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大官人有何條件?但請說來。”
“這個還要和王媽媽單獨說說。”
随後,陸誠揮了揮手,丫鬟夏荷帶着其他人走到了外面,并守在了房門口。
“咱們郓城縣的官吏富戶,有不少都會經常去往醉紅樓裏喝花酒。還有一些來往的客商,也會在醉紅樓留宿。這些人在閑聊之時,就會說出很多消息。有些消息或許對我有用,比如某地做藥材生意的是誰,家中情況如何?某地的藥材價格如何?某地出現了大蟲傷人等等。
我對這些消息都很感興趣,如果王媽媽能夠持續給我提供一些有用的消息,我這裏的商品都可以優先供給醉紅樓,并且售價還會比别的商人那裏低上一成半成。王媽媽以爲如何?”
“陸大官人果然是個有遠見的。這事兒,我答應了。”
“很好,這生意咱們就做成了。”
兩人又商議了一些合作的細節,陸誠還結合後世的會所,給醉紅樓提了一些改良建議,讓王媽媽這個自以爲見過世面的曾經汴京花魁,都忍不住驚歎不已。
“陸大官人如果也來經營青樓,恐怕我們醉紅樓就該幹不下去了。”
“我可沒這個心思,王媽媽和姑娘們掙得都是辛苦錢,我就不參與了。”
“今日與陸大官人一番暢談,當真讓我受益匪淺。日後陸大官人若有閑暇,還請常去我醉紅樓指點指點。”
交談結束,陸誠把王媽媽送到門口,這才轉身回家。
客廳内,夏荷正帶着兩個小丫頭等候。
兩房生意談好,陸誠收獲了一個新的消息渠道,以後也會經常合作,自然不會拒絕王媽媽的厚禮,欣然收下了兩個小丫頭。
陸誠回到前廳坐下,上下打量了一眼兩個眉清目秀的小丫頭,身上倒也的确帶着點兒書卷氣。
兩個小丫頭此時也有些激動,能夠就在陸誠身邊,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而且,剛剛夏荷還跟她們說,陸大官人對待下人十分和善,不會苛待。
“你們兩個叫什麽名字?”
“回大官人的話,奴婢叫煙兒。”
“奴婢雪兒。”
“我問的是你們本來的名字。”
“奴婢柳如煙。”
“奴婢姬如雪。”
陸誠點了點頭:“名字都不錯,就不給你們改名字了,以後叫你們本來的名字就行。你們都會些什麽?”
“奴婢會吹箫,也會唱一些小曲兒。”
“奴婢會彈琵琶,還能跳舞。”
“針織女紅,算術記賬會嗎?”
兩個小丫頭都搖了搖頭。
陸誠看向一旁的夏荷:“夏荷,你和秋蘭多帶帶她們,把我教你們的算術教教他們,如果她們學不會的話,就學學針織女紅什麽的也行。”
“是,少爺。”
“行了,下去吧。”
兩個小丫頭也都才十三、四歲而已,放在後世也正是學習的年紀,就先讓她們去學點東西,看看有沒有培養價值。
陸誠身邊也的确是需要多一些人照顧,鋪床疊被、端茶倒水、洗衣做飯、縫縫補補、研墨陪讀、伺候洗漱等等,都需要人。
雖然是穿越到了古代,陸誠也并沒有什麽人人平等、解放人權的想法,入鄉随俗,該享受的就享受。
當然,等他當了皇帝,站在高位,也會适當的做一些改變,讓自己的國家變得強大,讓子民活得更有尊嚴。
中午吃過飯,陸誠和小厮來福騎上兩匹馬,到城外的莊園裏面看了看。
這兩匹馬也是最近剛從集市上買的,算不上什麽好馬,勉強做個代步工具。真正的好馬,也不會出現在郓城縣這個小地方,更不會等到陸誠去買。
兩人到了城外正在修建的陸家莊,就見工地上正忙得熱火朝天,工人們正頂着大太陽趕工,有的在砌牆,有的在打土坯,有的在刨木頭。
陸誠叫來負責的吳管事:“老吳,你派兩個人去城裏買一些綠豆,給工匠們煮幾鍋綠豆湯,讓他們解解暑。大熱天的,可不能出現中暑的事兒。還有晌午頭最熱的時候,也不用着急趕工,可以等到天涼快了再幹。”
“是,大官人仁慈。”
吳管事立刻跑到工地上,招呼了一聲:“大家都停下來歇一歇,大官人心地仁慈,怕大家給累着了。”
“謝大官人。”
陸誠點了點頭,并沒有多說什麽,之後就走到了種着新作物的地方,查看了一下玉米、紅薯、花生等農作物的生長情況。
這些農作物已經種植上有一個月的時間,平常都有人細心照顧,陸誠也會時時過來查看,目前的長勢都很不錯。
受限于種子的數量,每種作物都種了不到半畝地,也方便照顧。
這第一批種出來的作物,将來也都是用來做種子的,要不了幾年就能積累大量的種子。
雖說這些優良品種會随着時間的推移有一定程度的退化,但即便是再退化,也絕對會比現在的農作物高産很多。
在城外巡視了一圈,确定沒什麽問題,陸誠才帶人回到家裏。
最近在閑暇之餘,陸誠除了習武,也會讀書練字,甚至練習繪畫花鳥,準備給自己謀個官身。
當然,這兩年是沒法參加科舉的,因爲科舉暫時被廢了。
科舉制度起于隋朝,後經過唐朝和宋朝的完善,明清時期到達了巅峰。
大宋朝重文輕武,對科舉極其重視。相比于其他朝代,宋朝的科舉更加公平公正,且不論出身。尤其是後來到了南宋時期,即便是一些囚徒罪犯的子孫,也一樣有資格參加科舉。
而且,大宋的科舉不僅有進士科,還有明經科、明法科、三禮科、三傳科,而進士科最爲主要。此外還有武舉、童子舉。
武舉選擇武人,童子舉選擇一些天賦異禀的年少神童。
不過,此時正是宋徽宗時期,這位喜歡書法繪畫的皇帝,很想在青史上留個名字,就對科舉制度進行了改革,增加了花鳥畫科目。
甚至,宋徽宗放着好好的皇帝不當,還去做了翰林圖畫院院長,親自當起了教授,編寫教材,傳播美術教育。
就在前幾年,也就是崇甯三年(1104年),徽宗皇帝聽從了蔡京的建議,下令廢除科舉,通過學校升貢進行選士。直到1120年,蔡京罷相,科舉制度才會重新恢複。
在這種大環境下,想要謀個官身,就有了更多的可操作空間。
先在郓城縣的官屬學校裏面學習,随後到州學,省學,太學……
陸誠也沒想着混個多大的官,隻要有個夠用的官身就行。反正他也不打算一直當大宋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