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遼東的各位将領都不想打這一仗,可朝廷的命令已經下來了,也不能不聽。
賀世賢、尤世功等幾位總兵與陸誠聚在了一起,提前開起了小會:“各位老兄弟,咱們這次到草原上與後金決戰,純粹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長。到時候,我們恐怕很難擋得住後金的幾萬騎兵。”
“是啊,也不知道那位林丹汗都騎兵靠譜不靠譜。”
“經略大人對此也很有意見,可朝廷卻聽從了那位巡撫大人的策略,放棄了經略大人的防守策略。哎,前景堪憂啊。”
“你我身爲将領,也隻能聽命行事。”
“到時候,咱們可要留點心,萬一哪位兄弟遇到了困難,大家都幫一把。”
“沒問題,這次不求有多大的功勞,但願能夠保全将士們的性命。”
聽着衆人的議論,這場仗還沒有開打,将士們就已經失去了信心,想要獲勝根本就不可能。
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兩敗俱傷,讓建奴損失一些兵馬,繼續回到建州去養傷。
當遼東各位将領率領着兵馬到達遼西之時,遼西也彙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一些兵馬。
這一次,遼東各地調集了近半數的兵馬,足有八萬多,再加上從全國各地調集來的六萬多兵馬,總兵力已經達到了十五萬。
這個數目看似很多,但實際上基本全都是步兵,而且大多都是沒有披甲的步兵。
尤其是那些從各地調集來的兵馬,更是良莠不齊,其中還有不少老弱,有些老兵的胡子都白了,不知道還能不能跑的起來。
這麽多的兵馬彙集在一起。沒有經過整訓,沒有統一的指揮,很難形成有效的戰鬥力。
但遼東巡撫王化貞顯然很自信,給所有将士們做了戰前動員,便帶着十幾萬大軍,信誓旦旦地朝着草原上進發。
然而,這兵馬剛走出去,就遇到了問題。
由于各部分的兵馬行進速度不一,又缺乏統一的指揮,整個大軍是越走越亂。
尤其是到了分配糧食物資的時候,各地的兵馬有時候還會發生一些沖突,那場面簡直難以想象。
十幾萬人的大兵團作戰,就算是很多熟讀兵書的将領都不一定指揮得動,更何況王化貞一個東林黨出身的文官。
熊廷弼發現這一情況之後,立刻向朝廷彙報,并建議先行整頓兵馬,再尋找機會與敵決戰。
然而,這十幾萬大軍集結在一起,每天消耗的糧草物資都是一筆巨大的數字,朝廷自然不可能讓将士們整頓好了再與敵決戰。
最終,朝廷采納了一部分熊廷弼的建議,由熊廷弼率領遼東兵馬,王化貞率領全國集結過來的兵馬,兩路并進,進入草原。
不過,經此一事之後,王化貞也更加怨恨熊廷弼,兩人之間的矛盾已經很難調和。
雖然熊廷弼這個經略比王化貞那個遼東巡撫要高一級,可王化貞是東林黨人的骨幹,更是如今的内閣首輔葉向高的弟子,背後有人撐腰,一點都不服熊廷弼。
這仗還沒有開打,各種問題就已經越積越多。
等兩路人馬終于進入草原,準備會合林丹汗,進而與後金大軍展開決戰的時候,前方忽然傳來戰報,林丹汗的兵馬與後金軍接觸之後,幾乎是一觸即潰,林丹汗直接率領着殘存的兵馬,逃向了西邊的土默特部。
之前還幻想着林丹汗能夠集結40萬大軍,與大明一同消滅後金大軍的王化貞,當場就傻眼了。
接下來,到底是繼續向前進軍,還是及時撤退,王化貞也不知道該如何做了。
還是熊廷弼站了出來,建議立刻帶領大軍後撤,撤回遼東,依托城池固守,絕對不能與後金騎兵在草原上展開決戰。
王化貞“蕩平遼東,名垂青史”的美夢碎了大半,心中有些不甘,卻也不敢冒險與後金大軍決戰。
然而,後金的騎兵卻已經憑借着高機動的優勢,接近了大明的十幾萬大軍。
第二天中午,後金騎兵趕上了正在後撤的大明軍隊。在觀察了熊廷弼和王化貞率領的東西兩方人馬繞後,後金騎兵直接向着王化貞的軍陣沖擊而去。
王化貞手下的兵馬本就雜亂,被後金的騎兵一沖,頓時亂了陣型,甚至有許多各地的兵馬都開始逃跑。
熊廷弼立刻下令,讓各路總兵嚴守軍陣,絕對不能夠讓潰兵沖亂了己方的軍陣,否則的話,就有可能直接形成大潰敗,形勢就再難挽回了。
爲此,各路總兵也是下了嚴令,那些逃跑的潰兵如果膽敢沖擊己方軍陣,弓箭手直接射殺。
潰兵們眼看東路大軍不接納他們,立刻轉頭朝着西南方的關内逃去。
後金騎兵在王化貞的軍陣中來回沖殺,直接把那些各地軍隊分割開來,一一擊破,很快就形成了大潰逃。
那位東林黨出身的遼東巡撫大人,雖然不太擅長指揮兵馬,但逃跑的功夫卻是一絕。在敵軍開始沖擊軍陣之時,王化貞第一時間在親衛的保護之下朝着關内逃去。
他已經和熊廷弼鬧翻了,也不相信熊廷弼會幫他,自然不敢逃向遼東。
熊廷弼在穩住了東路軍的軍陣之後,立刻下令,讓各位總兵派出騎兵,阻攔建奴騎兵對各地兵馬的分割屠戮,同時讓步兵方陣層層推進,利用弓箭、火器殺傷建奴騎兵。
這場亂戰持續了大半天,那些後金騎兵們又嘗試沖擊熊廷弼麾下的東路軍大陣,卻被嚴整的軍陣攔住,損失了一些兵馬之後,就立刻掉頭,繼續追擊那些潰兵。
直到傍晚,那些後金的騎兵才退去,熊廷弼也是立刻讓遼東兵馬返回。
也幸好後金大軍還沒有全部趕到,遼東的兵馬才有了撤回的時間。
一直等遼東大軍撤回遼河以東,熊廷弼才松了口氣。
最起碼,這次遼東的兵馬并沒有損失多少。
至于那些各地召集而來的兵馬,熊廷弼也顧不上了。
匆忙撤回遼東地區之後,熊廷弼立刻組織防禦,一面分兵駐守廣甯、西平堡等城池,一邊讓其餘兵馬返回遼陽等地。
這一場準備了幾個月的大決戰,就這樣稀裏糊塗的結束了。
大明朝損兵折将,林丹汗也一路向西而逃,努爾哈赤的後金軍占據了察哈爾部的大部分區域,初步對整個遼東形成了三面包圍的局面。
消息傳回京城之後,天啓皇帝大爲震怒,王化貞爲了脫罪,把一切都推到了熊廷弼身上,誣陷熊廷弼不與他配合,拖慢了行軍速度,才讓努爾哈赤有機會打敗了林丹汗,進而擊潰了大明軍隊。
内閣首輔葉向高也是全力維護自己的徒弟王化貞,指責熊廷弼隻知道保全實力,不知道救援其他兵馬,讓各地兵馬損失慘重。
對此,熊廷弼也隻能上書陳情,把一切原原本本的說了一遍。
最終,天啓皇帝考慮到還需要熊廷弼繼續坐鎮遼東,隻是對熊廷弼小懲大誡,并将王化貞革職查辦。
這次遼東兵馬能夠全身而退,已經是很不錯的結果了。
此時的陸誠,卻是并沒有過多關注朝堂上的風雲。而是派出了一隊兵馬,趁着後金空虛,再次發動奇襲。
兩天之後,特戰隊在偵察大隊以及騎兵隊的配合之下,成功襲擊鎮江堡,活捉後金守将佟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