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大家津津樂道的子彈殺傷性不強的問題,請諸位想想,以日本人的性格他們會無視這種缺陷嗎?在普通6.5毫米槍彈的基礎上,日本人開發出了兩種6.5毫米“特種彈”加強步槍(也有7.7毫米和7.92毫米的機槍版)的殺傷力,并且大量運用于亞洲和太平洋戰場。
燃爆彈和汞爆彈,燃爆彈在彈頭根部有個紅環,這裏簡稱紅彈;汞爆彈其彈頭無尖,是平台形狀,根部有個紫環,簡稱紫彈。
紅彈彈頭中空,以白磷裝藥,藥尾有個活鉛塊,彈頭尾部用鉛封口,不會曵光。擊中目标後,活鉛塊壓縮裝藥引發爆炸,爆炸後殘餘白磷繼續燃燒,由于裝藥量太少,其燒灼力遠遜其爆破殺傷力,否則這種子彈就應稱爲燃燒彈。紫彈内裝壓敏髙爆炸藥(含汞),裝藥下面用銅帽頂上,彈頭底部鉛封,擊中目标後,銅帽壓發爆炸。
美國人曾做過實驗,紫彈在任何距離上打中高強度鋁合金闆,可炸出一個3cm直徑的大洞,紅彈打中後炸出的洞稍小,但有很強的燃燒力。戰鬥中被這樣的子彈打中後死狀極慘,僥幸活下來也是100%緻殘。
這兩種特種彈和達姆彈一樣都是有違國際公約的,在美軍的太平洋戰鬥中有記載,但末見過日本文獻,小鬼子雖然大規模使用過但是沒有留下文字記錄或者是文件未解封,于是現在大多數人隻知道三八大蓋穿透強,威力小。反正這種事情出現在日本人身上也不稀奇,畢竟他們連曆史都能否認。
日軍步兵班戰法源于西方步兵班戰法。本來這個戰法的特點是發揮機槍火力,簡單講來就是先用機槍壓制,用步兵将敵人從掩體中趕出來,再用機槍把敵人放倒。到了日本人這裏就變了味道,打法的前兩步不變,但在第三步上,日軍則強調用步、機槍共同殺傷敵人,而且偏重步槍。這裏面的原因有兩個,一個就是節省彈藥及減小對機槍的依賴,另一個就是發揮步槍的優勢。這背後的主要原因就是日本國資源及後勤能力有限,再就是日軍班用機槍有性能缺陷(例如奇葩的歪把子)。
陸軍馬鹿向來崇尚進攻,其步兵班排的戰術是以攻擊爲根本的,很強調部隊在行進間展開接敵的速度和方法。日軍步兵班級戰術多是從600~400米之間某點開始的。步兵小隊在進攻點集結,補充彈藥,明确攻擊方向及可利用之地形地物,确定各組階段性掩蔽點等戰術要領,然後分隊展開,待機槍分隊進入第一射擊陣地後,各分隊即向第一個掩蔽點機動;到達第一點後,展開火力殺傷敵人,同時掩護機槍分隊機動,機槍分隊到位後,再壓制敵人,同時掩護其它分隊向前機動,如此循環。全小隊應于200米處略停,展開全部火力,清除已爆露的敵人火力點,及兵力密集的陣地,同時利用煙幕彈、曵光彈(夜間戰鬥)爲後方的直瞄重火力指引目标。在這裏,一般應有兩輪打擊,第一輪是面打擊,消除全部當面火力;然後集中打擊一側以造成守軍配置不均而被迫機動,從而最大限度地消滅機動中的守軍力量,爲最後攻擊做準備。在炮火準備尾聲,步兵上刺刀匍匐前進,炮火停止後,展開全部壓制火力掩護進攻中的步兵,步兵應于100米左右轉爲全速沖擊。
在這個戰術中,鬼子在面對堅強防禦逐步逼近,利用機動能力及火力上的優勢大量殺傷守軍,一旦遭遇火力點,就地找掩護,然後使用輕迫擊炮和擲彈筒等曲射武器對隐蔽在堅固工事後的火力點進行打擊,然後再發起沖鋒。步兵班内配10式擲彈筒,可精确打擊200公尺以内敵壓制火力點。一般日軍小隊配置的三具擲彈筒中至少有一具是89式,可打擊700公尺内目标,多數鬼子老兵在二發夾叉後都能于第三發直接命中目标。
前方步兵在進攻,日軍後面的炮兵也沒閑着。他們在步兵進攻之前會先實施“進攻準備射擊”(大約兩三個小時),炮轟國府軍隊前沿陣地,摧毀工事、障礙物和火力點,并掩護步兵進入沖鋒準備位置;當步兵發起沖鋒時,炮兵立即實施“突擊支援射擊”,壓制國府軍隊一線步兵。當日軍快接近國府軍隊陣地時,炮兵立即延伸射擊,阻擊國府軍隊增援軍隊。
這是教科書版的戰鬥方式,實際戰鬥中會有許多走樣版本,但大體上不會改變,鬼子在明确對面有堅決防禦之後,屢屢采用的就是這樣的攻擊術。一個優秀的日軍基層指揮官可以讓成百上千人倒在他這幾十個鬼子的攻擊中。許多久經沙場國共老兵都在自已有效射程外被鬼子射殺,當鬼子推進到200米左右時,其火力精度強度均達到頂峰,守軍将承受炮火、傷亡、心理等多方面沖擊,這就是抗戰初期,一小隊鬼子依托其配置的優勢火力,屢屢擊潰營、團級防禦的主要原因。
日軍小隊攻擊犀利,班組之間的配合非常默契,裝備落後的國府軍隊面對他們的正面進攻很難抵擋。除了正面戰鬥之外,日軍還講究側翼進攻,聯隊規模的部隊進攻時,一般先以一個中隊抵近佯攻,引誘敵人暴露其火力支撐點及兵力配置,同時以一中隊實施側翼迂回。一旦迂回中隊(一般加強有多挺重機槍及輕重迫擊炮)到位,聯隊以重炮進行火力準備,然後發起攻擊。攻擊中隊應呈楔形推進,從四百米外開始,交替掩護前進。由于三八步槍射程遠,精度高,加之日軍步兵出色的射擊技術,經常能于攻擊行進中大量殺傷試圖向日軍射擊的中國官兵。而且對于已經疲于應付正面進攻的守軍,日軍側翼火力加入會使情況急劇惡化,從而引發守軍全線崩潰。日軍迂回部隊還常常抽出多個小股部隊再行迂回至守軍撤退路線上,對潰退之軍進行突襲,更是屢收奇效。由于這些日軍不是從正面攻擊部隊中出發,其突襲時間無從估量,張治中等多位國軍将領均是倒在這種陰狠的突襲中。
打崩對手之後,前面提到的鬼子的機動能力就展現出用途了,日軍憑借優秀的行軍能力,可以粘着潰兵打。追擊時先以反三角陣型進攻,二群在前,一群在後,這三個追擊群中通常總有一個群處于正常行軍狀态,三個群輪番上來狠追死打。追擊敵人并壓制其左右機動意圖,迫使被追者走追擊者預想的路線,這樣的追擊常常能把被追擊者一路趕到絕路上去,尤其在被追者地形不熟,或缺乏遊擊戰經驗,被粘上就根本跑不掉。這時就是比拼體力和意志的時候了,隻要熟悉地形,比追擊的日軍跑得快或者有耐力,就能擺脫追兵,這一點鼈軍用血總結出來的遊擊戰術就做的很好。但是國軍士兵多數情況是打不過也跑不掉,不是戰死就是被俘虜。
潰敗的國軍哪怕有人停下來阻擊,也沒法對付日軍的班組進攻戰術和他們的優勢火力,結果就是接着崩潰,幾次下來之後就很少有人再提起勇氣反擊了。這個時候就變成了大潰敗,往往幾十個鬼子就能攆着一個營甚至一個團跑,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國軍無能被幾十個人打敗追着跑(這裏沒有給國府軍隊洗白的意思,隻是說明一下這種不對稱的追擊情況是怎麽來的)。
所以日本陸軍可不僅僅會闆載沖鋒,他們的基層戰術可以說非常兇狠。往往能給守軍造成巨大的威脅,再加上不把人命當回事兒的闆載豬突,心理素質差一點的軍隊很難在他們面前走一個回合。
還算優良的裝備加上長時間的訓練,這樣的日軍對上當時的國府和土供,自然是無敵狀态,一挑二都能把他們按在地上摩擦。他們的戰術和火力都需要對手仰望,但是拿當時的國際背景看,日本人也就隻能欺負一下亞洲這一片沒工業基礎的弱雞窮光蛋了。
尤其戰争規模擴大之後,日本陸軍的戰鬥力就沒那麽強了,老兵在中國戰場上大量損耗,後方招募的新兵沒有接受足夠的訓練就補充進軍隊,戰鬥力自然要下降。美國人在太平洋上遇見的闆載沖鋒,多數是新兵部隊幹出來的,幾個月前這些人還是農民和工人,那會兒日本人可沒有用一年時間訓練新兵的功夫了。要是碰上戰争初期的鬼子老兵,估計美國佬會被他們的精确射擊打的不要不要的。
而完爆鬼子的山姆和伊萬,和本子根本就不是一個體系,他們用火海流+鋼鐵流讓鬼子見識到了什麽叫現代戰争,成噸的鋼鐵完虐一切步兵流,戰争已經不單單是步兵戰術的事了。再精妙細膩的步兵戰術在喪心病狂的火力投射量面前都是渣渣(朝戰中兔子的步兵戰術确實厲害但也不能否認他們被美國人炸得夠慘)。
當然,上述的日軍戰術都是用推演的方式表達出來的,裏面的被攻擊對象(國軍)換成了假想敵。日軍的訓練,班組戰術配合,步炮協同,兵團作戰之類的都是這樣表達的。擺在彭善和霍揆彰面前的,就是剖析的非常詳細的日本陸軍資料,看過之後,這兩個人自然沒有什麽好心情,自己部隊的實力怎樣他們這個師長最清楚。原先對日軍的實力很模糊,隻知道他們很強,但是到底有多強誰也說不清。
現在文輝的“見面禮”給出了詳細信息,有了清楚對比加上大戰在即,知道自己即将面對什麽樣的敵人之後,之前換裝後感覺自己“變強了”的心情自然煙消雲散,這樣的強敵可不止是頭疼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