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知道江曉樂心裏挺放心不下江母的,便決定畢業後,和他一起回A市工作。
她已經向A市一家比較中意的公司投了簡曆,并得到了該公司的回複。等畢業後,直接去面試就好了。
她對自己的工作能力還是比較有信心的,入職應該問題不大。
其實張思彤私心是有想過回C市的,畢竟自己的家在那裏,家人也在那裏。
離家四年了,她有點想家了,也有點想爸爸和弟弟了。
小時候,爸爸媽媽對她也是極好的。她也曾是衆星捧月的小公主,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那時候,媽媽每天都會給她紮不一樣的新發型,隻要一發工資,就會帶她去買新裙子,會把她打扮成一個小公主;
那時候,爸爸隻要一放假,就會帶她出去玩,也會給她買各種好吃的。
她家是農村的,有些東西買不到,爸爸就會想辦法托朋友,給她帶,想方設法地哄着他的小公主;
那時候,她最喜歡窩在爸爸的背上,和爸爸撒嬌。爸爸也喜歡把她舉得高高得,看她又害怕又欣喜的可愛模樣;
那時候,她覺得爸爸的背,是世界上最寬廣,最踏實的地方。她常常在爸爸背上悄悄地睡着,又悠悠地醒來;
那時候,她還是家裏的獨生女,而姑姑家都有2個孩子。一起遊戲時,她常會被表姐她們合起夥來欺負。爸爸就總會及時出現,想着法子哄她逗她;
她原本也是很幸福很幸福的,她是家裏唯一的孩子,享受着父母全部的愛和關注。
她無憂無慮,自由自在,每天都是開開心心的。她隻要好好學習,父母就會幫她安排好所有的一切。
所以她也很感恩,很懂事,很乖巧。雖然媽媽也總會發脾氣,也常罰她跪。她很疼,但她知道,那是因爲她做錯了事,惹媽媽生氣了。
做錯事就是要被懲罰的,她從不埋怨媽媽。因爲她知道,媽媽那是爲她好,想讓她引以爲戒,一錯不再犯。
可是後來,她發現好像并不是這樣的,并不是做錯事就會被懲罰;做錯事的人也是可以理直氣壯的。
媽媽的原則,好像是因人而異的,而不是就事論事。
就像弟弟,不管做錯了什麽,媽媽也從來不會說他,更不會罰他。
弟弟不需要認錯,就會被輕易原諒。
弟弟不開心,媽媽就會哄着他,逗他開心;
弟弟不學習,媽媽就會由着他,還會幫她;
弟弟做錯了,媽媽也會找盡各種理由,爲他開脫。
她從來不知道,媽媽原來也可以這麽溫柔,這麽沒有威嚴,這麽容易被拿捏。
媽媽吃癟,卻從不會生氣。這樣的媽媽真好。可這樣的媽媽從來都不屬于她,那是弟弟的獨享。
弟弟越來越叛逆,而且他的叛逆期好像永遠也不會停似的。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學,一直的一直,長長久久的持續着。
在這個家裏,弟弟不怕任何人,不怕爸爸,不怕媽媽,更不怕她;
在這個家裏,弟弟不用讓着别人,相反,所有人都要無條件地讓着他。
他總說“憑什麽要我讓?”而母親也從不舍得說他一句,從不舍得讓他委屈。
弟弟好像永遠都是媽媽眼裏的小寶寶,永遠也不會長大。
媽媽永遠都護着他,寵着他,愛着他。
她從沒聽過媽媽說過弟弟,你錯了”,“你不對”,“你需要道歉”之類的話。
從小時候的不舍得說,到長大後的習慣不說。
弟弟對的時候,媽媽會據理力争地挺弟弟;
弟弟錯的時候,媽媽會秉持沉默是金的原則。
而她即使對弟弟再好,弟弟也總是會肆無忌憚地欺負她。
自從弟弟出生以後,慢慢地,父母對她的愛,好像就變了模樣。
一開始,情況其實還并不嚴重,母親還能基本維持一碗水端平。
或許是母親年紀越來越大,慈母之心也越演越烈。
随着弟弟越來越大,母親就越來越以弟弟爲中心,把他寵上了天。
母親不僅對她越來越忽視,也開始對她有了很多要求,要求她全心全意地對弟弟好。
而父親還好,依然很愛她。隻是随着年紀越來越大,也越來越不愛管事,凡事都以母親意見爲主,對母親聽之任之。
父親有時也會以弟弟更小爲由,在她和弟弟發生争吵時,更偏向弟弟一些,讓她多讓着弟弟一些。
她實在想不明白,她不曾想過獨占父母的愛,她不曾傷害過弟弟,她不曾忤逆過父母。
可爲什麽他們的愛會稍縱即逝?既然吝啬給愛,爲什麽又要讓她曾經深刻地擁有,後來又要殘忍地撤回?
難道就因爲她是個女孩嗎?可她又有什麽錯呀?不是她選擇出生在這個家庭?不是她選擇做他們的女兒?
不是說女兒要被嬌養,兒子要被窮養嗎?可爲什麽在他們家,卻是相反的呀!
爲什麽她要節衣縮食,每個月都需要一催再催着父母給生活費,而弟弟卻能吃着進口的水果,吃着各種她不曾吃過的零嘴。
就連高考期間,她想喝點優酸乳,都不舍得買。因爲她的生活費有限,甚至可以說是捉襟見肘。
可弟弟長那麽大,家裏卻從來沒有斷過他的牛奶供應。因爲爸媽都說,喝牛奶好,喝牛奶長得高。
也對,畢竟她已經發育完全,不會再長高了。
媽媽還總和她說,弟弟的嘴很挑剔,蘋果隻吃蛇果,巧克力隻吃德芙,純奶隻喝伊利。
她每次聽完,都很難受。她想告訴媽媽,“媽媽,您有關心過您女兒的生活嗎?您知道您女兒喜歡什麽,讨厭什麽嗎?”
但她不敢,因爲母親好像對她從來沒有過太多耐心;
因爲她不想成爲母親讨厭的那種無理取鬧的孩子;
因爲那是被她期盼着出生的弟弟,即使心裏再不舒服,也絲毫不會影響她對弟弟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