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馀國原本就有三萬多戶,二十萬人口,隻是有一部分分别逃到了北方和高句麗。
遼東鮮卑也有許多鮮卑人向西逃去,剩餘的人口或是分散在各處,或是被俘虜。
一時間,陸誠治下人口已經接近百萬,戰馬、牛羊更是不計其數。
戰後處理工作一直持續了兩三個月,直到大雪落下,才暫時告一段落。
整個冬季,遼東都在忙着消化之前的勝利果實,把這些都轉化爲實實在在的實力。
收服了大量的鮮卑人和夫馀人之後,陸誠從中挑選出一批精壯勇武之人,進行洗腦式教育,讓他們盡快認可遼東,融入遼東。
等到明年春天,就可以再拉起一支騎兵。
而且,這次繳獲了大量的牛羊牲畜,也可以爲遼東将士們提供足夠的肉食。有了更多的肉食,就可以保證營養充足,從而進一步提升訓練強度。
接下來的一整個冬天,遼東都是相當太平,周圍的各方勢力一個比一個都老實,與昌黎接壤的遼西鮮卑部落,更是直接向西遷出近百裏,遠離遼東,空出了一大部分土地。
能夠穩定發展,安心種田,陸誠暫時也不想過多挑起戰端,免得耽誤工夫。
冬季,也是遼東将士們重點學習文化知識的時間。
陸誠向來十分重視教育,自從來到遼東之後,就讓人改良了造紙術,在每一座城池之中開設學堂,對适齡孩童展開教育。
尤其是對遼東所有官吏以及所有将士們的子女,更是施行了學費全免,還包午餐的優待政策。
這年代,教育基本上被那些世家大族完全壟斷。普通人根本接觸不到教育,就連識字都是一種奢望。
張遼、太史慈等人家庭條件都還算不錯,或是曾經拜的名師,或是家中有些家底,這才有機會學文練武。即便如此,他們所接觸到的兵法韬略也十分有限。
盡管西漢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造紙術,到了東漢,造紙術又經過了宦官蔡倫的改良。但現在主要流行的書寫記錄工具,還是竹簡和木闆,又或者是帛。
至于這造紙術爲什麽沒有推廣開來,也和那些世家大族脫不了關系。
就像某個影視劇中的台詞所說:窮者誰不想達,達者更爲懼窮。爲求發達,窮人兢兢業業,辛辛苦苦,農耕其田,商務其業,學讀其書,人人都在獨善其身,渴求發達。但最終發達之人隻有極少數,其餘的絕大多數人奮鬥一生,卻仍舊生活在艱難困苦中。
是那些窮人不夠努力,不夠上進嗎?其實不然,隻是那些發達之人不願意也不想把發達的機會再賜給窮人。
社會的階層一旦形成,身處上層之人,就會拼命維持階層的固化,維護自身的利益。
紙張的出現,必然會大大降低教育的成本,讓更多人接觸到既有教育,擁有改變命運的機會。
然而,天下就這麽大,資源就這麽多。身處上層之人,又怎會接受更多的人來分他們的蛋糕?
如果不是陸誠掌管遼東之後剿滅了許多豪強大族,恐怕這教育的推行也會受到重重阻礙。
不過,如今整個遼東已經被陸誠完全掌控,每一條政令都可通達四方,徹底執行,這樣才能讓遼東完全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其實,陸誠之所以選擇遼東作爲自己的根據地,也有推行教育方面的考慮。
如果是在中原各地,那些世家大族的力量更加龐大,關系盤根錯節,掌控的方方面面,想要推行教育就要把那些世家大族全部推到,必然會更加困難。
就在這忙忙碌碌中,遼東漫長的冬季一天天過去。
轉眼間,已經是中平四年(公元187年)春,距離漢靈帝之死已經隻剩兩年。距離董卓入主洛陽,禍亂朝綱也就剩下兩年多了。
開春之後,陸陸續續又有不少人才和百姓湧入遼東。
經過這半年的傳播發酵,遼東太守陸誠攻滅夫馀和遼東鮮卑,威震漠北的消息也已經傳遍天下,引得更多人前來遼東,或是避難,或是投靠。
遼東西大門的徒河縣,也成了人才和流民接納點。
徒河縣西南方,境内的第一個驿站。
一小隊人馬風塵仆仆地來到此地,停在了驿站之外。爲首兩人來到驿站涼棚,看了眼涼棚外面挂着的猛虎旗,互相對視了一眼,随後一起走入涼棚。
“這位小哥請了,我等來自黑山,奉我家将軍之命,前來拜會陸太守?”
驿站小厮聞言,擡頭看了一眼兩人,見兩人背弓帶劍,極其彪悍,便開口問道:“你們是張燕将軍麾下?”
“正是。”
能在這進入遼東的第一個驿站做小厮的,自然不是普通小厮,而是遼東情報處的人馬,聞言當即開口道:“你等且在此等候,我去通報一下。”
不多時,就見驿站後方飛出一隻信鴿,直奔徒河縣城而去。
之後,便有人領着這隊人馬直奔徒河。
不多時,又有一人背弓帶劍,領着數十名騎兵來到驿站前。
驿站中再次走出一名小厮,來到這隊人馬面前,開口詢問:“爾等何人,爲何來到遼東?”
“這位小哥,我乃襄陽人士,姓廖名化,字元儉。聽聞遼東太守威名播于塞外,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心生敬仰,特此來投。”
“你是廖化廖元儉?”
“不錯。”
“你且稍待片刻,我這就讓人引你們前去。”
凡是遼東情報處的精銳,每人都曾背誦過一份名單,其中包含了諸多三國時期有名有姓的謀士将領,其中就有這廖化的名字。
對于名單上有名字的,一般都會受到一定的優待,并被直接送往襄平。
與此同時,遠在襄平的陸誠,也正在接待一位名士。
“蔡大家遠道而來,陸某不曾遠迎,還請見諒!”
“陸太守客氣了,老夫也是聽聞遼東推行教育,廣開民智,特來一觀。不曾想,太守竟将遼東治理的這般繁榮,堪比中原。”
沒錯,陸誠此時接待的,正是東漢有名的文學家、書法家,蔡邕蔡伯喈。
蔡邕本是陳留人士,博學多聞,少有才名,曾在朝中擔任過議郎、郎中等職,後因屢次直言敢谏,得罪權貴,被流放到朔方郡。
之後,蔡邕避禍江南,在江南一待就是十二年。直到後來董卓掌權,蔡邕被授爲司空祭酒,曆任侍禦史、治書侍禦史、尚書、侍中、左中郎将等職,封高陽鄉侯。
董卓被誅殺之後,蔡邕因有所感歎,并爲董卓收屍,得罪了司徒王允,被關進大獄,後病死獄中。
當然,如今董卓還未進入洛陽,蔡邕也仍在江南避難。聽聞遼東有人大興教育,特來探訪。
不曾想,到了遼東之後,才發現這裏被治理的繁榮昌盛,物阜民豐,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再加之陸誠滅夫馀,平遼東鮮卑,威震塞外,名揚天下。這也讓蔡邕對陸誠更生出了幾分好奇。
一番寒暄之後,陸誠看向了蔡邕身旁的那位少女:“這位想必就是令千金了?”
“不錯,這是小女昭姬。老夫膝下無子,老來得女,時時帶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