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怎麽了?”她的好友李明走進房間,打斷了她的沉思。
“我在研究這本古籍,但總覺得乍一看沒有問題,深挖後卻又有些說不清的感覺。”吳靜靜喃喃道,指着手中的書。
李明湊過來,“讓我看看。”他接過書本,翻動幾頁,眼神在字裏行間遊走,“确實,表面上很普通,可總覺得少了點什麽。”
“對,我也是這個感覺。”她不由得松了一口氣,終于找到一個志同道合的人。“你覺得會不會有隐秘的内容藏在其中?”
“很有可能。”李明的眼中閃過一絲光芒,“古籍中常有這樣的技巧,利用字詞的隐喻、排列組合甚至是特定的字體來隐藏信息。我們需要更仔細。”
吳靜靜點頭,開始分析書籍的結構,“這種書往往打開後會有一些字詞出現偏差,我來試試找找看。”
兩人一起開始仔細檢查古籍,逐字逐句地閱讀。吳靜靜注意到其中一段文字行距不均,便問道:“你看到這段話了嗎?爲何這幾行的間距會如此特别?”
李明微微一怔,盯着那段話,随即搖頭:“看似沒有特别的地方,但或許可以嘗試用不同的角度看看。”
他們決定用不同的音調朗讀這段文字。吳靜靜清晰的聲音自然流暢,李明則嘗試用低沉的語調。突然,李明的眼睛瞪大:“停!再讀一次那句結尾。”
“什麽?”吳靜靜停下,仔細聽着。
“那個‘似水流年’的‘水’字,在這裏的寫法多少有些不同!你看下方少了一點!”李明指向頁末,那裏寫的字有些模糊。
“真的!難怪我覺得這一段充滿了暗示。”吳靜靜心中暗喜,“快點記錄下來,可能這是關鍵。”她快速拿出筆記本,書寫下這個發現。
李明随即打開手機,拍下這一頁,讓這細微的差别永存。這時,吳靜靜突然想起了什麽,問道:“你覺得這是否與書中提到的某些典故有關?”
“有可能,”李明點了點頭,“我們可以先找找看關于‘似水流年’的相關文獻,或許能找到解密的線索。”
二人先是翻開桌上的資料,查看相關的文獻,随後又開始調出古籍統計的數據,整整一個下午,他們的讨論從書本延續至桌邊的一堆資料,閃爍着智慧的火花。
“這裏面還提到一個‘水月鏡花’的典故,水與光影的結合也有其深意。”李明突然提出。
吳靜靜思索片刻,眼神一亮:“這就能解釋爲何隐含的字要用水作爲媒介,這完全可以理解爲即使是表面平靜,卻反射出潛藏的信息。”
李明再次翻閱目錄,“而且很有可能這些隐秘的字詞和書中其它段落呼應,造成平面與立體的交錯印象。”
“我們需要更多的對比,”吳靜靜說,打開另一部古籍,準備梳理相似的段落。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思維碰撞不斷,幾乎是瘋狂而愉快地讨論着。
“這邊這句‘月照大江流’似乎也不簡單。”李明忽然說道,“如果是将水替換爲月,那所以之前的段落可能也有類似的結構。”
“是的,非常有可能!”她興奮地點了點頭,兩人開始激烈地讨論更廣泛的隐喻與典故。這種交流讓兩人意識到如何用更深邃的角度去理解這些古老的書籍。
傍晚的陽光透過窗簾灑在桌面,他們的身影被拉長,卻絲毫不在意時間的流逝。書局的門外已經關上,甯靜的氛圍讓他們感到無比自在。
“有沒有覺得,這本古籍仿佛在跟我們對話?”李明忽然說道,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探尋的光芒。
“是的,雖然沒有聲音,卻有着無形的觸感。”吳靜靜輕聲回應,目光投向窗外的樹影,似有所悟。
“我們真的該有個計劃,繼續下一步。”李明認真地說道。他清楚,二人已經在這段旅程中越走越深。
“我想,明天我們可以找一些專家,亦或是更有見識的人來一起讨論。”吳靜靜提議,“聽聽他們的意見,說不定會有更多的啓發。”
李明欣然同意:“好主意,或許能找到更多的線索。今天的讨論讓我覺得,我們已經摸到了這本古籍的邊緣。”
二人心中都燃起了一把探求真理的熱情,随着夜幕的降臨,他們對古籍的追尋變得更加堅定。與此同時,一股玄妙的氣息,在書頁之間輕輕流淌,仿佛在召喚着他們更深的探索。
接下來的日子裏,他們每晚都在一起研究,把收集到的各類資料進行梳理,李明甚至開始學習一些古籍鑒定的基礎知識,以便更有效地協助吳靜靜。
“靜靜,你有沒有想過,其實這本書的作者或許也在某處,像我們一樣在尋找答案。”某個夜晚,李明忽然問道。
吳靜靜愣愣地看着他,“你是說,作者可能有意留下一些線索?”
“确實有這種可能。古代許多文人都會把自己的思想生命藏在字裏行間,在我們不經意間。或許這個過程像是一場追逐,那些未被揭露的秘密就像沉寂的星辰。”他神情流露出一種崇敬感。
這些讨論讓兩人的感情愈發堅定,也令他們在古籍的海洋中如同并肩而行的船隻,互相扶持,共同探索。
“李明,我對這本書的情感越來越深了,仿佛它正在向我們傾訴。”吳靜靜擡頭望向窗外,眼中閃爍着堅定的光芒。
“是的,這不僅是一本書,它承載了曆史,也寄托了智慧。”李明回應道,心中充滿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