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很多唐軍都看到了黎明前的烽煙,他們紛紛站起身,驚訝地向烽煙望去,本來很多士兵對李晟不去亂石坎,而跑到飛雲渡這邊來而感到不解,現在他們才明白了李晟的先見之明。
安西軍的訓練有素在這一刻體現出來了,當敵情出現,安西軍士兵紛紛将同伴從睡夢中喚醒,他們無聲無息,動作快捷,很快便收拾行裝完畢,迅速排成了隊列,随時可以出發,相比之下,另外的五千吐谷渾軍卻大部分依舊沉睡不醒,被驚醒的士兵隻是茫然地看了看四周,見沒人叫他們,又繼續沉沉睡去。
李晟也不由暗暗驚歎安西軍訓練有素,隴右士兵和他們比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這時,安西軍中郎将鄧山上前道:“李将軍,我們已經整裝完畢,随時可以出發。”
李晟沉思了片刻,便令道:“左衛軍和中衛軍跟我前往黃河邊,其餘軍隊就地待命!”
一軍分爲左中右三衛,一衛三千人,在李晟的命令之下,六千名唐軍立刻啓程了,紛紛上馬,向十裏外的黃河岸邊疾奔而去。
.........
飛雲渡是渡過黃河的重要地段,因此這一帶除了有兩座烽火台外,還有一處斥候營,有斥候近百人,早在吐蕃大軍離黃河還有二十裏時,被唐軍斥候便發現了,立刻用高原特有雪鴿通知了烽火台。
河對岸高崗上的烽火台點燃了報警的烽煙,就在烽煙點燃僅半個時辰後,左中兩衛的六千唐軍便抵達了離黃河邊約兩裏處,而這時,吐蕃軍還沒有抵達黃河邊,還在十裏之外。
李晟已經拿到了斥候的鴿信,近二萬吐蕃軍主力所來方位是飛雲渡的中段,這裏的黃河兩岸叢林密布,很有利于隐蔽,但李晟的目光卻投向了河中央的仙客島,島上也是柳林密布,樹冠長得極爲茂盛,是天然的隐蔽之所,他沉吟了片刻,立刻回身令道:“第一和第二弩軍營立刻上島,準備伏擊吐蕃軍渡河!”
李晟作戰極爲看重士氣,士氣不僅是對唐軍,對吐蕃軍也一樣,而且對于馬重英,渡河不利,他很可能就不會貿然進攻,便會等待另外兩萬軍彙合後,再重新發動進攻,這樣一來,便給了他收麥的時間。
李晟的想法雖然不錯,但他卻忽略了一點,他沒有和手下的安西軍将領進行溝通,李晟年紀還不到三十歲,從前也是一個默默無聞郎将,其實年輕并不重要,官職稍低也不重要,安西年輕的将領比比皆是,低級軍官統帥高級軍官也有先例,當年李慶安參與攻打小勃律時,隻是一名校尉,他就曾率領過郎将以上的高級軍官。
所以李晟的官職稍低也不是根本問題,關鍵他不是安西軍将領,安西軍戰鬥力強大,軍紀嚴明,令下則行,令止則停,這是他們的優點,但安西軍也有不利的另一面,主要表現就是安西軍比較排外,凡不是安西體系出身的軍官,想駕馭這支軍隊,除非此人非常優秀,否則很難掌控住這支軍隊。
李晟布兵、行軍,這些安排安西軍都按軍紀加以服從,但到了真正作戰時,一些安西将領便有了想法。
李晟的命令剛剛下達,中郎将鄧山便上前施禮道:“李将軍,島上伏兵雖好,但吐蕃人若用火攻,恐怕會對島上的士兵不利,請李将軍三思。”
一般部下勸說是很正常之事,但這個鄧山卻非同一般,他是跟随李慶安多年的老兵,跟随李慶安參加過小勃律之戰和石堡城之戰,在這兩萬軍中非常有威望,又是中郎将忠武将軍,可以說在李晟未接管這兩萬軍之前,他就是主将,現在他的勸說,就意味着他反對李晟的作戰計劃,隻是他表現得比較含蓄,用委婉的口氣來勸阻罷了。
李晟這才意識到自己忽略了安西軍的意見,能和部衆進行有效的溝通,也是爲将者的重要能力之一,他便微微一笑道:“鄧将軍有所不知,島上雖然林木茂密,但吐蕃不會采用火攻,這座島是他們進攻的跳闆,如果用火攻,吐蕃軍自己也無法利用這座島嶼了,其次吐蕃軍也并不善于火攻,這是被高原的氣候所限制,而且我也考慮到了島上唐軍的危險,所以隻派少量唐軍弩兵埋伏在島上,目的是爲了打擊吐蕃人的士氣,我這樣解釋,不知鄧将軍能否理解?”
鄧山想了想又道:“我們安西軍都帶有小型投石機,二十斤的石塊可投兩百步遠,我認爲在岸邊阻擊吐蕃軍便足夠了,又何必冒險上島?”
李晟心裏也明白,對安西軍可不能用強硬的命令,否則會激起将士的反感,這對以後的九曲保衛戰不利,隻能用盡可能地說服他們,尤其這個鄧山在安西軍中的威望很高,如果他能支持自己,這對以後的戰役能否順利将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想到這,李晟便附耳在鄧山耳邊低語了幾句,“将軍有所不知,我十天前便上島探查過了......”
盡管鄧山還是有些将信将疑,但李晟方案的大膽和刺激卻頗合他的胃口,他便笑着點了點頭,“好吧!我同意李将軍的方案作戰,請李将軍下令。”
........
在與唐軍作戰時,達紮路恭更喜歡敵人叫自己馬重英,他作戰崇尚謀略,尤其是漢人的謀略更是讓他醉心不已,他将自己取漢名爲馬重英,便有一種與漢人一較高低的意思。
這次馬重英進攻九曲确實犯了一個錯誤,他幾次派出的探子都得到了同樣的情報,九曲地區隻有一萬五千吐谷渾軍駐守,對于吐谷渾人,馬重英比誰都了解,當年他手下便有近十萬吐谷渾協從軍,吐谷渾軍隊最大的特點是作戰不夠勇敢,或者說是膽小,他們不像吐蕃軍那樣悍不畏死,也不像唐軍那樣訓練有素,他們裝備落後,士氣低落,一旦出現兩成的傷亡,往往就會崩潰。
正因爲對吐谷渾人的了解,馬重英才會分兵兩路進攻九曲和大非川,可直到他收複了烏海後,他才得到最新情報,一支六萬人的安西軍已經進駐隴右,其中兩萬人進入九曲地區駐防。
也就是說他面對的已經不是不堪一擊的吐谷渾軍隊了,而是精銳的安西唐軍,盡管他已經意識到,靠三萬吐蕃軍很難占領九曲,但馬重英依然決定先試探一下唐軍的虛實。
他派手下大将論悉達藏率軍三千扮作一萬人,趕赴南面的亂石坎渡河,企圖将唐軍的主力吸引去亂石坎,這是他的一貫伎倆,勝多敗少,如果安西軍對他不熟悉的話,很可能就會墜入他的圈套,使他的主力能從容走飛雲渡過河。
馬重英也同樣派出了大量的探子前去探查黃河邊的情況,他已經接到了情報,黃河對岸大約出現了五六千唐軍,另外,還有一千名左右的唐軍上了仙客島,顯然是想伏擊他,他不由冷笑了一聲,千餘名唐軍便能阻擋他占領仙客島嗎?
他立刻戰刀一揮,惡狠狠地下令道:“全軍加快速度,到岸邊便立刻渡河,奪取仙客島!”
.......
一萬五千名唐軍分兵兩路,九千人在二十裏外隐藏了起來,而李晟率領六千唐軍出現在黃河岸邊,另外一千唐軍攜帶弩箭及其他軍事物資劃動羊皮筏子上了島。
此時,馬重英的吐蕃軍已在數裏之外,他派來的探子早已将唐軍的軍隊部署一一看破了。
不多時,浩浩蕩蕩的吐蕃大軍便抵達了黃河岸邊,馬重英已命令在先,吐蕃軍隊紛紛将羊皮囊或牛皮囊中吹足了氣,将數十支皮囊紮成一個巨大的筏子,再綁裹上厚厚的牛皮,一隻筏子可載數十人到百人不等,片刻間,三十餘隻皮筏子便已經下水了,三千吐蕃軍前鋒跳上了皮筏,奮力向河中的仙客島劃去。
飛雲渡的黃河寬約五裏,水勢平緩,兩岸土地平坦,可直達九曲腹地,非常适合大軍渡河,但長時間的劃水卻很消耗體力,而且遇到軍隊防禦時,回旋的餘地較小,這樣,河中央的仙客島便是一個極好的中轉之地,如果能占領仙客島,對于渡河大軍來說,就是近了一半的渡程。
此時,唐軍兩個營一千軍隊已經搶先占領了仙客島,他們部署在兩裏長的島上,已經按照李晟的部署準備就緒,現在隐蔽在濃密的柳林中,平端軍弩,注視着河面上數十個小黑點向這邊漂來。
黃河西岸離仙客島約兩裏,吐蕃士兵赤膊上身,在刺眼陽光的照射下奮力劃槳,每艘筏子的前端則站着六七名吐蕃士兵,高舉特制的鐵盾牌,而他們身後也有二十幾名吐蕃士兵張弓搭箭,準備迎戰唐軍。
三十餘艘筏子離仙客島越來越近,離島還有三百步,筏子上的鼓聲敲響了,咚!咚!咚!的鼓聲激勵着劃槳手,吐蕃軍齊聲狂喊,他們剃發塗臉,面容格外猙獰,筏子猛然加速了,離仙客島越來越近,二百五十步、二百步、一百五十步......
一百五十步就是唐軍弩箭的有效殺傷距離,這時,島上一陣梆子聲響起,千名唐軍弩兵同時發射,箭如飛蝗,一千支弩箭向河面上的皮筏疾速射去。
行在最前面的六隻皮筏首先遭到了攻擊,密集的箭雨叮叮當當地射在盾牌上,盡管吐蕃軍舉盾防禦,但唐軍的弩箭力量強勁,又細又尖的弩箭從縫隙中穿過,射透了吐蕃士兵的鎖子甲,不斷有士兵慘叫着跌下水去。
尤其劃槳士兵在兩邊沒有任何遮擋,又赤着上身,死傷尤其嚴重,不少皮筏劃槳手被射死,皮筏在河中打轉,難以繼續前進,皮筏也被箭射穿了,開始漏氣,隻見一隻皮筏漏氣嚴重,難以承受吐蕃士兵的重量,‘嘩啦!’一聲傾翻了,數十名吐蕃士兵落水,在水中拼命掙紮,他們身穿沉重的鎖子甲,難以浮水,很快便直接沉入河底。
唐軍的弩箭一輪接着一輪,箭勢密集,已經有七艘皮筏傾覆了,還有四艘皮筏沒有了劃槳手,再無前進的動力,順着河水向下遊漂去,盡管如此,還是有十五艘皮筏子率先沖進了百步内,鼓聲如雷,喊聲震天,劃槳奮力,離仙客島越來越近。
河對岸,李晟面無表情地注視着吐蕃軍對仙客島的進攻,仙客島上隻有一千軍隊,又難以部署大型的守島武器,失陷是必然的,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第一批吐蕃軍即将沖上島,他的目光又向五裏外的河對岸望去,今天天公作美,河面上風很大,将霧氣吹散了,能見度非常好,可以清晰地看見對岸的情況。
河對岸,更多的皮筏子出現了,黑點點的一片,足有百餘艘之多,很顯然馬重英并沒有全力以赴,他隻用了三成的軍隊,李晟心中不由有一絲遺憾。
河面上,十五艘皮筏又被射翻了三艘,十二艘皮筏已經劃進了五十步内,眼看就要到岸了,後面另外的六艘皮筏也進入了百步内,吐蕃士兵兇惡的面目已經清晰可見,他們的箭矢也鋪天蓋地向島上射去,有的士兵揮舞戰劍,兩眼圓瞪,像野獸一般歇斯底裏地狂吼。
這時,島上的唐軍開始撤退了,他們的本意并不是爲了搶奪島嶼,眼看吐蕃軍士兵登陸在即,他們紛紛棄島,擡着受傷的士兵,從另一邊登上皮筏,一名士兵已經登上了筏子,可又想起了什麽,又轉身跑回密林,用刀砍斷了旗杆,将安西軍的戰旗解下,彎着腰,懷抱戰旗向河邊疾奔,吐蕃軍的箭矢在他頭頂上嗖嗖射過,奔至河邊,他一躍跳上了最後一隻筏子,十幾名唐軍立刻奮力向自己的岸邊劃去。
唐軍士兵的效率極高,在吐蕃軍前鋒離島嶼還是有二十步時便已全部撤離,他們沒有穿重甲,皮筏又輕又塊,二十艘皮筏很快便駛離了仙客島。
仙客島上響起了吐蕃軍勝利的呐喊聲,他們的戰旗在島上飄揚,仿佛他們已經取得戰鬥的勝利。
李晟的眼中露出了一絲譏諷的冷笑,他的目光依然注視着另外的近百隻大型皮筏,它們在河面上快速劃動,沒有唐軍的攔截,這些皮筏子全部進入了離島百步内,連同島上的吐蕃士兵,足足有萬人之多,他們哭的時刻就要到了。
對岸,馬重英見自己的軍隊按計劃占領了仙客島,他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奪取仙客島,也就是意味着他們勝利了一半,對岸有十幾裏長的地帶都有利于登陸,就算唐軍有投石機,也難以阻攔他們靈活登陸,他立刻回頭命道:“擂鼓,告訴勇士們,準備立刻向對岸進攻!”
巨大的皮鼓聲在岸邊轟隆隆響起,這是催促吐蕃軍進攻的命令。
仙客島上樹林濃密,大型的皮筏子很難從島上通過,因此吐蕃士兵們登陸後,每隻皮筏上會留下一兩人,他們将皮筏劃過仙客島,繞到島的另一面去,仙客島呈長條形,北邊礁石密布,難以登陸,南面則容易上島,所以皮筏子隻能從南面繞過仙客島,李晟早在十天前便親自上島探查,他發現整個島上全都覆蓋了一種大頭柳樹,樹冠極大,木質疏松,這種材質造房子不行,卻是上好的燃料。
李晟心中便有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如果吐蕃軍真的從飛雲渡過河,那他便可以利用這座島來作爲戰場。
就在百餘艘皮筏排成長隊,依次從島嶼南端繞過時,數名隐藏在島邊的唐軍水鬼悄悄地下水了,他們渾身隻穿一條短褲,口中咬着一把鋒利的尖刀,迅速潛入了水中,從吐蕃軍的皮筏下面無聲無息地遊過。
與此同時,在島嶼的北面,另外兩名水鬼卻悄悄地爬上岸,他們從一隻石洞中摸出了一個油紙包,迅速打開來,裏面均是引火之物。
很明顯,唐軍準備用火攻了,島上柳林密布,極易燃燒,而且一千唐軍上島時,帶了大量的火油,将島上的很多樹枝都塗上了火油。
近萬名吐蕃士兵擁擠在仙客島東面,焦急地等待着皮筏過來,可是不管他們怎麽等,都沒有一艘皮筏過來,許多士兵都焦急得大喊大罵起來,他們卻不知道,皮筏子絕大部分都已經沉沒了,鋒利的尖刀正是皮筏最可怕的天敵。
就在這時,仙客島的南面忽然燃起了熊熊大火,烈焰沖天,這些幹燥的柳林中塗滿了火油,一點便燃燒,借着風勢,大火疾速蔓延,瞬間便蔓延到全島,隻見島上赤焰飛騰,樹林上吐出可怕的火舌,将整個島嶼都吞沒了,一萬餘名吐蕃軍被困在島上無路可逃,他們恐懼得大喊大叫,互相踐踏,有的投身進黃河中,更多的人是本能地奔回密林,想從另一邊尋找到逃命的皮筏,但另一邊卻早已被大火吞沒,而回路也被大火阻斷了,數千人被困在火中,在烈火的炙烤下,他們發出了最後的絕望的哭喊。
黃河兩岸,所有的士兵都看得目瞪口呆,誰也想不到戰争竟演變成如此慘烈結果,李晟輕輕松了口氣,眼中沒有半點得意,他的火攻之計終于成功了。
馬重英呆呆地望着大火将整個島嶼吞沒,聽着島上發出來的嘶聲慘叫聲,他的心仿佛也被大火吞沒了,他學習漢人的謀略,卻沒有能學到精髓,漢人謀略的精髓其實隻有一句話:成敗在于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