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赢聽完萬浩的建議後,點了點頭表示贊同。他知道這個決定,需要謹慎考慮,不能輕易做出。
他凝視着爐火,沉思片刻後說道:“你說得對,我們需要制定周密的計劃,并确保萬無一失。”
萬浩的一番話,讓楚赢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萬浩的心思,明顯他是打算要對北元動手的。
至于楚赢的猶豫,是因爲她此刻說的話,與之前完全不同。
曾幾何時,萬浩還曾以大局爲重,鄭重其事地說過應當,盡全力保護好北元。
然而,現在他卻提出要去襲殺,這種翻臉的速度之快,讓楚赢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萬浩,你之前不是說,我們要以保護北元爲重嗎?爲何現在突然要改變主意?”楚赢終于忍不住開口問道,語氣中帶着一絲責備和不解。
萬浩聞言,神色平靜,他緩緩擡起頭,目光堅定地看向楚赢,語氣不卑不亢地說道:“陛下,我之前的确是這麽說的,但那是我基于當時的局勢,做出的判斷。”
“然而,現在的情況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必須重新審視我們的策略。”
“什麽變化?”楚赢追問,她想要弄清楚,萬浩爲何會有如此大的轉變。
“我最新進行了一次蔔算,”
萬浩沉聲說道,“結果顯示,北元内部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分裂,他們的實力大不如前。”
“而且,他們還在與一些,我們不希望看到的勢力勾結,這對我們的長遠計劃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就算是這樣,我們也不能輕易地對他們動手。”楚赢還是有些難以接受,“畢竟當下,其國家尚處于風雪之中,若是行動,隻怕會引起海外諸國的震蕩。”
“是又如何?”
萬浩淡淡一笑,“陛下,我們有足夠的實力和理由,去對北元動手,我們爲什麽不能這麽做呢?”
楚赢搖了搖頭,依然無法認同萬浩的觀點:“可是,我們這麽做,豈不是會破壞整個大局的穩定?萬一引發更大的戰亂,我們怎麽收場?”
“陛下,您放心吧。”
萬浩微微躬身,語氣中透露出一種玄門高人的淡泊,“我有信心,這次行動不僅不會引發戰亂,反而會讓整個局勢更加穩定。因爲,我們将徹底消除一個潛在的威脅,爲我們的長遠發展鋪平道路。”
楚赢看着萬浩,那堅定的眼神,和淡泊的神情,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莫名的情緒。
萬浩已經做出了決定,而且他已經爲這個決定,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要是從過去的經驗看來,萬浩和趙山明從未錯過。
然而,楚赢現在還不能點頭,他的帝王權術,尚未用出。
“我希望你能再考慮一下。”
楚赢最後說道,“畢竟,這不是一件小事。一旦我們動手,就沒有回頭路了。”
“我已經考慮得很清楚了。”萬浩淡淡地說道,“陛下,您放心吧。我知道我在做什麽,我也知道我這麽做是爲了什麽。您相信我,這次行動一定會成功的。”
楚赢看着萬浩,那堅定的眼神和自信的神情,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驚濤。
萬浩站在一旁,靜靜地陪伴着楚赢。
“陛下,無論結果如何,我都會一直陪伴在您身邊。”萬浩淡淡地說道,“這是我作爲臣子的職責,也是我兄弟二人下山的使命。”
離開丹房後,楚赢回到禦書房,再一次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自然明白,萬浩所謂的蔔算,不過就是對于當今局勢的分析。
在這紛擾的世事中,每一步都需謹慎,每一個決定都可能影響楚國的未來。
深夜時分,禦書房内燈火通明,楚赢獨自坐在案前,手中翻看着北元與楚國之間,近百年來的往來記錄。
這些文字,如同一部活生生的曆史劇,記錄了兩國關系的風風雨雨,分分合合。
其中,有一段記錄特别引人注目。
那是五十年前,北元因邊境糾紛,曾大舉進攻楚國,兩國交戰數月,最終以北元撤退告終。
然而,十年後,兩國又因貿易争端而關系緊張,但最終通過外交手段化解了危機,并簽訂了和平盟約。
這些曆史的波折,讓楚赢深感兩國關系的複雜與微妙。
正當楚赢沉浸在曆史的沉思中時,大總管郝富貴輕輕推門而入,禀告說:“陛下,劫司統帥韓枭歸來,請求面見。”
楚赢聞言,立刻放下手中的史冊,正色道:“快讓他進來。”
不一會兒,韓枭身着铠甲,步伐穩健地走進禦書房。
他一見楚赢,立刻單膝跪地,恭敬地道:“陛下,臣韓枭歸來,特來向陛下禀報。”
楚赢見狀,微微一笑,伸手扶起韓枭道:“韓統帥,無需多禮。你在外辛苦了,快說說,你此行有何收獲?”
韓枭站起身,神色凝重地道:“陛下,臣此行前往聯軍中,秘密探查情況。我發現,姜雨亭、白應輝以及王雪關三位将軍,皆是忠勇之士,他們各自率領的部隊,紀律嚴明,士氣高昂。臣認爲,這三人可堪大用。”
楚赢聽後,點了點頭道:“朕就知道,他們三人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你此次能親眼所見,朕也就放心了。”
韓枭又道:“陛下,臣在聯軍中還發現,北元的軍隊雖然數量衆多,但士氣并不高昂,且内部矛盾重重。臣認爲,這或許是我們可以利用的地方。”
楚赢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光芒,他沉吟片刻後道:“韓統帥,你帶來的消息對,朕來說非常重要。不過,朕現在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要交給你。”
韓枭一聽,立刻挺直了身闆,恭敬地道:“陛下請吩咐,臣定當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楚赢滿意地點了點頭,嚴肅地道:“朕要你即刻帶領劫司侍衛,再度前往北元,探查一下其國内的實際情況。”
“特别是要弄清楚,他們内部的矛盾到底有多大,我們是否有可能從中找到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