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校,劇本結尾的地方……”
将倫霍中校遞過來的劇本直接合上,杜克站起來,以高度加強自己的語氣,“毀掉外星飛船武器的必須是一個平民,而不是總統或軍隊的人!”
“爲什麽?”
兩人畢竟合作過一次,這位五角大樓方面的代表,在等杜克解釋。
最大的原因是什麽?當然是因爲觀衆喜歡看到小人物拯救全世界,因爲美國主流文化到了現在,依然帶有鮮明的反智反精英的特點,因爲電影這樣做能迎合主流觀衆的心态,能讓他們掏錢購票。
小人物拯救世界,高層總有蠢豬,這可以說是好萊塢電影中極力宣揚的觀點,但好萊塢電影如此做,不是說他們贊同反智反精英,而是因爲這樣能讓觀衆掏腰包,獲取商業利潤。
最爲典型的,好萊塢所有青春校園影片中,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足球隊四分衛都是反派,影片總是把他們塑造成頭腦簡單而又四肢發達的蠢貨,實際上呢?
四分衛是一隻足球隊的核心,通常是球隊的領袖,不但在場上指揮進攻,還能臨場改變教練的策略,這些人大多身體強壯、頭腦清醒、思維敏捷,擁有極其敏銳的判斷力和實施的決心,往往也是校園中最受女孩子歡迎的人,可謂是真正的精英。
所以,在反智反精英文化中,他們就像是國會的參議員和白宮的曆任主人一樣,成爲電影中最經常被調侃的對象。
當無法将那些頭腦簡單的北美觀衆拉高到贊同自己觀點的高度時,作爲商業片導演,那就要主動放低身段,去迎合主流觀衆的口味。
這些道理杜克自己明白,卻無法拿出來用作說服五角大樓的理由。
于是,他又開始了胡扯,“中校,美利堅是一個民主國家,每一個人都是這個自由國度重要的一份,當國家有難時民衆必然會奮不顧身的拯救,劇本中我們的軍隊、五角大樓和總統,有太多展示英勇的地方,最後平民駕駛飛機撞向外星飛船,恰恰能顯示一旦到了危機時刻,民衆與聯邦政府會站在一起,團結在一起!”
“你說的确實有點道理。”
化身前蘇聯政委,還是發揮了那麽一點作用,倫霍中校轉向了另外一個敏感點,“杜克,影片的基調和宣揚的軍隊的戰鬥精神,五角大樓非常滿意。”
肯定滿意,如此大美利堅主義的主旋律影片如果五角大樓還在基調上挑刺,那純粹是腦袋集體生鏽了。
就在杜克如此腹诽的時候,倫霍中校繼續說道,“但五角大樓希望你能把五十一區的所有内容剔除掉。”
“中校,這隻是一個吸引觀衆的噓頭。”杜克攤開手,說道,“我們沒有任何宣揚陰謀論的意思,我們隻是想借此吸引更多觀衆而已。”
“這不是我的意思,杜克。”倫霍中校從座位上站起來,來回走了一圈,“我的上司對這方面的内容有些敏感。”
敏感?杜克怔了怔,心說不會真的有51區吧?
“羅斯威爾事件和51區傳了這麽多年,公衆都知道這是假的。”
真假對杜克來說根本就不重要,他才不關心這些呢,“如果我們掌握了外星科技,豈不是早就稱霸全球了?這隻是影片的宣傳炒作噓頭,吸引更多觀衆進入影院。”
倫霍中校停下腳步,沒有說什麽,一臉沉思狀。
“在我看來,有更多觀衆進入影院對五角大樓好處絕對大過敝處。”
爲了說服五角大樓,節約上千萬美元的武器裝備租賃費用,以便有更多的錢投入到特效制作中,杜克真是絞盡了腦汁,“中校,據我所知,從伊拉克戰争過後,軍隊的入伍率一直在走低,這兩年甚至達到了曆史的最低點,你曾經跟我說過,《勇闖奪命島》能成爲一部征兵廣告片,實際上那并不是。”
稍微頓了頓,等倫霍中校轉頭看過來的時候,杜克換上了更加铿锵有力的語調,“《獨立日》的劇本你們看過,中校!這會是一部最好的征兵廣告片,還記得《壯志淩雲》上映後帶來的入伍效應嗎?一部出色的宣揚軍隊的影片,遠比國防部在各大媒體上投放征兵廣告效率要高十倍乃至百倍!”
八十年代的《壯志淩雲》帶來了超強的征兵效應,這一被戲稱爲“F-14超長MV”的影片上映後,随之而來的青少年蜂擁觀看、節節飙升的票房,也讓美國海軍迎來了二戰後最高的入伍率。
自從《壯志淩雲》之後,好萊塢已經多年沒有拍攝過影響力巨大的征兵宣傳片了,《獨立日》則具備鮮明的征兵廣告特質。
杜克本身不在意這些,他與五角大樓就是簡單的利益合作關系,既然站在了好萊塢,必須從現在的立場出發考慮問題,如何去做才會對自己最爲有利?
不久的未來,從開羅的金字塔到芝加哥的摩天大廈,從斷壁殘垣的洛杉矶到遼闊無際的太平洋海面,從巴黎街頭的高速公路到黃沙漫天的中東軍事基地,好萊塢銀幕上,世界各地經受了一波又一波規模空前的外星人入侵浪潮。
地球這個共同的家園危急存亡之時,總會有那麽一群“英雄”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軀殺入戰場,挽救大廈将傾,最終力挫外星暴徒的陰謀詭計,保衛了地球,拯救了世界人民,大功告成之後迎着鮮花和掌聲的簇擁重返軍營,深藏功與名。
這些美國大兵在銀幕上的“英雄壯舉”令全球觀衆“肅然起敬”,令熱血男兒們“心馳神往”,也令這批影片在不知不覺中俨然成爲了美軍的征兵廣告。
其實美軍搭台、好萊塢唱戲早已不是什麽新聞了,早在近百年前的電影誕生之初,雙方就關系密切,隻不過當時軍方之所以配合劇組,是出于教學目的——影片可以當做軍校教材。
正基于此,二戰時期的美國軍方才得以直接參與征兵電影的制作和宣發,弗蘭克·卡普拉等導演就曾拍攝過高水準的征兵片,但那和鼓吹越戰的鷹派影星約翰·韋恩在60年代拍攝的《綠色貝蕾帽》替美軍歌功頌德一樣,都屬于“非常時期”的昙花一現。
如今意義上的“征兵片”是指反思越戰的電影偃旗息鼓後,一批着力塑造美軍正面形象的高投入商業片,以80年代風靡一時的《壯志淩雲》爲開端,雖然效果不錯,但由于廣告特征太明顯,也曾遭遇過不少非議。
然而,現在和未來,随着電影叙事手法和視覺語言的翻新,美國大兵在銀幕上的形象越來越高大偉岸,美軍的綜合實力也得到愈發淋漓盡緻的展示,征兵效果自然也是水漲船高,五角大樓開出的贊助額度也急劇上漲。
同時,經驗豐富的編劇更懂得如何不露痕迹的将廣告元素編織在情節中,從而大大降低觀衆的敏感度,如今的《獨立日》就像是未來的《變形金剛》一樣,完全具備這些特質,而且按照杜克的設想完成影片,就會發現廣告意圖遠沒有《壯志淩雲》當年那麽露骨。
從商業角度看,劇組與五角大樓的合作是一樁隻有傻瓜才會拒絕的雙赢買賣。
自從越戰硝煙散盡,美國從義務兵制改爲志願兵制後,軍方每年都需耗費巨資拍攝征兵廣告,但再好的廣告也不如制作精良的商業大片更有煽動性,而且電影與廣告相比優勢巨大,其公關宣傳成分被掩蓋、消解在一個完整的故事中,讓觀衆在與角色同患難的感官轟炸和心理曆險中,潛移默化的陶醉在其中,同時還避免了對廣告的天然抵觸心理。
換成杜克的角度,他制作的這部“主旋律”戰争科幻動作大片,具備智勇雙全的主人公、激情澎湃的情節、波瀾壯闊的戰鬥場面等商業特征,産生的積極感召力正與征兵廣告所需不謀而合,理所當然能獲得軍方提供的道具和技術支持,以更低的制作成本換取更高額的利潤,何樂而不爲呢。
當然,杜克本身并不帶弱智光環,哪怕化身爲前蘇聯的政委,啰裏啰嗦說了如此大一通,倫霍中校也沒有給予任何承諾,他本身也沒有這個權力,隻是保證将杜克的意思原版傳回五角大樓,也會适當幫劇組争取贊助的可能。
“誰說五角大樓都是蠢貨加白癡?他們的錢很好坑?”
送走倫霍中校後,杜克也有些抱怨,如果五角大樓真像電影或者前世網絡上描繪的那般幼稚,他也不用費如此這般的口舌,也許他根本沒有費這些口舌的機會。
随後的幾天裏,杜克重新審閱了美術組和特效組繪制的厚厚一摞圖稿,外星人的模樣和飛船就此定型,圖紙轉到了工業光魔特效部門,由斯坦·溫斯頓負責的模型制作就此拉開大幕。
最近的一周,杜克主要都在關注模型方面,除去外星模型外,還要确定城市和北美标志性建築的模型,所有的爆炸戲隻會采用實景拍攝,而電影需要電腦CG合成的鏡頭,也進入到先期制作階段,工業光魔的一個電腦特效部門,如同模型特效組一樣,也進駐了位于華納制片廠的劇組,不斷與杜克交流。
此外,演員試鏡也進入到了第二輪,杜克還要分心主要演員的選擇。
(求推薦!求收藏!求三江票!)(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中文網公衆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衆号-輸入qdrea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qdread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