公裏水泥路已硬化12。5公裏,還有近2公裏的路面有望在年内完成,屆時,武當山第三條上山旅遊線路将全面建成。天橋溝瀑布——位于鹽池河鎮政府所在地以東約9公裏處,實則爲一條山澗小溪,自改闆河村由東向西緩緩流出,長約3公裏,溪水自天橋處折而向北流經百米高的懸崖跌宕而下形成瀑布。山坡鑼鼓——民間藝術瑰寶,有獨特的地域文化内涵,加大宣傳開發力度,争取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向“中國鑼鼓之鄉”努力。

武柱峰武柱峰:湖北省十堰市官山鎮騾馬溝村,一天然真武神石像酷似武當山金頂上的真武大帝像。

武柱峰座落在湖北省十堰市境内的官山鎮騾馬溝村,武柱峰又稱大明峰,柱頭岩,真武坐像(因真武大帝父親淨樂國明真大帝而得名),元代建有王母宮(即真武大帝母親)。距武當天柱峰14公裏,是武當72峰之一,海拔爲1132米。此坐像兩峰如筍形同座椅,之間端坐着一尊高約80米、寬40米的天然真武神石像,身着道服,五官形備,目光深邃,背依伏龍山,注視武當山金頂,其頭頂上茂密的白皮松俨然發髻,臉龐圓潤,鼻梁高高隆起,兩手平放兩膝之上,打坐在玄武背上修行狀惟妙惟肖,酷似武當山金頂的真武大帝像。在秋高氣爽的豔陽照射下,山體直插霄漢,真武座像矗立在陡峭的懸崖上,晶瑩光滑,金光燦燦,輝煌奪目。相傳,真武在此潛心修行多年,以虔誠和恒心感動了道德天尊,被點化成仙,留下石質人像。”

!!

追書top10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道詭異仙 |

靈境行者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深海餘燼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詭秘之主 |

誰讓他修仙的! |

宇宙職業選手

網友top10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苟在高武疊被動 |

全民機車化:無敵從百萬增幅開始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說好制作爛遊戲,泰坦隕落什麽鬼 |

亂世書 |

英靈召喚:隻有我知道的曆史 |

大明國師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這爛慫截教待不下去了

搜索top10

宇宙職業選手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靈境行者 |

棄妃竟是王炸:偏執王爺傻眼倒追 |

光明壁壘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這遊戲也太真實了 |

道詭異仙 |

大明國師

收藏top10

死靈法師隻想種樹 |

乘龍仙婿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當不成儒聖我就掀起變革 |

牧者密續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從皇馬踢後腰開始 |

這個文明很強,就是科技樹有點歪 |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重生的我沒有格局

完本top10

深空彼岸 |

終宋 |

我用閑書成聖人 |

術師手冊 |

天啓預報 |

重生大時代之1993 |

不科學禦獸 |

陳醫生,别慫! |

修仙就是這樣子的 |

美漫世界黎明軌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