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不是第一次看楊以辰的劇本,他作爲一個外行人,至多經過這麽多年的熏陶算是半個電影人,他看待劇本的角度跟楊以辰等人是不一樣的,基本上可以代表主流普通觀衆的視角看待一部電影,或是商業大片的好看,或是獨立小成本類型電影的好故事,他看電影跟普通人看電影就沒有什麽分别,楊以辰當然知道這部電影在獨立電影制作中是成功的,并且給片中的女主角送上了奧斯卡影後的寶座,甚至楊以辰一度認爲,飾演她兒子的那名小演員,如果不是遭遇到小李子陪跑二十二年的安慰獎,跟飾演他母親的演員一起雙雙獲得奧斯卡最佳男女主角,都不爲過,小家夥演的是太好了,你都很難想象他的年紀,甚至對他以後的演藝生涯都充滿了期待,或許十年後二十年後,他也會是一顆璀璨的明星。
烏鴉看過之後,沉默了半天,這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幽禁的故事,故事中的母親和兒子兩個人,給大家演繹了一場情感大戲,這片子首先給人感覺就太虐了,然後就是話題-性-實在太強了,播出之後肯定要引起無數人的熱議。
“你打算什麽時候拍?如果是近期,那還是不要選擇國内的女演員了?除非你用最短的時間内,再捧起一個能夠得到國際上真正認可的女演員,而不是國際章那種國人自我吹噓過度的,否則好好的一部片子,演員即便演好了,也很難真正受到重視,楊以辰,隻有一個,那是你用了數年時間在數個領域不斷成功不斷覆蓋大家視線而成就的,還想再捧出一個來,難,非常難,甚至可能在行業内還要遭遇到阻擊。”
楊以辰其實也知道這些,他隻是希望從烏鴉的口中說出來,給自己一個理由,一個不啓用國内女演員的理由。
公司現在正處于在北美市場開疆拓土的階段,需要一些影片來撐場面,不可能就靠楊以辰一個人和特效制作來當主力軍,至少還需要别的演員或是别的作品出來,既然他覺得這部影片好,烏鴉不去評判這部影片可能創造的價值,他也不懂,他相信的是楊以辰的眼光,這樣一部影片,在國内制作,以國内的演員來演,差不會差,隻是在國際上的認可度不夠。
“如果有一個女演員有自信,那就國内和好萊塢版本,同時啓動,同時拍。”或許是因爲爲了小醜而讓自己處于的一種特殊狀态,楊以辰在思考問題上面,有了另一種角度的釋放,能夠找到另外一條與常人思維不同的路。
别說厚此薄彼,别說不給機會,國内版本,就去征戰戛納掙紮威尼斯等一系列的國際影展,好萊塢的這個版本,就打北美市場,也正是通過這種方式,如果國内版本拍得足夠好,也讓這邊的人知道知道,一個楊以辰不是特例,華夏的演員擁有真正立足于國際市場的資格,即便是在好萊塢的市場,也一樣行。
“那你準備讓誰來演?”
烏鴉這個問題,可能是所有人想要問的問題,這樣一部同一個公司兩個針對不同區域的同一部電影開拍,壓力可想而知,小朋友那個角色你拍不過還有情可原,本來嘴裏就喊着要沖出亞洲,給你對等的機會,如果你飾演出來的角色不如這邊的演員,那打臉可就不是一個華夏女演員的問題,等于一下子打了所有人的臉。
就這水平,還要來好萊塢比量比量?你行嗎?
所以烏鴉這個問題,問到了點子上,這節骨眼上,你要開華夏版本,就需要找一個挑起大梁的女演員。
楊以辰深吸一口氣,他相信,但凡時一個有自信的女演員,都會想要來這個角色,想要往上沖一沖,想要比一比,可誰适合,這無疑是一個他現在都無法給出答案的問題。
趙微?樊冰冰?厲冰冰?徐晶蕾?孫麗?
周迅?章紫怡?鄭秀文?劉佳玲?
楊以辰實話實說,都是自己不錯的朋友,很多都是自己公司的藝人,就算他想擡舉她們,以她們目前的狀态都不适合,或者準确點說都不夠格實力還差了那麽一點點,如果是平日裏都可以,慢慢來,沒有參照物,這一次可不會給你慢慢來的機會,上來就是要跟好萊塢的女演員正面刺刀戰的,他心目中之前有兩個還比較中意的,周迅和鞏俐,但細想想又沒有從她們的身上找到強過自己公司藝人的地方,差别不大,至多是誰更擅長一些悲情戲和特寫的情緒戲,給人感覺好似她演技更高一些,實則在此時,至少在楊以辰的眼中,上述這些人也就孫麗和樊冰冰稍差一點點,其她人是差不多的,要分戲、分角色、分對手戲演員、分環境、分心情才能有輸赢的那種高低,否則各有各的風格,适合的戲的種類不同而已。
沒有格外的優秀,要比慢慢培養一點點雕琢那個角色更可怕,你就不知道該如何做選擇,楊以辰最後索性将劇本直接扔給了烏鴉讓他封存起來,回燕京的時候放起來,等到合适的機會再拿出來,與此同時,兩地同時開始找尋女演員,這邊史密斯負責,國内王靜花負責。
國内選擇王靜花,故意爲之,王靜花自己也清楚,老闆将這個任務交給了自己,就是讓自己将消息給透露出去,讓更多人去競争,去爲了這個角色努力。
楊以辰現在學會了切斷思緒,那就是類似這樣的事情,如果暫時沒有答案,對自己又不會産生很大的影響,不願意去想的時候就直接切斷思緒,這件事暫時就不去想了,先緊着自己覺得要緊的事情來,切斷的事情就暫時放在一旁,邊角餘料的事情先由身邊的下屬去做,如今的他已經逐漸開始适應做一個上位者,懂得什麽事自己抓,什麽事讓别人來做,這中間的天平衡量,拿捏的也是越來越準。
小醜這個角色拿下之後,楊以辰就開始了配合劇組的一些拍攝,大場面的群戲拍攝,諾蘭能等,劇組等不了,一場群戲一個人出問題,整場戲都要廢掉,包括貝爾這男主角和扮演瑞秋的女主角在内,在大場面多的群戲拍攝時間,都必須将自己主角的光環摘下,完全配合導演的拍攝,不給導演增添一絲一毫的煩惱和麻煩,楊以辰也是,大場面大規模的群戲一出,所有人都成爲兵卒。
駕馭大商業片的導演,總是被人說成功利什麽隻爲了錢之類的,總是說沒有什麽藝術造就,沒能給電影産業進行貢獻,實際拍攝水平很一般運氣好而已等等諸如此類的話語。
說這些話的人,是沒有見過真正拍攝時的困難,尤其是搭配特效那種,需要導演的腦海中有畫面,拍攝到什麽地方,現實裏什麽都沒有,但在成片裏這裏有電腦特效的效果,這個畫面本身就很難,加之商業大片意味着大場面,而大場面中擁有着大規模演員的群戲,難度則更大。
好萊塢不允許鏡頭裏出現任何一個非演員,哪怕是遠景的街拍,哪怕是走在大街上的拍攝,鏡頭裏也都不允許出現路人,那樣是侵犯人家隐私權的,你知道你一個鏡頭掃過去,會不會将帶着三兒出來逛街的男人給照進來……
全部都得是演員工會簽約的演員,一請就是好幾十甚至上百個,每一天的拍攝都将拍攝的費用大批量的揮霍掉,一點點拍攝的錯漏都不能有,一個點就能毀了整個畫面,就能讓很多人的努力付諸東流,但有些事又不可避免,一百多人的戲和兩個人的戲,出錯的概率大小誰都清楚得很。
除了演員還有工作人員,除了攝像機還有服裝道具,林林總總一大堆,一個地方也不能出錯,作爲一名導演,做商業大片的導演首先你要有一個當群體領導的能力,不然就算你專業技能和藝術造詣方面達到了頂峰,這電影你也拍不了。
楊以辰剛從《飓風營救3》的劇組下來,自己親自當了導演,更能理解諾蘭,每天肯定是最早到現場,一定也是最後一批離開的,在現場完全就像是一個普通的演員,你在他身上根本看不到一點明星的架子,倒不是他裝,你想想,一場戲幾次沒有拍下來,導演肯定是一肚子的火氣,爲什麽說當導演的一般脾氣都不太好,沒辦法,那種你将一切都弄得嚴絲合縫,但執行就是執行不過關,一次兩次三次之後,任誰都會火冒三丈。
導演正在氣頭上,回頭一看,呦,幾位主要演員,遮陽傘下坐着,喝着冰飲乘涼,心裏火氣更大,倒不會說主要演員大咖們不對,但心情肯定會很不爽,間接就會影響到拍攝。
楊以辰就一個人來的,烏鴉車子在一旁等着,兩個貼身的助理也在拍攝現場外圍候着,容姐則幹脆就沒讓來,渴了楊以辰就跟大家一樣和劇組的礦泉水,累了就跟大家一起逮到哪坐到哪,拍攝間歇乘涼也是搶地方擠地方,如果不看他那張臉,你根本就不知道還有一個大明星楊以辰就在這個劇組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