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條公路從無到有,連接高速、省道,加上原本具備的鐵路,燚城的交通越來越便利,可以說是四通八達,具備了打造現代物流中心的基礎條件。
要想富,先修路,不是一句空話。
交通設施搞上去,是一個地方發展的先決條件。
有了路,就需要有東西。
除了煤礦這樣的傳統資源,還要大力發展制造業以及特色農業。
從3月開始,梁江濤就到各個鄉鎮調研,考察特色農業。
他堅定認爲,未來的農業發展,一定要走産業化道路。
農業産業化,最早由漢東省濰坊提出。
那是1992年,至今已有二十年的曆史。
但是在漢西,還處于初步階段。
農業産業化是以市場爲導向,以經濟效益爲中心,以本地特色農業資源爲基礎,發展主導産業産品,形成種養加工、産供銷、貿工農、農工商、農科教一體化經營體系,使農業走上良性發展軌道的現代化經營方式和産業組織形式。
它實質上是對傳統農業進行技術改造,發展農業科技,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燚城屬于中部地區,土地資源比較肥沃,灌溉也具備有利條件,總體上是發展農業的優勢地區。
但由于燚城經濟和觀念都比較落後,過去基本以普通種植業爲主,沒什麽産業附加值。
同時,市場流通體系不健全,基礎設施薄弱、信息不對稱、産銷分散化,與市場化、國際化、流通化的大環境極不适應。
農産品價格暴漲暴跌,谷賤傷農的現象時有發生。
2004,燚城農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僅有2900元,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截至2004年末,貧困人口超過十八萬,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絕對貧困人口11000餘人,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一點八。
這個數字雖然和全國的平均水平持平,但在梁江濤眼裏顯得非常刺眼。
他自幼在貧寒人家長大,跟農村有緊密的聯系,對農民的生活不陌生,也很有感情。
現在手裏有了權力,心裏對農民放心不下,總想着給農民多做一些事,改善他們的生活,帶領他們脫貧緻富。
這不僅是梁江濤的夙願,也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宗旨的體現。
可現在呢,他們辛辛苦苦種一年地,僅夠一家人基本生活開銷。
漫說孩子的學費、書費沒有着落。
抵抗風險的能力幾乎爲零。
一旦生病,那幾乎就意味着傾家蕩産。
更多的農民,尤其是老人,往往選擇更加極端的方式,減輕家人的負擔。
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劇。
長歎息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但要帶領農民脫貧緻富,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
僅靠發錢是不行的。
這不符合華夏的國情,最終也隻能是一廂情願。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扶貧先扶志,關鍵是要建立創業,走農業産業化之路。
農村、農民有了自我造血能力,才能真正走向富裕之路。
因此,梁江濤把發展特色農業,當成萬裏長征的第一步。
他要做好這件事情,帶領全縣人民趟出一條路來。
梁江濤的腳步走遍每一個鄉鎮,認真細緻考察特色資源、土地禀賦、産業基礎等。
在他身邊,還圍繞着很多從京城和省城請來的農業專家。
有中科院農業所的研究員、中國農業大學的教授、中國農業科學院的研究員、省農業大學的系主任……
他們帶來了很多先進的生産方式、管理方式、育種技術……
最重要的是,形成了農業産業化的科學思路:要确定主導産業,實行區域布局,依靠龍頭帶動,發展規模經營,實行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動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産業組織形式,實現規模化、專業化、市場化、區域化。
市農業局局長王文斌也幾乎全程跟随。
燚城縣的特色農業發展得到了市農業局的大力支持,也是市裏力推的一張名片。
“關鍵要找準燚城的特色資源,我看了一下土地和氣候特點,這路适合種植小米、高粱,還有黨參、黃芪等藥材,還要大力發展養殖業,同時建立罐頭加工廠、食品加工廠等,現在有機食品在大城市裏也越來越受歡迎,市場越來越大,可以往這個方向發力。”
“資金也很重要,建議多向農業發展銀行争取專項貸款,我聽說财政部和農業部近期将下撥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支持股份合作社、專業合作社、村鎮農業企業建設,建立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可以積極争取!”
“發展特色農業不能僅限于引導農民種植,還要大力發展規模畜牧業、水産業、林業,還應當通過各種新型農業經營實體,推動農業産業化,加強農業産業集聚,提高農産品附加值,開拓農民增産和增收的渠道,拓展農業産業鏈……”
“有很多好例子可以學習,比如說河南的雙彙,内蒙古的蒙牛,都是在發展特色農業的基礎上進行産業化道路的先進實踐。”
專家們你一言我一語,積極建言獻策,都很有價值。
梁江濤頻頻點頭,讓分管農業的副縣長和農業局局長認真研究,積極采納。
此外,樓繼明主動跟梁江濤聯系,表明想過來投資産業化農業。
他現在的生意越來越做越大,成爲漢東省名列前茅的農民企業家。
他的經營範圍已經不僅僅限于白酒,而是涵蓋農業和食品業,在大棚蔬菜、食品加工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梁江濤一聽十分開心,這不是打瞌睡有人送枕頭嗎,兩人一拍即合。
樓繼明第一批投資六千萬。
他現在很有實力,後續還要追加投資。
梁江濤當年對他有大恩。
他過來,既是爲了報恩,更是爲了抱大腿。
跟着梁書記幹,肯定少不了賺錢。
而且這是一尊大神,抱緊了,這輩子的靠山都有了。
作爲從鄉鎮起家的企業家,總是有一種不安全感。
對于他們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賺錢,而是找靠山。
梁江濤,就是最好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