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守沈陽的副将鮑承先、參将孫德功等人,搶着要去攻打撫順。賀世賢與尤世功見狀,也都想着去攻打撫順,卻被陸誠拉了一把。
最後,賀世賢負責進攻威甯堡,陸誠協同作戰。尤世功與童仲揆兩位總兵負責進攻清河堡。
總兵陳策負責進攻撫順,副将鮑承先與參将孫德功等人一同協助作戰。
分配好任務之後,各路總兵紛紛前去調兵,陸誠也返回海州衛,分配好了這次出兵的人馬。
陸誠這次派出的五千兵馬,有一千五百火槍兵,三百人裝備了前裝燧發槍,一千二百人裝備了後裝燧發槍。還有一百人的爆破手,攜帶手雷,炸藥等物資。
除了這些,其餘的還是以冷兵器爲主,有弓箭手、刀盾兵、長槍兵等。
賀世賢有勇有謀,很擅長總兵,再加上賀世賢要攻打的威甯堡,也是距離遼陽最近的一個城堡,城堡不算大,進攻難度也不大。
所以,陸誠直接讓自己麾下的一個指揮使帶領着5000兵馬,跟在賀世賢身邊,聽從賀世賢的調遣。
至于陸誠本人,并沒有直接參與這場大戰,而是再次趕往朝鮮,針對性的制定各種策略,徹底吃下朝鮮半島。
北方那些地方即便是打下來了,和陸誠也沒有什麽關系。
而且,陸誠都已經把努爾哈赤幹掉了,地下的功勞已經足夠大了,也沒必要再去和那些總兵們搶收複失地的功勞。
當然,陸誠沒有參與這一場大戰,也是想要讓某些人認清一下自己的實力。
不要以爲陸誠能夠擊敗後金,是因爲後金大不如前。也不要因爲後金吃了幾次敗仗,就開始驕傲膨脹。
努爾哈赤雖然已經死了,可皇太極還在。相比起努爾哈赤,皇太極才更加讓人頭疼。
某些膽敢小瞧後金的人,定會在這裏栽個跟頭。等着别人吃了虧,也更能襯托陸誠有多能打。
當然,此時的陸誠并沒有把過多的精力放在北方的戰場,而是準備好好經營經營朝鮮半島。
前不久,那些自稱是李氏王族之後的人,都被送到了安州。
當然,能夠成功到達安州的王族後人,年齡沒有一個超過12歲的,其餘的那些,都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死在了半路上。
陸誠親自見了這一批李氏後人,又請來了掌管李氏王族族譜的官吏,對最後到的這些李家孩子們進行甄别,凡是有假冒的,直接送去當奴隸。
最後,有六個孩子被确認爲是李氏後人,陸誠又看了眼這六個孩子的情況,最小的隻有6歲,最大的是12歲。
其中,最大的那個十二歲的,是一個模樣清秀的小姑娘,名叫李伊,她還有一個8歲的弟弟,名叫李偃。
這姐弟倆乃是李氏王朝第十四代國君的孫女、孫子,和前不久被後金殺掉的朝鮮國王李倧是同輩。
陸誠略一思考,便将這姐弟倆留了下來,弟弟被扶上了王位,成爲了朝鮮王國的第十七代國君,姐姐被立爲和順長公主。
之所以選擇這姐弟倆,也是因爲這姐弟倆感情很好,性格也相對懦弱,更好掌控一些。
至于其他四個孩子,都是單獨一人,沒有其他的親人和牽挂,将來的不确定性更大一些。
幫助朝鮮立下新的國君之後,陸誠也代替王室頒布了一系列的政令,首先就減輕了百姓的賦稅,恢複到了朝鮮被後金支配前的賦稅标準,直接就赢得了百姓對新一代君王的擁戴。
緊接着,陸誠又派出一萬多兵馬和數千名治安軍,分配到朝鮮半島的各個城市中,以保護百姓,維護治安爲名義,接管了每一座城的城防。
這次派駐到朝鮮半島的士兵,絕大多數都是光棍。陸誠還鼓勵自己麾下的将士們,去和朝鮮當地年輕女子通婚,對于願意把女兒嫁給大明将士的家庭,陸誠還會給予一定的減免賦稅的優待。
同時,對于那些積極學習華夏文化,向華夏靠攏的朝鮮百姓,也會被優先授予一些底層的官吏。
同時,陸誠也從遼東調派了一起秀才、童生,在朝鮮半島上廣泛建立學堂,教授漢語漢字,傳播華夏文化。
情報處也加派了一些精通朝鮮當地語言文字的情報人員,滲透到普通百姓當中,宣傳朝鮮與華夏同根同源,自古以來就是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實,這些宣傳也都是有曆史依據的。
商朝末年,商纣王的王叔箕子因不滿商纣王的統治,多次勸谏,最終觸怒了商纣王,被貶爲奴隸。
在武王伐纣之時,箕子便帶人逃到了朝鮮半島,在這裏建立了國家,也稱“箕子朝鮮”。
而且,朝鮮一直推行儒教文化,以儒家思想治理國家,曆朝曆代都依附于中原王朝,對華夏也并沒有那麽排斥。
相比起後金,陸誠制定的一系列政令,對于普通百姓都有很大的好處,提升他們生活水準的同時,隻是讓他們更加用心的學習漢文化。
這樣的政策,自然得到了廣大百姓的擁戴。
當然,也有一些朝鮮王朝的貴族,認爲陸誠這是在滅亡他們的國家,侵蝕他們的文化,還想要鼓動百姓奮起反抗。
但這樣認不清形勢的貴族,往往很快就會消失不見,或是被埋在土裏當了花肥,或是被送進海裏喂了魚。
一系列的政策頒布之後,整個朝鮮半島迅速恢複了平靜,被後金騎兵破壞的城池、鄉鎮也都開始重建,遼東将士們在這裏更是享受到了很高的待遇。
不少打了多年仗的單身漢,都開始積極響應陸誠的号召,迎娶當地的年輕女子爲妻。
對于這些,陸誠還給予了一定的獎勵。
凡是與當地女子結合并生下子嗣的,每生一個孩子,都會獎勵一些豬仔,牛羊雞鴨之類的牲畜,鼓勵他們積極造人。
當然,這些都還需要一個過程,孩子也不是說生就能生出來的。
就在陸誠制定好一系列的政策,并開始推廣的時候,北方準備完畢的各路總兵,也終于開始收複失地了。
首先出手的,自然是賀世賢。
賀世賢率領本部兩萬兵馬,再加上陸誠支援的5000戰兵,第一個做好了戰鬥準備,并趁夜奇襲威甯堡,用火藥炸開城門,一夜之間就奪下了威甯堡。
緊接着,尤世功與童仲揆合兵一處,統兵3萬,進攻清河堡。
經過一天一夜的奮戰,也是毫無疑問的拿下了清河堡。
可能是後金此刻失去了努爾哈赤,正陷入混亂,并沒有組織起像樣的抵抗,讓前面的兩次攻城戰進行的無比順利。
緊接着,賀世賢、尤世功、童仲揆幾位總兵各自分出一些兵馬,收複附近的村鎮,殲滅後金的殘餘力量。
另一邊,陳策等人進攻撫順的戰鬥,卻并不怎麽順利。
四萬大軍攻打撫順,攻城戰打了兩天,毫無進展,還損兵則将。
第三天,後金大軍派兵前來支援,兩萬後金騎兵與老将陳策的大軍展開野戰,四萬明軍很快落入下風。
哪怕有火藥、火炮等武器,明軍仍舊擋不住後金騎兵的沖擊,被殺了個措手不及。
沈陽副将鮑承先率先領兵逃跑,棄主将陳策于不顧,緻使陳策被後金軍圍困。
參将孫德功同樣企圖逃跑,卻被後金騎兵追上,直接跪地投降。
可憐已經年過七旬的老将陳策,被後金騎兵團團圍住,戰至最後一人,拼殺了十幾名後金騎兵,最終力竭被後金騎兵亂箭射死。
當賀世賢、尤世功等幾位總兵趕去救援之時,已經年過七旬的老将陳策,連同他心愛的戰馬一起,死在了戰場中間,身上足有三十多支箭矢,铠甲都已經破破爛爛。
瓦罐難離井邊破,将軍難免陣上亡。
當陸誠聽聞這個消息,也是有些感慨,那位已經七十二歲的老将軍,和陸誠關系還算不錯,沒想到這次卻戰死沙場了。
不過,能在年過七旬之時戰死沙場,對于一位老将來說,或許已經是個不錯的歸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