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問得沒頭沒尾,苗笙倒是一下就領會了他的意思,回道:“應該是在苗家本宅,你問這個做什麽?”
伊斯本以爲苗笙會把契約帶在身上,畢竟當初她無論是對契約的内容還是對契約卷軸本身都頗爲看重,但現在鬼神契約居然被她留在了剛剛那個世界,這問題就有些難辦了。
因爲現在回頭,很有可能會直接遇見那個彌勒。
“彌勒能利用小翠回到過去某個特定的時間點,若被他拿到契約,會不會也能……”莉莉猜測道。
但随即她自己便否定了這個推測,一是即便彌勒能夠透過契約卷軸回到過去,那時的伊斯也已經掌握了在體外使用意識能量的方法。
二是若彌勒真有這種本事,那他就不用對小翠,甚至是苗笙這般執着,連死物都能被他抽出因果,那麽王氏,畲姬那群人的失憶了又算得了什麽。
“說到鬼神契約,我記得你說過,當初見證你們立誓的就是生死簿?”
莉莉的身影重新從瑤台瓊室中退了出來,頂着性靈那張精緻的童顔,沒人能看得出她剛剛在身後的空間究竟幹了些什麽。
對此,伊斯也沒有刻意詢問。
第三宇宙生物相互之間無法欺騙,因爲意識的情緒波動無法隐藏,但既然她明知道這一點卻仍然借性靈的軀殼裝得一派平靜,那他自不會去戳破這一點。
“嗯,當初我以爲引來的鬼神是陸判,沒想到倒是被他手裏的生死簿殘頁搶了先。”
莉莉再次召出了生死簿,感受着這個宇宙賦予它的偉力,她突然說道:“如果說苗笙之所以沒有像其他凡人那樣失憶是因爲鬼神契約的關系,那我或許知道那些人爲什麽會失憶了。”
哪怕這句話前因不搭後果,莉莉卻笃定伊斯一定能跟上她的思路。
事實也确實如此,伊斯很快明了了莉莉的意圖,她無非是在表明生死簿是解答這一系列問題的關鍵。
以此檢視他所有與生死簿有關的經曆,伊斯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是我第二次探索生死簿七維空間的時候?”
爲探明生死簿殘頁的奧秘,伊斯那時曾與莉莉還處于沉睡狀态的意識能量有過一次較量。
意識能量借由生死簿的威能從他身上提取出了許多記錄了過去片段的信息流速,以前他一直沒搞懂那些細細長長的流束真正代表的含義,此刻回想起來,那些東西,怕不就是神佛口中的因果。
畲姬和王家衆人并不是不記得他了,而是在那些片段粉碎的刹那,便被生死簿抹去了前塵因果。
“生死簿是鬼神契約的見證,若它抹去了苗笙與你的因果,那鬼神契約自然也就不存在了,這與它本身的規則相矛盾,想必也是因爲這樣,苗笙才能留下和你的過去。”
雖然一切都隻是推測,但莉莉借由她這副軀體與生死簿的特殊關系,分明能從生死簿的反饋中确定這就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但随即她又有一重疑惑湧上心頭,那小翠呢?小翠與生死簿沒有任何關系,她又爲什麽還記得隊長,憑什麽能不被生死簿抹去因果?
伊斯倒是放下心來,這麽說來,除非彌勒再把小翠抓回去,否則彌勒絕不可能再利用誰的因果線回到他剛剛降臨基層宇宙的時候。
“等等!如果他回到因果泯滅之前呢?如果彌勒通過什麽方法阻止了我對生死簿的第二次探索,那麽他仍就有機會通過其他人的因果線回到我剛剛降臨基層宇宙世界的時候!”
這個念頭一經發酵,便一發不可收拾。
而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正當他想到這種可能性的時候,原本站在他面前的苗笙便仿佛水中花、鏡中月,在震蕩的時空中陡然間失去了蹤影!
……
……
刑天充滿戒備地看着彌勒,以前他隻知道這群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秃驢精通因果之道,卻從沒真正見識過他們施展因果道法。
如今見彌勒居然能強行從凡人身上抽取出因果,繼而通過這段因果再去改變另一個人的因果,他心中不由心中升起陣陣寒意。
不周山上的幾位古神幾乎與天同壽,若是哪位一不小心着了這群和尚的道,豈不是萬事休矣!
彌勒看出了刑天的緊張,不由寬慰地說道:“阿彌陀佛,武神放心,此等小計,和尚我隻能到凡人身上耍耍,不然我之前又何須與你周旋。”
但他的解釋并沒有起作用,反而加重了刑天的擔憂。
小和尚做不到,不代表大和尚做不到。除了玉帝以及幾位見證了天庭建立初始的上神,沒人見過雷音寺裏的那尊佛真正出手的模樣!
“廢話少說,你把這女娃娃重新抓回來,究竟是爲了什麽!”
苗笙人事不省的昏睡在彌勒腳邊,哪怕她修爲一日千裏,在錯亂的時空面前她依舊毫無反抗之力。
除了她,還有其他幾名鬼修像死狗一樣散落一地。
他們或是與苗笙一樣是苗家鬼修,或是近年來與苗笙打過交集,彌勒正是通過他們與苗笙的因果,将過去的苗笙帶回了此刻。
想到彌勒此前的驚世之言,刑天生怕和尚能夠通過面前這女娃對羲和以及神子不利,不由做好了上前奪人的打算。
再不濟那就統統殺了,等那女娃的名字上了生死簿,諒這秃驢也拿它沒轍!
此刻的彌勒已經脫離了腦袋上懸把斧頭的危險境地,他默不作聲地招了苗笙飛近,一點她的眉心,果然又牽出了一根金燦燦的因果。
但不等刑天有所反應,和尚輕輕一搭前者的手腕,“倏”的一聲,兩人統統不見了蹤影。
緊接着,沙漏倒轉,鬥轉星移,在莫測的時空變幻下,凡間京城的那個大坑悄然被填平,林立的房舍從土裏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
京城的夜晚雖然寂靜,卻充滿生氣,有打更的更夫敲了鑼,提醒住在王府大街上的老爺夫人們,天幹物燥,小心火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