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七月底,《鋼鐵俠》的北美放映院線數量隻有不到400家,當日票房産出下落到20萬美元以下,北美市場基本不可能再有大的作爲,但在長達十五周的時間裏,影片的北美票房累計達到3億8124萬美元,将包括《加勒比海盜2:聚魂棺》在内的所有暑期檔影片都壓在了下面,是當之無愧的2006年度北美暑期檔冠軍。
在丢掉這個位置兩年之後,杜克又一次稱雄暑期檔。
不過,《鋼鐵俠》的海外表現相對遜色一些,幾乎同樣的時間段裏,影片從近百個國家和地區,拿到了3億1266萬美元。
《鋼鐵俠》的全球票房相加高達6億9390萬美元。
雖然總票房額無限接近7億美元,但《鋼鐵俠》在全球範圍内的票房增加已經乏力,最終能不能超過7億美元大關,杜克和華納兄弟也不好說。
有些人肯定想把《鋼鐵俠》的最終票房數字推過七億美元,特别是從長遠來看,這對漫威系列的計劃有益無害,漫威的高層已經準備好了一筆資金,随時都可能投出去。
除此之外,《鋼鐵俠》的DVD發行也在籌備當中,隻等影片耗盡北美最後的票房潛力,就會上市斂财。
進入新世紀以來,DVD可謂是好萊塢各大制作發行公司收入的重頭之一,甚至說是好萊塢在依靠DVD賺錢都不爲過,一些例如《蜘蛛俠》和《魔戒三部曲》之類大熱的影片,僅僅在北美一地,DVD首周銷量就能突破一億美元。那些能進入年度票房排行榜前十名的影片,除了極其個别的例子,最後的DVD大多能賣到一億美元左右。
DVD的制作成本遠遠低于曾經風靡一時的錄像帶,最多不會超過制作發行方賣給銷售商批發價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即便算上營銷和其他成本,利潤率依然恐怖。
一般來說制片方會給承銷商提供一筆大約百分之五左右、最多不超過百分之十的宣傳推廣經費。
還有租賃。租賃的分成比較複雜。
首先會由租賃商給出一個底價,就是說不論這片子有沒有人租,制片方都可以從租賃商那兒拿到一筆錢,大約每張3到10美元。
然後租賃有幾種不同的方式,正常租賃費是主要的來源,另外如果租出去的碟沒有按期歸還,租賃商将按照自動銷售掉處理。即按照銷售價扣租碟用戶的錢,現在一般的方式,制片方從每一次租賃收入裏抽1到2美元,價格按照此片的票房數字決定。
也就是說票房越高的影片抽成比例會越高,所以票房是一部電影能夠盈利的基礎。
如果是銷售的話。也有一個每一張抽的比例,這個數字較高,大約在5到10美元。
租賃費不是永遠都計入的,按照合同有一個有效時間。大約是50周左右,當到期之後。租賃商必須銷毀一定比例的DVD,将剩下的或者退還給制片廠,或者按照每張一定的價格買下來。
單一一部電影,如果是熱門影片。制片廠能夠從單獨一家租賃商那裏賺到500到800萬美元,這還隻是租賃部分,銷售部分的比例要比這個更多,也就是說一部熱門影片好萊塢從DVD裏可以獲取數千萬乃至上億美元的收入,而這筆收入幾乎都是淨利潤。
這就是爲什麽說好萊塢在靠DVD賺錢。
但是,所有注意過相關數據的人都很清楚,DVD的鼎盛時期即将遠去,今年華納兄弟統計的一份數據顯示,2006年上半年好萊塢的DVD銷量比2005年上半年下滑了百分之六點三。
雖然好萊塢的DVD産業依然維持着近20億美元的規模,但眼光長遠的人不難看到,這種輝煌延續不了太久了,甚至未來的三到四年就會急劇衰退。
爲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是觀衆厭倦了好萊塢的商業大片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好萊塢電影的受衆并沒有萎縮,但随着互聯網視頻網站的興起,那些構成電影市場主流的青少年,紛紛将目光轉到了網絡點播和網絡下載方面。
沒有人能比杜克更清楚,電影在互聯網上的興起,直接讓好萊塢的DVD産業規模縮小了三分之二。
好萊塢永遠都不缺少精英,很多人也發現了這一點。
一方面,制片商也開始尋找降低成本的辦法,以确保每張光盤可以創造出更多的利潤;另一方面,在采取防禦性措施的同時,各大制片廠也在爲電影徹底從銀色光盤上消失的那一天做着準備。
電影未來的線下發行必然會更多的依賴網絡或者有線衛星電視公司的按需點播服務,媒體調查公司的數據顯示,目前這一市場規模已經達到8億美元,僅去年就激增了接近百分之二十。
華納兄弟和公爵工作室都在未雨綢缪,計劃未來不再等電影的DVD上市幾周後再發行網絡或者付費電視版,而是将它們同步推出。
如此一來,可以吸引那些不會去買DVD的年輕人。
另一個正在醞釀的轉變是,讓觀衆在電影公映後即可下載網絡版本,而且這也可以是在DVD發售前,這種嘗試可以從客戶那裏收取提早觀賞高清版影片的額外費用。
可以說,電影從院線下檔,如何利用互聯網盈利,是目前各大公司研究的重點。
甚至,有些人的眼睛,也瞄上了影片的網絡收益這一塊。
衆所周知,好萊塢從來都不是互親互愛的白花花良善之地,可以說好人和心軟的人在這裏基本沒有生存空間,這個産業吸引了無數的人和公司,以資本、名望和利益在不停争鬥,這種争鬥也體現在了好萊塢幾大協會之間。
好萊塢最著名的協會,無非是制作人聯盟、導演工會、編輯協會和兩個演員工會,這四個協會之間同樣存在矛盾和利益糾葛。
當然,基本都是制作人聯盟與其他協會間的沖突。
目前,制作人聯盟與編劇協會間的合同即将在2007年底到期,代表制片廠利益的制作人聯盟已經與編劇協會開始了初步的談判,但談判進行的并不順利,制作人聯盟也不想輕易滿足編劇協會的條件。
1988年,編劇協會曾經号召編劇舉行了長達22周的大罷工,借此從制作方手裏,拿到了錄像帶和電視播放收入的固定比例分成權限,如今他們盯上的是影片的互聯網收益。
不止是編劇協會,導演工會和演員工會同樣也要求分享這一塊收益,但他們遇到的是與編劇協會完全不同的待遇,雖然跟制作人聯盟也存在重大分歧,卻有談的餘地,而不是像編劇協會那樣,直接被制作人聯盟拒絕。
這也從側面反應了編劇在好萊塢的地位。
劇本是制作影片的基礎之一,但在相當多的項目中,卻顯得并不是那麽重要。
杜克很清楚,制片人聯盟會向導演工會和演員工會做出一定的讓步,卻輕易不會向編劇協會退讓。
未來的罷工根本不可避免。
他知道罷工肯定會發生,清楚罷工會影響到他的收益,卻無能爲力,這種源于利益上的沖突,也不是一個人或着一個小團體就能解決的。
實際上,哪怕是罷工取得效果,好萊塢編劇的地位也不會有多少提高。
如今所有人,包括制片公司的人都認爲好萊塢電影最大的弱點在于缺少原創,也可以說是好萊塢體系在盡力打擊創新,制片人害怕創新帶來的風險,因此他們甯願拍續集或改編一本暢銷書和漫畫,也不會去支持所謂充滿了創意的新劇本。
比如讓杜克來選,有人向他推薦劇本,一個是新奇的故事和結構的本子,隻需要投資5000萬美元;另一個是熱門漫畫改編顯得爛俗的劇本,投資要8000萬美元,他肯定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後者。
好萊塢百分之九十九的制片人,都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剩餘的百分之一,收下充滿創意的劇本後,一般情況下會束之高閣,個别人或許感覺有點意思,弄到所謂的好萊塢劇本黑名單裏,然後挂上很多年,慢慢等待有人肯投資……
在好萊塢這個電影大工廠裏,絕大部分影片哪怕是文藝片都要符合流水線的規則,劇本更不會例外,哪怕是像《黑暗騎士》這樣的本子,杜克在弄完大綱和人設後,就交給了下面的編劇團隊,總計有22個編劇參與了這個劇本的編寫。
這些編劇分工明确,分辨撰寫了影片的政治戲、愛情戲、動作戲……就連對白也被分爲威脅類、愛情類、幽默類、動作類等分别撰寫。
《黑暗騎士》這樣規模的電影,必然是好萊塢流水線的産物,如此大規模的投資,如果不以流水線的模式制作的話,華納兄弟非要發瘋不可。
随着八月份到來,《黑暗騎士》的籌備工作越發的忙碌,杜克也在華納制片廠、休斯飛機廠和芝加哥之間跑了數次,實地考察準備進度。
或許是《蝙蝠俠:開戰時刻》的成功帶來了一定的宣傳效果,芝加哥政府給予了《黑暗騎士》大力支持,市長也跟杜克見了兩面。
等八月中旬杜克從芝加哥回到洛杉矶時,見到了消失一個多月的希斯?萊傑。(未 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