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玄武峰延後一日出發的,恰爲青龍峰巡邏小隊。
由于魔族欲伏擊九峰山某一小隊,白虎峰與青龍峰的隊伍一路行來,未遇任何敵人。
當楊德江的緊急求救信号于高空亮起之際,白虎峰和青龍峰之人皆已望見。
未有絲毫猶豫,兩峰領隊即刻下令,全力奔赴求救信号發射之地。
爲了能夠盡快抵達目的地,青龍峰巡邏小組中的化神境武者們當機立斷,毫不猶豫地抛下了那些元嬰境的同伴,使出渾身解數,将自身速度提升到極緻,猶如閃電一般朝着玄武峰那處被埋伏之地疾馳而去。
與此同時,剩下的元嬰境武者們則緊密團結在一起,保持着戰陣的完整形态穩步向前推進。
他們并不急于求成,而是穩紮穩打,以防備可能突如其來的各種危險狀況。
畢竟,在如今這混亂不堪的魔窟之戰當中,由于某些不明緣由,魔族竟然破天荒地打破了以往化神境武者不會對低于化神境實力的武者下手的慣例。
如此一來,無論是哪一方陣營的化神境以下武者,都極少有人膽敢孤身犯險,獨自行動。
此時此刻,青龍峰的化神境武者們紛紛施展出看家本領,拼盡全力趕赴需要支援救助的地方。
其中有的運用玄妙莫測的身法技巧;有的則憑借神奇罕見的法寶來輔助自己飛行。
要知道,現今的飛船之類的飛行器具,其速度已然遠遠不及化神境武者自身的飛行速度了,所以自然也就沒有人會傻乎乎地把它們取出來用于趕路之用。
而在這群人中,最爲引人注目的當屬陳雲龍與楊蓉了。
隻見陳雲龍身形飄忽不定,仿佛化作了一道虛無缥缈的幻影,如鬼魅般迅速地朝前方閃爍而去。
旁人根本無法看清他具體的行進軌迹,但卻能真切感受到那種無與倫比的快捷迅猛之勢。
而楊蓉身形靈動如電,她所施展的乃是那絕世無雙的遊龍身法!
其身姿恰似一條矯健的遊龍,迅猛地劃破長空,緊緊跟随着前方疾馳而去的陳雲龍。
這二人風馳電掣般的飛行速度,簡直令人瞠目結舌,竟絲毫未遜色于那些處于化神境巅峰境界的強大武者!
他們如同兩道閃電一般,緊緊尾随在領隊楊德民長老之後,看上去還輕松自如。
差不多同樣時間,白虎峰巡邏小組采用了相似的方式。
化神境的高手們各自施展手段,全力以赴、奮勇向前。
而元嬰境的武者們則巧妙地結成戰陣,穩步推進,以确保整體隊伍的穩定與安全。
陳雲龍與楊蓉緊跟在楊德民長老身後,楊德民長老數次提速,意圖将兩人甩在身後。
然而,兩人皆能輕松跟上,其身形矯健,氣息沉穩,毫無勉強之色。
“罷了,終究是老了,不及年輕人啊。”楊德民長老心中暗自歎息,不再強行提速。
“小龍,聖女,如今玄武峰形勢嚴峻,若你二人速度尚可加快,不必顧及我等老家夥的顔面,當以最快速度前往救援。”楊德民長老沉聲道。
“民叔,那我們先行一步?”楊蓉凝視着楊德民長老,再次确認。
“速去,莫要耽擱!莫非你還擔憂我這老家夥,會暗中怪罪于你不成!”楊德民長老輕鼓兩腮,面露不悅。
“小龍,民叔動怒了,我們快走。”楊蓉對陳雲龍言罷,假裝害怕的看了楊德民長老一眼。
楊蓉朝着陳雲龍伸出右手,陳雲龍則以左手緊握,兩人之間的靈力開始相互流轉,一道太極虛影将二人籠罩其中。
旋即,兩人的飛行速度驟然加快,猶如閃電般疾馳向前,轉瞬間便消失在衆多化神境武者眼前。
“老民,此乃何種身法?爲何從未見過!”有化神境長老按捺不住,向楊德民長老發問。
“我亦不知,我隻曉得楊家武技之中,并無此套身法,或許是小龍與聖女二人自創,亦或從他處所得傳承。”
楊德民長老亦難以确定,此武技究竟是二人從他處所得還是自創。
陳雲龍的功法與武技,皆非楊家所有,而楊蓉的功法,顯然比青龍峰的神龍九變更爲高深。這表明二人曾從他處獲得傳承。
且楊德民曾偶然間聽湯迎春提及,陳雲龍和楊蓉二人無意間創制出一種雙修功法,可使靈力相互貫通,功效倍增。
…
此時此刻,陳雲龍與楊蓉二人渾然不覺衆多長老們的驚愕慨歎以及種種揣測臆想,他們全心全意地催動着神秘而強大的雙修功法。
這套雙修功法,是兩人自己創造的。
起初,他們運行這套雙修法時,非得要将彼此的手掌緊緊相扣不可。
然而,待到成功突破至化神之境以後,在某一回的修行之中,他倆竟出乎意料地察覺到。
隻要身處一定距離之内,雙方心靈契合、意念相通。
其體内的靈力竟然能夠相互交融傳遞,并且進而構築成一個宛如陰陽太極般奇妙無比的磁場。
這個驚人的發現令得二人心花怒放、喜不自禁!
經過一番深入細緻的鑽研探索之後,他們精心拟定出一系列獨特的法訣。
旨在确保可以毫無差錯地實現百分之百的隔空雙修——使得靈力、魂力以及氣力三者完美無間地互聯互通。
而這些精妙絕倫的法訣,則被他們賦予了一個充滿詩意且寓意美好的名字:“比翼雙飛”。
此次,乃是二人首次當着外人的面施展出這一絕技,爲了混淆視聽、掩人耳目,甚至還特意佯裝牽手作态呢。
當“比翼雙飛”法訣施展時,兩股力量相互交融、呼應。
刹那間,他們如同兩隻矯健的飛鳥一般,身形如電,飛速向前掠去。
随着二人不斷加速,周圍的空氣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攪動。
原本應該對飛行造成阻礙的氣流,此刻卻像是被馴服的野馬一樣,乖乖地彙聚到他們身後,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推力。
這種奇妙的變化得益于陳雲龍和楊蓉對于空間意境和風之意境的深刻領悟與精妙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