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太白山下,遠眺群山。
山水相連的太白山下,泉水淙淙流向遠方。
由赤松郡百姓們群策群力開鑿的太白河,不,是夏白河,凝聚了赤松郡百姓們無窮的智慧。
赤松郡百姓們巧妙地運用了太白山西高東低的山勢,将向四面留下的天池河水,引流向赤松郡西北,在赤松郡兜了一個大圈子後,從赤松郡西邊折返,沿赤松郡南面一路向東,繞過了太白山,最終流入大海。
這就相當于夏白河饒了赤松郡一圈,滋養灌溉了赤松郡所有的土地。
我恍然大悟:原來,華夏百代子孫凝聚而成的典籍和智慧,正是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啊!
想着想着,有朵盛開的雲,緩緩劃過山岚,随風飄向天邊,消失不見。
我忽然想起白貉營那位名不經傳的、無比骁勇的校尉夏孑,原來,有些告别,就是最後一面,有些人,見了一面,以後就永遠都不會再見啦!
不過,我今天站在這兒,并不是爲了感慨故人,也不是爲了欣賞美景。
在我臨行前,父親讓我來太白山下見一個人,求一個人,他說:若能得此人相助,對付江鋒和他的江氏一族,能多得一分勝算。
所以,我便來了。
至于能不能求到,呵呵,三分看命,七分,還得看命!
來時的路上,我曾問侯宇途:如今赤松郡百廢待興,正式百工大顯身手的時候,你有一把子
力氣,爲何放着安生日子不過,卻要來投軍打仗,過這種生死一線的日子呢?
聽到這話的漢子們,紛紛笑了笑,他們的笑,真如朝陽一般,明媚而又燦爛。
一名自稱念過私塾的漢子策馬湊近,拱手朗聲道,“願如将軍一般,做一顆火種,縱一燈似豆,也要争取積累成陽。”
侯宇途在這時也湊了上來,他給了說話漢子一個結結實實的大脖溜子,笑罵道,“淨說那個俺們聽不懂的話,矯情!”
随後,侯宇途定睛看着我,笑道,“俺們這幫農家漢子,沒啥心思,聽說劉将軍您打算掃平天下世族,解放和俺們一樣的窮苦弟兄,俺們尋思着您這一定需要人手,就來投奔啦!”
我聽完這話,沉默片刻,旋即露出一絲苦笑,道,“侯大哥,不瞞您說,伏靈山一戰,我平田軍折損過半,目前仍在恢複之中。當此時,正是人手緊俏之時,你們的到來,讓我如魚得水。”
而後,我話音一轉,道,“但是,作爲一名将軍,我必須要提醒侯大哥及衆位兄弟,當兵打仗,不是過家家,戰争,總要伴随血與肉的代價,這一點,不論輸赢。”
“哈哈哈!想不下田種地就獲得豐收的買賣,我侯宇途長這麽大還沒有見到過呢!”
侯宇途的話惹得周圍漢子們一陣哄笑,而後,他極其爽朗地道,“我等敢追随将軍,便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死就死啦,就當是
報答劉将軍對我赤松郡百姓的恩情啦!”
那一刻,我忽然感覺,東北漢子,爽快,能處!
......
聽完這話,我看着遠處一線兵甲由遠及近,心中萬分慨然,哈哈大笑,對侯宇途說道,“好!此生同兄弟們續四五薪火,燒灼大地。”
遠處霜花駿馬頻嘶,戰馬踏地之聲震耳欲聾,我等按馬未動,侯宇途和一幹漢子已經把我圍在中央,随時準備護我周全。
直到遠方呼嘯而來的戰馬臨近,我才看清楚對面的旗号,一杆紅色戰旗上,高高挂着‘莫’字旗号,迎風招展,微風不已。
看着‘莫’字大旗由遠及近,我心頭一動,長舒了一口氣,對身邊萬分緊張的侯宇途笑道,“自己人,不打緊!”
不一會兒,遠方嗚嗚泱泱的騎軍,停在距離我百步之外。
一員中等身材、寬大長臉的将軍,向我這邊策馬而來,很快便出現在我面前。
眼見此人,我水波不興的面上,忽然微微一笑,我知道:此人正是今日我所要見之人,剛剛入了長生境界、威名赫赫的太白将軍,莫驚春。
按照父親臨行前對我所說,鎮守東境的五位将軍中,除了駐紮在遼西郡的那兩位是實打實的人間大飯桶,其餘三位,個個都是人中豪傑。而這其中,最有能耐的,既不是克敵于先的牟羽,也不是忠正擅謀的孫荟,反而是這位在當今天下不顯山不漏水、甚有威邊之略的莫驚
春。
據父親說,此人極其擅長出奇制勝、以快打快,走的是閃電奔襲的路子,當我在赤松郡平田之際,他便露了一手。
當然,這是一個很久遠的故事啦。
......
話說,在西漢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扶餘人朱蒙在東北這片白山黑水間,建立了‘卒本扶餘’,在王莽新朝時期,中原動蕩,朱蒙趁機率領‘卒本扶餘’占領了帝國玄菟郡,“卒本扶餘”自此改稱高句麗。
二十年後,光武帝重整山河,建立東漢,高句麗畏懼大漢兵鋒,便把都城遷到了今天的赤松郡内,定都在如今的赤松郡郡守府扶餘城。
東漢末年,遼東郡被公孫度控制。高句麗曾主動與曹魏聯盟攻打遼東郡,不過,還未等曹魏和高句麗的聯軍攻下遼東,曹魏内部生亂,高句麗便終止了與曹魏的合作,并發兵襲擊了遼東東部,占領了遼東半島,成爲了橫亘在草原民族與中原王朝中間的一個大國。
幾年後,雄踞兩遼的公孫氏向曹魏稱臣納貢,曹魏開始向高句麗反擊,魏将毋丘儉東征,一戰摧毀高句麗都城扶餘城,迫其向曹魏稱臣納貢。
幾年後,魏王見高句麗國表現得十分老實,便準許其在赤松郡重建都城,以做抵禦草原民族南下的屏障。
又是幾年後,諸葛亮策反遼東公孫氏,曹魏覆滅。
三國一統後,駐守在帝國北疆的公孫家族,仍然對高句麗國保持了高
壓态勢,這段時間,北方草原部落在劉淵的南征北戰下,逐漸整合成爲大秦帝國,高句麗國在秦漢夾縫中間,備受煎熬。
在四十九年前,秦漢大戰,高句麗國賊心不死,加入了大秦軍隊,舉國南侵漢土,神武帝禦駕親征,曆經五載攻伐,在迫退大秦的同時,順道就把這個彈丸小國給收拾了一番。
戰後,我大漢帝國兼并秦和高句麗的土地,在東北建立了薄州,并将高句麗原有的土地整合爲赤松郡,把郡守府定于高句麗國原國都扶餘城,高句麗國國土大爲縮減,無奈遷都位于遼東半島的丸都城,此後,高句麗國的政權一直定都于此,他們不斷兼并周圍邊疆政權,逐漸強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