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千佛山屬于泰山餘脈,最初叫曆山,後來因爲隋朝的隋文帝建千佛寺得名爲千佛山。
隋朝開皇年間,山東境内佛教盛行,虔誠的佛教徒在崖壁上镌刻了許多的佛像,隋文帝又下令在山腰處修建了千佛寺。千佛山從此廣流傳。
唐朝貞觀年間,千佛寺院重新修繕,将千佛寺改名爲興國禅寺。到了宋代的時候,興國禅寺又加擴建。
千佛山風景優美,層巒疊嶂,蒼林幽深,乃是濟南遊覽勝境。古稱爲曆山,相傳舜帝曾在此處耕地,又有舜耕山之稱。
濟公和尚來到了興國禅寺裏面的南面的千佛崖的極樂洞内,對九個窟洞的佛像一一參拜。極樂洞是爲其中主要的洞窟,有大小佛像八十幾尊。中間一尊爲阿彌陀佛,盤膝禅坐,身後裝飾着佛光造型,法相莊嚴。阿彌陀佛像的左右兩邊爲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侍立各邊。
極樂洞的東側有一個洞窟相通,刻有彌勒佛像。
濟公和尚正在欣賞洞窟中的佛像,卻見眼前有一個身穿紅色僧袍,頭發微微有些卷曲,鼻高目深,一手拿着木頭禅杖,禅杖上面挂着一隻草鞋。
濟公觀察此僧人,非中原人士,貌似西域來的僧人。仔細觀察之下,濟公和尚心裏想:此西域僧人的風采外貌,莫不是達摩祖師?當年傳法于慧可,不是攜一草鞋返回西域天竺國去?如今又爲何出現在此處?
濟公想到這裏,于是上前向那僧人行禮,道:“大師安好,大師一身風塵仆仆,莫非是達摩祖師?”
達摩祖師聞言,轉過身,看向了濟公和尚,淡淡地道:“汝能看得出來貧僧真實身份?”
濟公和尚回答:“隻是猜猜而已,沒想到居然猜對了,大師爲何又來到中土,之前不是回去西域了嗎?”
達摩祖師回道:“佛法應在中土發揚光大,本來我之前欲返回西域天竺,但是以法眼觀察到印度将來佛法衰敗,天竺國的百姓,人無道德,淫亂不堪,多造邪淫暴力之惡業,故不願意再回天竺。”
達摩祖師原是南印度香至國國王的第三個兒子,後來拜在般若多羅尊者門下出家爲僧。後來成爲了天竺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師。
達摩祖師遵從師父的遺命,來到中國傳法。後來傳法給弟子慧可,并且把佛祖的袈裟和缽盂傳給慧可,吩咐這個袈裟傳到第六代禅宗弟子惠能就不要再傳了。
當時達摩祖師自言自己已經一百五十歲。在梁武帝大同二年圓寂。衆僧悲傷之際,依照佛禮将達摩祖師葬在定林寺内,并且修建了達摩靈塔和達摩殿。梁武帝蕭衍親自撰寫了“南朝菩提達摩大師頌并序”的碑文,以此紀念達摩大師創建禅宗的紀念。
後來東魏的使臣在元象元年從西域取經返回的路上,遇見了達摩祖師禅杖挑着隻草鞋西歸,于是立刻報于皇帝。
皇帝聽說,于是下令讓人挖開達摩的墳墓,隻看見一隻草鞋留在空棺木裏,才知道達摩已脫化成佛而去,于是把定林寺改名爲空相寺。
達摩祖師對濟公和尚說道:“中土難生,正法難求,将來的中國是仁德之地,聖人代出,印度已經不是佛法之地了。印度人民,不修善業,淫火染身,多行不義,奸人殺人,淫亂不堪,甚至不分物種。老僧對天竺國已經失望了,故隻願意待在中國。将來中國能有聖人出世,教化衆生,拯救黎民。”
濟公和尚聞言,歎了口氣,幽幽道:“隻是這是百年之後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