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城的文章,算是一次投石問路。隻是問路的方式有些奇葩。君不見中石化的宣總,也就是拿份工作報告就去投石了。
在許多人看來,蘇城簡直有點嘩衆取寵了。此時此刻,也沒有人把他的《蘇聯自掘墳墓,将在年内解體》放在眼裏。自1991年以來,評述蘇聯的文章汗牛充棟,說它解體的沒有一百也有八十。那些搞馬列的,搞哲學的,搞政治經濟學的,何曾遇到過這種風光時刻,哪能不趁機跳出來猜測一番。
現在寫蘇聯的命運分析,總比《從唯物主義認識論看包法利夫人的辯證内涵》顯的有意思多了,而且容易發表。平常時節,綜合類的學報和社科刊物,每期發表一篇馬列文章就不錯了。現在隻要牽扯到蘇聯,往往就不受篇數的限制。
除此以外,文學院、經濟學院、政治學院乃至理工學院都能從不同的角度生發出不同的文章來。一個學校的哲學院或者馬列學院拉出來,就能做百十篇文章,還不算黨校那種詭異的地方。再加上各地的官員和熱愛政治生活的群衆,大家對蘇聯的命運有着無數種猜測。基本上,它可能的路線全都被猜了一遍——總有對的吧。
尤其是8月的以來,蘇聯日薄西山的命運已經漸漸顯露在大家的面前。人們唯一不知道的,無非就是它什麽時候死去罷了。
蘇城的文章雖然切中要害,但在各種匪夷所思的猜測中,他既不符合人們的願望,又沒有吸引眼球的要素。可以說,蘇城的名字在能不能上内參的問題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最終。隻有等到蘇聯真正解體的時候,人們才能知道,各種猜測中正确的是哪一個。就這一點上來說。蘇城和那些胡亂寫一篇文章等着中獎的學術投機份子們的唯一差别,也就是蘇城知道一些内幕消息罷了。
蘇聯會比人們預想的早一些,在12月末解體。它比戈爾巴喬夫所預想的解體的更徹底。所謂的獨聯體其實是一紙空文……但除此以外,也就乏善可陳了。
大多數人都把蘇城寫的内參文章和海滄計劃聯系起來,着重去看它背後的東西。卻隻有很少人,真正的去讀了這篇文章。
蘇城靜靜的等待着時間的考驗。對他來說,這篇文章有一石二鳥的作用,首先是激起周老的注意,以默契的方式确定海滄計劃的投票。其次是建立一個政治制高點。無論是得到海滄計劃的大華實業,還是失去了海滄計劃的大華實業,都需要一個新的高度。
擁有70億美元石化基地的大華實業,将不可避免的成爲一家大型石油石化公司。也許還稱不上世界級的,但在亞洲,絕對是排列前茅了。這樣的大型公司,它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影響到國計民生,乙烯價格的上漲和下跌都将嚴重影響到市場上的塑料制品。紡織品等産品的價格。煉化工廠的開工情況也将改變中國燃油市場的價格和分配……
對蘇城來說,要麽後退一步,韬光養晦,要麽就得繼續上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借蘇聯解體事件,來獲得高層矚目,是蘇城的一次嘗試。無論成功與否。他都會繼續嘗試下去的。
文章發表以後的第三天,深發展的股票也上漲到了14.5元,開始進入上升通道。
調節基金甚至偷偷的抛掉了 萬股的股票,也沒有引起市場的波瀾。童經理等人于是宣布救市成功,并正式向中央報告。
這其實比正常的流程快了一些,也是童經理對蘇城的回報。沒人知道局面真正的會向哪個方向走,除了底牌之外,大家都在盡其所能的推動籌碼。
10月6日,關于海滄計劃的院辦公會議終于召開。
蘇城和宣總,以及将近10名随同人員,被安排在了隔壁的會議室裏,随時等待聞訊。
再次見面。宣總的黑眼圈和眼袋像是兩個殘疾的孿生兄弟似的,挂在日漸衰老的臉上。他的臉頰不正常的潮紅,自坐下以後,就開始拼命的喝茶,而且是綠的發黑的茶水。
蘇城坐在他的對面,笑道:“熬夜了?”
宣總勉強笑了一聲,道:“不比你們年輕人喽,一兩個晚上就扛不住了。”
“越是臨近終點,越覺得時間不夠用,是吧?”
“是啊……總想再努力一下……”宣總心生感慨,然後才發現吐露心思的對象是蘇城,馬上改口道:“蘇董是不是覺得,準備的不夠充分?”
“永遠都不會有充分的準備的。看準時機,該上則上,沒什麽好猶豫的。”蘇城好像沒有對手的覺悟似的,說的都是心裏話。
他這樣做可以,宣總卻不敢示敵以弱。國企的身份、大齡中年的穩重以及不安的環境局面,都讓宣總放不開來,反而落了下乘。
溫總一看蘇城要談心,立刻強勢插入,拐向另一個方面:“蘇董前兩天寫的文章有些意思,關于蘇聯的命運,蘇董看來有不少的研究……”
他們不想繼續海滄計劃的準備談下去,蘇城也就順勢以蘇聯爲背景聊天。雖然大家的心思都不在蘇聯身上,但仍然聊的熱鬧非凡。
直到大門被推開。
一名院辦的工作人員表情嚴肅,匆匆站在會議室的門口,高聲說道:“問題1:海滄計劃的建設時間長達數年之久,如果建設成本上升,雙方如何保證資金到位。”
雙方雖然都準備了标書,但領導們沒有一個會花時間去看标書,他們往往由幕僚看過标書後,隻了解自己需要關心的部分。當不同人關心的部分有所交叉的時候,就會出現不同的要求和疑問。
每當這個時候,正常的競标模式是根據個人的想法,給出不同的分值,進行是否中标的評判。
而在國内,具有中國特色的競标模式是直接詢問。
所以,大華和中石化的高層才會聚集在辦公室裏。他們就等着裏面的國務委員問問題呢。
不止一次參加過類似會議的宣總輕輕擡起手腕看了一下表,2點 分,說明開會 分鍾就有了問題,這算是一個好現象,但也說明裏面的分歧很嚴重。資金問題,差不多是頭幾項問題了,現在就問了起來,看來會議将很漫長。
想歸想,宣總的動作并不慢,他小聲和幾名屬下交流,綜合他們的意見,再将要點記錄在紙片上,道:“中石化已經敲定了中長期的貸款,如果需要的話,我們會專門建立一個貸款清償的基金,保證裏面的資金足夠歸還銀行貸款,如此一來,就能增加銀行的貸款數額。除此以外,石化總公司能夠多籌集 %左右的資金,并請國家撥款 %左右……假如還不能如期完成的話,我們會考慮向國外公司或銀行,申請低息或無息的款項。”
他說的非常具體,正是資金出現問題的處理方法。而資金出現問題,在重化工領域是再常見不過了。
這就是等在會議室外面,和列席參加會議的最大不同了。雙方能夠通過控制各自的團隊,尋找答案,而不用強行從腦海中搜羅不一定正确的答案。
這種做法,在專業性較強,内容較多的競标中常常使用。即使是知識廣博的專家,也不太可能了解乙烯工程的方方面面,尋找幫助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不僅是在場的随員,中石化和大華實業的總部,都有數十名專家随時待命,準備回答問題。
數年的準備,盡在一搏了。
院辦的工作人員将之記錄了下來,然後扭頭看向蘇城道:“大華的方法呢?”
這是不會出現在競标書中的消極内容,蘇城毫無隐藏的道:“假如真的出現這種狀況,大華會采取稀釋股份的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以籌集資金。我們已經做了預案,184,請拿給委員們。”
蘇城拿出了一份早已準備好的文件。
宣總眼皮跳了跳。他原本覺得國企優勢巨大,光是能從銀行無限制的貸款這一條,就能讓無數民企羨慕的跳樓。對中石化這樣的央企來說,隻要它願意,他隻要保證每年的流動資金,能夠支付銀行貸款的利息就可行了。可以想見,這是一筆多龐大的資金,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财團,和中國的國家體制比起來,簡直連渣都不是,他們的銀行哪敢借給一家公司幾千億元的?
但是,蘇城選擇的第二類融資方式,卻是中石化學不來的。即使以宣總的地位,他也沒有稀釋國有央企股份的權力。以大華目前的資産來看,一旦選擇引入戰略投資者,資金就不再是問題了。
院辦的工作人員收好文件和記錄,見他們沒有互相辯論的意思,便讓他們簽字,當面裝入密封袋中,拿了出去。
會議室内,再沒有了聊天的氣氛,沒人知道第二個問題什麽時候會到,對他們來說,這就像是一次考試,平時的積累很重要,臨場發揮也很重要。
……(未完待續。。)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