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無穿着紅绫中衣褲走出來,看到許蘭因在床邊理床,過去攔腰把她抱住。
許蘭因指着床上的白绫說,“這東西誰檢查,總不會是你大哥吧?”
趙無笑道,“沒人檢查,你不喜歡,丢一邊即可。”
許蘭因雖然不喜歡這東東,倒也沒有取下來。
兩人躺上床,把紅帳放下。帳外高幾上的兩支大喜燭依然明亮,帳内迷漫着紅光,兩個人籠罩在朦胧的紅色中,更加意亂情迷。
趙無猴急地脫了衣褲,就要翻身上陣。
許蘭因不敢讓這個愣頭青“硬來”,那自己可要“受苦”了。忙用一隻胳膊攔住了他,說道,“不能馬上行事。”
趙無急得不行,盯着她說道,“書裏就是這麽畫的,我沒做錯。”
看來,他也認真學習那種“教材”了。
許蘭因的老臉有些紅,但爲了自己身體好受,以後的生活美滿,還是得教一教這位小兄弟。好在她嫁的是趙無,随自己調教。隻得說道,“咱們兩個都是第一次,硬來我會很痛。”
趙無停下動作問道,“那怎麽辦?”
他也舍不得媳婦難受。
許蘭因看看這位好學寶寶,先循循善誘道,“要先有前戲,前戲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語言,要讓我沉浸在愛的沐浴裏,眼裏心裏隻有你……”見趙無一頭霧水的呆瓜模樣,又說得更直白一些,“就是讓你甜言蜜語,說些如何愛我的話。”
趙無大樂,說道,“這是我的長項。第二個呢?”
許蘭因頓了頓,還是紅着老臉輕聲在他耳邊說了幾句。
趙無眼睛都瞪圓了,問道,“這事姐也知道,誰告訴你的?”
許蘭因說道,“我是聽丁嬸說的。她怕我受罪,教了我這兩招。”
心裏對盧氏說着抱歉。
見趙無還愣愣地看着自己,不高興地說,“你不願意就算了,就知道你不心疼人。”
趙無大樂,一把拉開被子說道,“這是好事啊,誰說我不願意了?”
或許是前戲足,也或許是這具身體從小吃的苦多,耐痛,反正許蘭因沒覺得有多痛。盡管是新婚之夜,兩人還是非常盡興,高興得趙無抱着她直叫“心肝”“寶貝”“好媳婦”……
許蘭因竊喜,學生聰明就是省心,不管什麽一教就會,還能拓展。
次日,許蘭因在一陣“啾啾”聲中醒來。天光微亮,枕邊已經空了,她知道趙無肯定去院子裏練武了。無論嚴寒酷暑,他從來不會耽擱練武。
許蘭因把掌棋叫進來,穿上昨天晚上穿的石榴紅褙子,依然把燕上钗戴上,又另戴了兩支玉钗,及兩個赤金菊花掩鬓。
她覺得,新婚期戴這支钗,不隻是她喜歡,還是對早逝婆婆的尊重和緬懷。
趙無練完武進來,笑道,“家裏沒有外人,姐不多睡一會兒?”
他知道,許蘭因最喜歡的日子是“睡覺睡得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可在娘家她總是很忙,後來不忙了也很自律,幾乎從來沒有睡過懶覺。
許蘭因笑道,“習慣早起了。”又低聲說,“那塊白绫燒了吧,弄了那東西,多惡心。”
趙無點頭同意。見她又戴上燕上钗,把丫頭打發下去後說道,“我娘囑咐過我,這支钗除了我爹和我大哥,盡量不要讓别人看到。”
原來這支钗還另有事故。許蘭因忙把钗取下放好,換上了一支嵌寶金雀钗。
趙無又道,“昨天賀叔和湯伯、章銅旦都來了,住在客房,後天走。今天讓何東和賀三陪他們去街上玩,晚上多備些酒菜,再備些回禮。”
賀三是賀叔的兒子,目前在趙無手下做事。
兩人吃了早飯,趙無去前院招呼客人。家裏隻有個大伯子李洛,不需要認親,他已經去上衙了。
幾個下人來給許蘭因磕了頭,改稱“二奶奶”。
正如趙無所說,家裏有主婦了,才能稱其爲家。
許蘭因任命何東爲大管家兼趙無長随,他的月例銀子爲二兩。因爲何東不經常在家,賈叔就爲二管家兼門房,月例銀子爲一兩。賈嬸負責洗衣、縫補,偶爾做飯,月例銀子爲八百文。李洛的長随黃齊一兩銀子,他負責打理李洛的一切事宜。掌棋是一等丫頭兼管帳,一兩銀子,護棋和抱棋是二等丫頭兼灑掃,八百文。小柱子跑腿兼燒火,五百文。
家裏隻有三個主子,宅子也不大,這麽多下人足夠用了。
又看了成親收的禮。禮物最重的是閩府、秦府、胡家,前兩家送的是一架黃花梨多寶閣、一對官窯出的粉瓷敞口大花瓶,胡家直接送的是一千兩銀子。把這些禮物造冊後放入庫房。
再把這個家的帳目理了一遍。
這個家沒有田産鋪子,光憑趙無的俸祿及外塊,這一大家子人他養不起。之前那些珠寶賣了五千八百兩銀子,置聘和修理宅子、娶親花了一些,還剩三千兩。再加上胡家送的禮金,共有四千多兩。自己再拿出一些來,買些地,再開個鋪子……
趙無把賀捕快等人送出門,又回來看着許蘭因忙碌。
“有媳婦真好……”
“好什麽好,你也得學庶務,這是生計。”見趙無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許蘭因拎了拎他的耳朵說,“你那點子錢,養這一大家子都困難,生多了孩子怎麽辦,總不會用用媳婦的嫁妝養他們吧?或者說,像隔壁的李家,靠着賣女兒過日子。”
趙無最不耐庶務,但一聽“多生孩子”“賣女兒”“媳婦嫁妝養孩子”,一個激靈。眼前先出現一串孩子,接着出現抹着眼淚的三個姑娘。
他趕緊說道,“咱們生再多孩子我也養得起,更不會賣閨女。閨女是爹爹的小棉襖,我疼還疼不過來,哪裏舍得賣。”
他坐去許蘭因旁邊,兩人一筆一筆算着帳,商量置産發财的事。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趙無一直不喜歡管錢,不喜歡庶務,但認真了,不僅學得快,還能提一些建議性意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