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畫,四季分明,廟堂之上,君臣有别。
自從老師成爲了呂相,老師這雙如父親的手啊!已經很多年沒有撫摸過自己的肩背喽!
想到此,劉彥心中如潮,不禁湧出思緒萬千。
......
十幾年前,二十八大世族禍亂京畿,大大小小幾十家世族,彙聚了幾十萬大軍在長安城,他們厮殺,他們猙獰,他們混戰一天一夜,最後留下堆積如山的屍骨、如血猩紅的城牆和無所倚仗的天子劉彥。
當歸附大皇子的二十八大世族,強行逼迫劉彥冊立大皇子爲太子時,那一刻的劉彥,所有的雄心壯志都被碾爲塵土,他想歸隐山林,他想退位讓賢,他甚至想到了死。
當晚凄風冷夜,天子劉彥在寥寥幾名宦官的陪同下,走在滿是屍體的朱雀大街上,濃重的血腥味不斷流入他的鼻孔,刺激着他的神經,也挑戰着他的無上皇權。
他手上青筋凸起,他迷茫,他面如死灰,他無枝可依,登基以來,扶持的所有勢力,在一夜之間毀于一旦,怎能叫人不黯然傷神。
就在劉彥即将心沉大海之時,他早已歸隐多年的恩師呂铮,提着一盞燈籠,迎接失魂落魄的天子,回到了未央宮。
那晚,雙鬓斑白的呂铮,如老父親一般,輕輕拍着劉彥入睡,并在床邊守了一整夜。
時過境遷,直到今天,劉彥都深深記得那晚如陽光一般耀眼的燈籠和呂相如山一般堅實的臂膀。
......
伴随着呂铮的微微輕咳,劉彥夢回人間。
“陛下,一國生根,起碼要三代明君,甲子奮進,才可歸附人心、理順陰陽,奄有四海。”
呂铮與劉彥同望西北,神色恬淡,悠哉說道,“北方大秦乃匈奴後裔,逐草而居幾百年,想一下子更改國體,易牧爲耕,絕非朝夕可成之事。況且,隻要不是大傻子,就能看出來,大秦近年來雖然力主加強集權,可州郡仍然保持着松散的部落狀态,大秦八柱國明明就是裂土封侯的軍閥,隻要大秦皇室無強權,再有旁人煽風點火一番,這八家,馬上就會鬧翻了天。這兩點,大秦朝堂,比你我師徒看的更透徹。”
“老師有沒有想過,苻毅這些年一直主張南下伐我,會不會是這王八蛋想禍水東引,利用一場曠世之戰,來削弱八柱國呢?”劉彥側臉看向呂铮,神情嚴肅,“如果這樣,那苻毅的格局,可真是大的離譜啊!”
“哈哈!這便不得而知了。不過,老臣料定,苻毅在二十年之内,隻敢在邊境淺嘗辄止,并不會大舉南下。”呂铮最終定調,言語逐漸變得铿锵,“他大秦還沒有這個實力來大舉興兵,苻毅也沒有這個膽氣。他不敢以國爲賭注,去削弱八大柱國!”
“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劉彥無病呻吟,輕輕歎道,“看來,此生要留憾喽!”
“所以呀,陛下可以借此機會,将那些個世族慢刀割肉後與民生息,待世族們趴了窩,以大秦的國力和陛下的龍玉雄風,自然不是我泱泱大漢的對手。”
說到此,呂铮頓了頓,笑着進谏道,“陛下,您與大秦國君苻毅年齡相仿,面臨局面也相差無幾,那麽,誰能勝負,到最後,是不是要看一個‘壽’字呢?”
呂铮一語驚醒夢中人,劉彥微微一怔,忽然縱聲大笑,笑聲過後,又眯起雙眼,“老師,有時候,活得久才是真英雄。朕要和苻毅比一比,究竟誰能活的更久!”
“哈哈!陛下陛下聖明。”呂铮雙手互搓,閉目運氣,過了好一會,才緩緩道,“如果陛下有所需,我酒泉呂氏一族願率先垂範,響應平田,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當年大亂,朕舉目無親、四下無人,是老師您提着燈籠,照亮了朕回宮的路,又一路陪伴十餘載,任勞任怨,公心無二。”
清風拂過劉彥發髻,他順勢低頭,道,“所以,老師所在的呂氏一族雖然也參與了當年禍亂,但我卻從不記恨老師。”
呂铮眼圈忽然一紅,“多謝陛下。”
“對了!老師,最近曲州熱鬧得緊,這嗔州和柳州,咱們是不是動一動?”劉彥岔開了話題,反如孩子般急迫追問,“還有那國體大策之事,也該找個時日,一并商定了吧?如此拖沓,何時才能功成啊。”
“陛下莫急!老話說得好,飯要一口一口吃,事兒得一件一件幹,操之過急,反受其亂。”呂铮卷了卷長壽眉,悶頭道,“四十多年前,秦漢曠世之争,中原百族下江南,再加上原有世族,柳州的形勢,怕比曲州更加難以掌控,一個不好,怕是要涼了陛下的一片心意啊!至于嗔州,如今更不好輕舉妄動,一個不好,怕是會給南面骠越國可趁之機!”
在呂铮面前,劉彥便如孩子一般,他見一事不通,便急切地問起了另一件事,“那重定國之大策呢?”
“至于這國之大策。”呂铮搖了搖頭,“老臣以爲,如今世族未平,不宜在諸子百家中掀起波瀾,時機遠遠未到。”
“哎呦我的老師啊!”劉彥一臉不悅,拍了拍手,“前年說不是時候,去年又是不是時候,今年又是......。這,啥時候是個頭啊?”
呂铮沒有回答,向山下努了努嘴,“陛下,您請的客人來了!”
劉彥無奈苦笑,理了理發髻,“又是裝病,又是編故事,瞞着母後與世人,費了這麽大的勁兒才來到這裏,可不要白來哦!”
呂铮笑呵呵地道,“陛下可不是裝病,陛下是真病了,您的龍體每況日下,不可再如此操勞,萬望記得老臣方才說的‘壽’字要義!”
劉彥輕輕點頭,算是回應。
呂铮無奈搖頭,他順着劉彥目光所緻,蒼然古貌、鶴發酡顔的呂铮老臉一橫,桃木杖下泛出一道綠光,殺氣盡顯,“陛下盡管對其二人定章革曆,樹往代良規。若來人不合陛下的胃口,老臣就不讓他們下山了!”
......
矮山之下,一名身材高大、英氣逼人的男子,正銜槍而來。
其身後百步之内,一名男子輕裘鬥笠,背挎一杆精芒畢露的丈八蛇矛,不緊不慢地跟在銜槍男子身後,兩人一前一後,步履穩健,铿锵有力,明眼人一看,便知兩人是高手中的高手。
銜槍男子率先上得山來,見到劉彥,轉了轉眼睛,猶猶豫豫,最後,還是将手中那杆百年前驚煞天下的龍膽亮銀槍輕放在地,跪地執大禮,道,“真定伯趙于海,拜見陛下,陛下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