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陸誠白天或是去往太學院,或是去往殿前司金槍班,好好體驗一把大宋朝公務員的打工生活。
但這樣的生活每過幾天,陸誠就有些膩了,要麽和一群埋頭苦讀的學生打交道,要麽和一群大頭兵打交道,也沒什麽意思。
于是,陸誠準備再整點什麽,立個功,讓宋徽宗給他換個更大點兒的官職當當。
此時正值夏日,天氣炎熱,陸誠趁着這一日午後,在城外的惠濟河中來了個自由泳,還紮了幾個猛子,最後像是從河中撈出了什麽,抱在懷裏,急匆匆的就回了京城,直奔皇宮。
守門的侍衛認得陸誠這個新任教頭,隻是簡單看了一眼陸誠的随身金牌,就讓陸誠進去了。
跨過宣德門之後,再想進入皇宮内部,就需要有人通報了。
陸誠找了一個路過的太監,讓他速速去通知大太監楊戬,說是自己有重要寶物,要獻給陛下,一刻都不能耽誤。
那小太監也是立刻前去尋找楊戬,楊戬聞言也沒有耽誤,直接過來這陸誠。
“守信,你這是怎麽回事兒?一身濕漉漉的,就前來見官家,多少有些失了體統吧?”
“公公,事急從權,我也顧不得許多了。今日天氣炎熱,我午後前去惠濟河中暢遊,在水下發現有一物正散發着微光,好奇之下就将其撈起,沒想到竟然是一件重寶。當下也不敢耽誤,便匆匆趕來宮中。”
楊戬聞言倒是來了興趣:“到底是何寶物?能讓你如此重視?”
陸誠上前一步,從懷中取出用扯下自己衣袖包裹住的一個圓球,展開讓楊戬看了一眼。
楊戬見到那寶物之後,也是一愣,又仔細看了兩眼,連忙又把那圓球重新蓋住:“快随我去見陛下。”
不多時,兩人一路來到後花園,見到了正拉着劉貴妃一起賞花的宋徽宗。
宋徽宗見到陸誠身上水迹未幹,頭發淩亂,衣袖還少了一隻,也是有些好奇:“守信,你是如何搞得這般狼狽?”
陸誠上前一步,打開用衣袖包裹着的圓球:“官家,臣有寶物獻上。”
那宋徽宗趙佶見到陸誠手中托着的寶物,也是愣了一下,随即立刻激動地走上前來,小心翼翼的從陸誠手中捧過那件寶物,放在陽光下仔細端詳。
一旁的劉貴妃見狀,也叫忙走了上來:“究竟是什麽寶物,竟然讓官家如此上心?”
在看清了趙佶手中的寶物之後,劉貴妃也是驚呼了一聲:“世上竟有此等寶物?莫非天賜神物?”
如果《繡春刀》世界的陸文昭看到這件寶物,一定會感覺相當熟悉。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渾圓透明、内部有龍的玻璃球。
隻不過,比起當初《繡春刀》世界9塊9包郵的玻璃球,這個玻璃球的個頭更大一些,内部的龍形雕飾更加細緻,價格也更加昂貴一些,至少需要幾百塊。
楊戬上前一步,開口道:“恭喜官家,天賜神物,此乃祥瑞之兆也。”
趙佶回過神來,立刻點頭,喜笑顔開:“這樣的寶物,絕非人間工匠所能制造,定是天賜神物,還真算得上是祥瑞。守信,你獻寶有功,朕定會重重有賞!楊戬,你速去取一件龍帕,朕要将這寶物好好包起來,明日早朝讓衆大臣都見識見識。”
“是,官家。”
見趙佶這副樣子,陸誠心中呵呵,嘴上卻是恭喜道:“官家,天降此祥瑞,必是我朝大興之兆,官家能得此等重寶,更是天佑大宋,天佑官家。”
“哈哈,守信,快跟朕說說,你是從何處尋到這件寶物?”
陸誠又把自己下河洗澡,發現寶物的過程編了一遍,宋徽宗看向陸誠失去的半截衣袖,立刻開口道:“你這件衣服是爲朕損毀的,朕先賜你錦緞十匹,黃金百兩。你還想要什麽賞賜?”
“官家,這件寶物出現在河中,即便是沒有小臣将其撈起,也一定會有其他人将其撈起,小臣這點微末之功,又怎敢要什麽賞賜?”
“其他人可未必有你這麽忠心,得到寶物之後,毫不遲疑,立刻跑來獻給朕。一定要重賞!讓朕想想,賞你什麽合适,愛卿還未娶妻,隻是朕的長公主也還不滿十三歲…”
宋徽宗一生子嗣倒是有不少,加起來有七八十個,女兒都有30多個。最大的長公主趙玉盤,今年虛歲十三,三年前被封爲嘉福公主,明年才會封爲嘉福帝姬。
陸誠如今還在練武,也不想把一個十二三歲的小丫頭娶進門去供起來,連忙開口道:“官家,小臣聽聞去年剛剛設立了經局,搜訪道教遺書,編撰道藏,小臣也十分喜愛道經,願爲陛下編撰道經。”
“哦?你竟有此想法,不錯不錯。這樣吧,朕封你爲着作郎,再給你一塊腰牌,可随意進出經局,閱覽各種道藏典籍。”
“謝官家。”
着作郎,最早出現在三國時期,由魏明帝設立,主要負責編撰國史,到了宋朝之後,由于大宋有專門的國史院,着作郎的職責就成了編撰日曆,掌管記錄每日時事的官員。
這個官職是從七品,屬于清閑散官,待遇優厚。看起來好像沒什麽重要的,可卻能日常接觸皇帝,屬于前途非常光明的一個職位。
大宋朝的許多重臣,文學大家,甚至是宰相,都曾擔任過着作郎。
當然,陸誠主要的目的并不是爲了官職,而是想要參與到修訂道藏的工作中,遍覽天下道藏經書。
其實,陸誠跨界背包裏的平闆中,就儲存着不少儒、道、佛的經典着作,但這年代的很多經典,後世都已經失傳了,陸誠的平闆中的内容,有很多都不完整。
史書記載,政和年間(1111年~1118年),宋徽宗诏令天下搜羅各種道家典籍,敕令道士元妙宗、王道堅校訂典籍,之後送福州閩縣,由龍圖閣直學士中大夫福州郡守黃裳負責役工镂闆印刷,共計五百四十函,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稱《萬壽道藏》。
至于那位黃裳有沒有悟出《九陰真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陸誠有種預感,道藏之中,或許有武道的前路,有醫道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