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老二:“方媛呀,你也姓方的。”
方媛:“我生的孩子都姓陸的,你看我争取了嗎,咋地我家滿意你不稀罕,怎麽就沒有争着讓他姓方。”
方老三心說,這可真是胡攪蠻纏。他們樂意,妹夫也不樂意呀。
妯娌幾個就看到方媛憑一己之力,攪渾了這水,沒看到方家哥幾個都閉嘴了嗎。這話題以後在方媛面前,估計都得慎重提起。
陸川也不想繼續讨論,自家孩子或許有姓方的可能:“我最近确實不忙,也想到南邊去看看,剛好去四哥那邊走走。”
方媛就不願意陸川爲了方老四這點破事折騰:“胡說,你忙不忙我不知道嗎?你要是真的不忙,就去公司,讓五哥去南邊逮老四。你去了也沒有用。”
陸川有點受傷:“你不相信我?”他做什麽事情,讓方媛不信任了,必須檢讨的。
方媛:“我是心疼你,不想你攪合人家姓方的事情裏面去。走了回家。”
陸川那心呀,融化了,孩子姓什麽不重要,媳婦心裏,眼裏都是他才重要。
這是給他陸川撐腰呢,這是幫着他陸川記仇呢,自家方媛,連一句話的委屈,都不願意受。
一群人就看到,妹夫眉眼開花的德行,說真的,那一瞬間,妹夫這臉還真是春暖花開。很是好看。
五虎氣的:“姑娘外向,我算是看出來了。我不是你親哥呀。”
方媛:“你姓方,我兒子姓陸。”扭頭人家就走了。王翠香剛才說的話,人家方媛聽進去了,生氣了。
哥幾個都吸口冷氣,怎麽就那麽牙疼呢。原來自家這個妹子,護起男人了,這麽不講道理呢。難怪妹夫龇牙咧嘴一臉的便宜。
丁敏對于方媛護男人這事,那是有一定認知的:“别較真了,方媛那是生咱媽的氣呢,給妹夫撐腰呢,你看着吧,這事回頭方媛還得折騰。”
五虎嗤之以鼻:“她也不是小心眼的人呀,怎麽就還抓住不放了?”
丁敏:“那是你心大,就沒有發現嗎,自從滿意出生開始,你看看方媛啥時候看着陸川吃過虧,她自己怎麽說,怎麽做都成,你看别人,給陸川一個臉色,或者一句閑話,得過方媛的好臉沒有。”
兩個嫂子首先跟着點頭,弟妹這話說道點上了,方媛挺護着妹夫的。
五虎對于媳婦的話,向來上心,認真思索過後:“我還真沒注意。”
丁敏:“那是你沒有同妹夫紅過臉,所以你少了認識方媛的機會。”
幾個人就看着丁敏,啥意思,你同妹夫紅過臉,不然怎麽知道方媛護着妹夫呢。
丁敏直接就問了一句:“你們忘了?上次孩子小時候,方媛爲了兩句話,怎麽收拾我來着,你們可都吃席了。”
她花了一個月的工資呢,記憶猶新。這群吃東西的,看來是沒記住。
對呀,他們平時都捧着妹夫,沒人招惹過妹夫,自然不明白方媛怎麽護着妹夫的。
五弟妹有發言權。五弟妹被方媛收拾過,方老二兩口子同方老三兩口子也不好這時候開口。
五虎還掙紮呢,覺得若是自己同妹夫放在一塊的話,他妹妹向着誰還不一定呢:“也沒有那麽嚴重吧。”
丁敏直接踹了五虎一腳:“你是不心疼你媳婦。”不然能覺得這事沒什麽嗎?一個月的工資呢。
好吧,五虎不敢吭聲了,方老二還是知道替自家兄弟轉移話題的:“那怎麽辦,老五你去一趟南邊。”再說下去,方老二怕五虎兩口子翻臉。
五虎:“我去倒是沒什麽,可問題是,老四可不見得聽我的。”人家自認在老四面前沒有那麽大的臉面。
方老二看向丁敏:“讓弟妹也去。”跟着:“姓方的嗎,不好麻煩人家姓陸的。”人家方媛不讓妹夫去,他們能有什麽辦法?調侃一句還是可以的。
方二嫂可不敢讓方媛聽到這話,大時候,當哥哥的可能沒什麽,當嫂子的小姑子可不會太給面子:“你可别瞎說,我可不敢招惹方媛。我同方媛是一夥的,你二哥說什麽,那是他的事情。”
方老二氣自家女人不提氣:“你個沒用的婆娘。”
方老二媳婦:“男人不頂用,我不得哄着小姑子呀,你懂個屁。”怨我無能嗎,那是你沒本事。說完這話眼睛瞥向五虎,明顯是要拿五虎當話題。
丁敏多聰明呀,不想被繞進去,直接開口:“二嫂話題跑偏了。”
好吧,哥幾個都是姓方的,還得商量這事到底怎麽處理,老娘那邊需要交代的。
方媛那邊直接給亮亮打電話。然後神奇的電話通了。
就看那邊方二嫂踹了方老二一腳:“看到沒有,這就是小姑子的威力。”
别人打都不通,小姑子的電話,老四媳婦不敢不接。這就是夏古仔的威力。
不過,倒是至少能看出來,亮亮那是想要好好同四虎過日子的。不然就不能這時候還惦記同小姑子友好相處。
人家陸川同丁敏首先心裏有數了。這就是個信号。
方老二被踹的蒙圈了,不就是一個電話嗎:“什麽威力。”
方二嫂心說,這男人真蠢:“誰的電話都可以不接,小姑子的不能不接。”我們這群當嫂子的,都這個态度。
丁敏都跟着調侃:“二嫂,你不用再幫我們普及,小姑子的實力了。”
方媛瞪兩眼看熱鬧的,對着電話那邊沒好氣的甩了一句:“咋回事,讓方四虎接電話。”
陸川對着方媛做口型:“口氣軟和一些。”換來方媛的一個明媚白眼。
亮亮那邊口氣有點虛:“方媛呀,這事我可以解釋的,我已經在努力懷孕,本來想着還咱媽一個孩子,再回去。也是想着戴罪立功嗎。你哥不是不接電話,他是着急,收拾東西,帶着孩子回家看爸媽呢,真的,方媛呀,你要相信我的了。”
方媛:“你态度就不對,什麽叫還咱媽一個孩子?姓什麽都是咱方家的孩子,不要拘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