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顧陌的對策就是提前到當地打招呼,要借錢給官府是吧?既然借了被說成是官府的,那就是國庫所有,欽差大臣立刻就派镖師們把錢糧押回國庫,想要回去,門都沒有。
這樣一來,富商們等于白白給朝廷送錢送糧,而指望當地的官員還,他拿什麽還?
所以這一招效果也是立竿見影,而查完賬後,新上任的官員會立刻在地方實行新政令。
官員們心想,查賬你流弊,推行新政可就沒那麽容易了,天高皇帝遠的,那些基層的官吏敷衍了事蒙混過關,你又能怎麽着?
但最後的結果仍舊讓朝廷官員們都傻眼了,
顧陌的一系列新政策在地方上實行的很好,完完全全落實到了實處,民間一片叫好之聲,都誇顧陌是個浪子回頭的好皇帝。
朝中大臣,“……???”
老皇帝在地方上什麽時候有這麽強的号召力了?那些地方官員怎麽會這麽聽話、讓他們推行新政他們竟然就推行???
大臣們仔仔細細一打聽,就發現了端倪。
首先,顧陌先搞了幾個新政的試行點,這幾個試行點都比較獨特,不僅距離上京城很遠,而且還很窮,一般都是流放之地。
現在在任的那些官員,基本上都是之前參與黨派之争被顧陌貶谪過去的。
有外戚派的有衛派的,外戚已經倒台,朝中的官員都重新站隊了,像他們這種被放棄的官員還能咋辦?
而衛派現在就更麻爪了,他們的九千歲都開始用身體來鞏固自己的權力的,足以可見現在皇帝把他拿捏的死死的,等到皇帝想要收拾九千歲了,他們這些黨羽還能跑得了嗎?
所以,這個時候顧陌在他們的地方推行新政,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接住這根橄榄枝,全力支持,把事情辦好,給自己的政績上添一筆,也讓皇帝知道他們改頭換面的決心。
朝中大臣簡直細思極恐。
皇帝這是從好幾年前就開始布局了吧?
更驚掉他們下巴的是,新政在全國推行後的前夕,全國上下一片造勢之聲。
等他們仔細一看這些帶頭造勢的人,腦子徹底斯巴達。
等等,這不是幾年前被老皇帝貶爲庶民的十七皇子嗎?他現在怎麽成白澤書院的山長了?他怎麽成天下讀書人的楷模典範了?他怎麽門生遍地了?他怎麽就不計前嫌幫助老皇帝,發動天下讀書人支持新政了??
等等,這不是天下第一富商沈家的上門女婿嗎?聽說是沈家家主手把手教出來的,經商手段比起沈家家主有過之而無不及,日進鬥金,是名震商場的後起之秀,可他怎麽也帶頭支持朝廷新政?他怎麽還長得有點像被貶爲庶民的六皇子???
哎喲,還有這個天下第一糧白家的上門女婿,爲了表示對新政的支持、爲了誇老皇帝聖明,居然把自己攢的幾大糧倉全部捐給過國庫了。
白家上下都沒人對此有意見,外人倒是先議論起來了,隻見這位白家女婿肥肉一橫,“我自己攢糧捐給我爹,你有意見?”
好家夥,這又是個被貶爲庶民的皇子!
天下各地紛紛支持新政,連一向和朝廷不對付的天府羅家,竟然也做了表率。
朝中大臣正覺得羅家指不定是憋着什麽壞時,就發現羅家那些深居簡出的女婿,竟然也是個被貶爲庶民的皇子。
再看新國最強大的南北兩支軍中,同樣也表示了對新政的支持,并且率先就将有關軍事方面的新政推行了下去。
朝中大臣已經麻木了,不可能吧?不可能吧?南北兩軍中不可能有被貶的皇子吧?
然而現實很快打了他們一個響亮的巴掌,南北兩軍這幾年屢立奇功的年輕将領張三王五回京述職,大臣們一看,好家夥,這不是被貶的七皇子和九皇子嗎?
這時候,其餘那些被貶的皇子紛紛從各地冒了出來,然後又紛紛從各地回到了上京城。
他們如今身份全都今非昔比,甭管是不是上門女婿,反正比當皇子的時候流批多了,根本就不是能輕易招惹的存在。
弄的大臣們連連痛心疾首恨當初沒有先見之明多生幾個兒子全部送出去當上門女婿聯姻,不然現在躺赢的就不是顧陌,而是他們的啊。
皇子們紮堆回到上京城,上京城一下就熱鬧起來了。
親兒子們這次如此支持自己,也算是立了大功,顧陌自然要親自召見他們,爲了表示對他們的看重,特意在禦花園設了個家宴。
結果等顧陌一到,就被那人山人海的架勢給鎮住了。
因爲這些兒砸不僅是一個人回來的,而是拖家帶口,老婆當然是人人隻有一個,可孩子那就不一定了啊。
顧陌一眼掃過去,每個兒子身邊至少站了三個孩子,二十幾個兒子加上七八十個孫子孫女,烏泱泱一片過去全是人頭。
顧陌第一次看見這麽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差點沒站穩。
而很快,這些兒子發話了,“快,叫皇爺爺。”
然後一大堆孩子争先恐後的喊皇爺爺,那畫面堪比十級地震。
顧陌腦子都被震的轟隆隆的響。
這顧氏皇族咋就這麽能生?咋就這麽能生?原身二十多個兒子,二十多個兒子每人再生二十多個兒子,照此下去,簡直不敢想……
而且新國的開國皇帝爲了照顧自己的子孫,不讓子孫後代沒落,在宗族制度裏明确規定,宗族無需從事任何勞動,因爲皇室會無條件養着這些宗族。
這就意味着宗族沒有爲社會創造任何的價值,卻要享受社會福利。
而按照顧氏這可怕的繁衍速度,最後一定是被宗族拖垮的,好在這次新政顧陌夾了私貨,也對顧氏的宗族制度進行了改革,以後的宗族可以從事任何行業的勞動,通過自食其力來養活自己,還指望皇室養,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