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從矽石礦石中提取,矽石主要存在于地殼中的石英石和石英砂中。
隐居地最近的石英礦隻有不到15公裏,品質優良,金手指評價爲89星,已經夠用了。
可惜的是,地表層的那些好挖的礦已經被采集的差不多了,畢竟,這幾年一直都用,就沒停過。
這隻能算是一個中小型礦産,想要挖掘出更多的石英礦,隻能深入地下五米,甚至更多。
而對山谷來說,毫無疑問,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尤其是以後需要大量的玻璃。
楊軍經過細細研究,發現,以後的挖掘設備肯定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就是石英礦,然後就是接下來的鐵礦石,銅礦石,煤礦等等。
最後,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打算,那就是建立地下通道,地下建築,等等。
要知道,他的山谷可是極其封閉的,安全性高是高,但是卻有一個非常危險的問題。
那就是,萬一被人堵住了出口,那不就相當于甕中捉鼈了嗎?
跑都沒地方跑。
而這種可能性雖然不高,但是他可不會覺得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世界上的意外多不勝數,聰明人也絕對不少。
尤其到了21世紀,無數的科技創新,總有一些讓他感到不安的東西出現。
到時候,他可就抓瞎了。
所以,給自己留幾條退路,建幾個逃生通道,甚至是避難所,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麽,前提就是要有專用的設備。
楊軍想到了前世的盾構機,這玩意技術含量不低,但是卻非常符合他的要求,能挖洞,能挖礦,安全又穩定。
盾構機最早出現在古羅馬時期,用于建造隧道和地下通道,據考古學家推測,這些古老的盾構機可能是由人力驅動的。
現代形式的盾構機最早出現在19世紀末,被用于挖掘地下礦井、這些早期的盾構機通常由蒸汽機驅動。
第一台使用内燃機驅動的盾構機于1950年代問世,這種新型盾構機在施工效率和可靠性方面有了顯著的提高。
盾構機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包括地鐵隧道、水下隧道、道路隧道、水利工程,挖礦等等。盾構機的施工速度也很快,每天能挖掘數十米甚至上百米的距離。
楊軍早就有了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術,這些年,灌頂的無數技能裏,盾構機可不陌生,在這方面,他可以算是大師級了。
再加上前世記憶裏的那行影像資料和文字表達,楊軍可以沒有任何壓力的設計出一款目前世界最先進的盾構機。
唯一的問題就是動力。
用内燃機是不可能的,不說隐居地附近沒有石油天然氣之類的礦産,就算有他也不會用的。
把山谷搞壞了,他可不願意。
所以,盾構機的設計和制造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解決動力問題。
采用電力作爲動力是毋庸置疑的,那麽問題又複雜了。
這就需要再設計一款大型電動發動機,要帶得起數十噸甚至數百噸的重量。
按照技術含量,可比盾構機更複雜。
好在楊軍的底子非常厚實,加上前世的電動汽車已經爛大街,其中的技術水平已經早就被宣傳的到處都是。
可能,随便一個普通人都能說出一二來,當然,隻是一點皮毛。
但是,換成現在的他,可就不一樣了。
科技發展就是這樣,那一點靈光,才是最重要的,往往需要無數人的實驗和時間才能突破。
而現在,他什麽都不缺,隻需要稍微改進,用自己豐富的科學知識和技能,去完善它,改進它。
最終,楊軍設計出了一款獨屬于楊家的盾構機。
它的體型不算大,長15米,高5.6米,寬4.2米,重達68噸。
總共需要13800多個大小不一的零件。
這還是他精簡了很多的緣故,否則還會更複雜。
這款盾構機,就算放在前世,也算是很先進的了。
就算是挖掘最堅硬的鐵礦石,花崗岩,也能做到每天110米的速度。
當然,缺點還是有的,那就是耗電量太大了,必須用拳頭粗的電纜連接,直接供電使用,電池是不行的。
于是,新的問題又出來了。
山谷裏的電力有點不足了。
本來經過三次升級改造之後,第五山谷的發電站所産生的電力已經足以支撐楊家的所有用電設備。
甚至,楊軍一度以爲,起碼三五年内是不用考慮電力缺乏的問題。
誰知道,這麽快就打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