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比冬天又大了一圈,和已經村裏的大鵝一般大,尤其是兩隻雞腿極爲健碩。張小峰肚子餓時,便盯着那兩隻雞腿流口水。
不過要是被張小灰發現,便會跳起來,用嘴啄張小峰的頭發,估計是它身上沒毛,也不喜歡别人有毛吧。
兩隻爪子烏青,前緣鋒利如精鋼。尖嘴也是烏黑黑,泛着幽光。有它在一邊,師徒倆也免遭蛇鼠蟲蟻的打擾。他最愛的便是毒舌。鋼爪死死按住蛇頭,而後迅疾如電将蛇膽啄開。細細品味之後,在将蛇肉吞掉。
這些天張小峰晚上打坐之時,時常看到史道長擡頭遙望西北夜空,這幾日臉色愈發嚴肅。
這天早上史道長終于開口了。今日便下山吧。收拾好東西,師徒倆便下山了。
走了半天,張小峰發現走的便是來時的路,心中奇怪師父怎麽往回走了。不過師父沒說話,他便默默的跟在後面。
走了兩天轉頭向西,張小便忍不住了:“師父,咱們是不是朝着茅山走?”
史道長點點頭,便也不再說話。
從杭州府到茅山也就是兩日路程。師徒二人速度很快,第二日中午便已經到了茅山腳下,史道長直接上到大茅峰萬福宮的道院。
張小峰上次來過,這裏是師爺紹真人的道院。心中不禁嘀咕:“難道時候夜觀天象,師爺有事?”
史道長進了院子,一言不發的立在院子中靜候,不多時小道童出來,走過來輕聲說道:“掌教真人在小憩。師叔你過會再來吧”
史道長搖搖頭,輕聲道:“等師父醒了,我再進去。”
快到申時,房中才響起紹真人的聲音,“懷仙來了,怎麽不把我叫醒。”
小道童立在一邊低頭不語。
“幾時來的?”
“師叔午時二刻便在院中候着了。”
“快請進來。”
小道童這才奔出來,将史道長請進去。
張小峰在後面偷偷瞧着,師爺的氣色比上次見差了許多。這才明白師父爲何這麽急着趕回來。
紹真人靠在椅背上,比半年之前清瘦了許多。
史道長跪在紹真人跟前,握着他的手。手,眼淚止不住的溢出。
紹真人也仔細看看史道長的臉上,而後笑着說道:“心性修的還不夠,這點事還沒有看開麽。修行圓滿,不過是換個地方罷了。”
史道長低頭拭掉眼中淚水:”弟子知道,隻是不能常常陪伴師父左右。”
“還有些日子,你便留下陪我幾日。”
紹真人又盯着史道長看了一眼。閃過一絲喜色:“懷先,你突破了?”
史道長點點頭,紹真人長舒一口氣,臉上嚴肅了許多,接着說道:“茅山上清宗已經在危急存亡之秋。”
此話一出,史道長與張小峰都是一驚,低聲問道:“師父,此話何意?”
紹真人讓二人坐下,并讓道童去沏壺茶來。接着便開始從頭說起來。
“這天下正統便是儒釋道三教。可是這教哪個爲尊呢?”
張小峰看了史道長一眼,心裏暗暗說道“自然是我道教。”隻不過他可不敢開口。
“自漢代獨尊儒術以來,儒家開始興盛。”
“兩漢魏晉以來,還是士族爲尊,爲官者考校德行,須得舉孝廉,士家大族才能做官。那時多少道門名士入朝爲官。”
“我陶弘景祖師便被稱爲山中宰相。隋唐以來讀書人搞出科舉,便把持了廟堂。哪怕道教門能人輩出隻能做些風水堪輿之事。也就是我上清十二代祖師正一先生司馬承桢受朝野崇敬。”
“唐末亂世佛家宣揚今生受苦,往生極樂在民間搶了不少香火。人吃五谷雜糧,神吃香火供奉,長此以往何以爲神!”
“佛法講衆生平等,人人都可成佛。吸引了多少愚夫愚婦。不過是供奉之源,苦了自己,肥了佛祖,何以曆朝多有滅佛,便是連皇帝都家産都要占了。”
“儒家占了廟堂之高,佛門占了信仰之衆。隻有我道門如幽谷芝蘭,孤芳自賞。”
“此道門之危一。”
張小峰聽師爺這麽一說,便想起來和尚對誰都說可以成佛,沒成便是心不夠誠。
道人收徒須看你生辰八字合不合,沒緣分的别來湊熱鬧。
所以這和尚越來越多,道士越傳越少。
紹真人歇了會,喝了口茶,又繼續開始說。
“曆來有南張北孔之說,佛家是外來的和尚暫且不表。”
“這儒家以衍聖公傳襲一千多年。曆朝曆代都是尊崇有加。孔子便是儒家的神,稱爲聖人。”
“道門則是以張天師血脈爲尊 。這數千年間起起伏伏。”
與儒家不同,衍聖公隻要是孔子血脈便可,就如台上那泥塑神像一般。曆代天師則掌握法箓,道法,秘術。一旦不測,傳承則斷矣。誰也不能保證,代代生兒子,還能個個練法術。
一教興亡系于一人之身。
此道門之危二。
當年祖天師在蜀地,分二十四治,政教合一,何等風光 。
本朝雖以道教爲國教,但是太祖卻在各天師府設提舉署,各派分設靈官。張天師便隻是名義上的提舉天下道門事。
道門是三清之道門? 還是帝王之道門?
此道門之危三。
去年去天師府授箓,張小峰便聽其他道友說,張天師也得去大上清宮坐堂,與衙門的官兒無二。教内之事很多便是靈官做了,不需要經過張天師。這度牒還得交僧道錄司審核,就是是不是道士的官府說了算。
“道門曆來如一團散沙,不僅僅有正一全真之分。”
“正一内部,天師,上清,靈寶,淨明 ,神霄,北帝等等派系繁雜,難以統屬。”
“就是天師道内部,便還有南北天師道法統。
“全真則是五祖七真一脈相承,各派也是互爲兄弟。其心齊也。”
“道門盛非正一盛,原本這洞天福地恐怕多半以後要被全真占了。”
“此爲正一之危也。”
“這幾代天師都算有爲之主,尤其現任第四十八代天張彥頨也早就看清弊病所在。”
“恰巧天賜良機,本朝聖上潛心修道以求長生。”
“張天師便想一統正一再謀廟堂之事。與各派掌教也商談多次,一直沒能統一意見。”
“此爲上清之危于外。”
“茅山這幾代掌教卻一直以恢複上清宗壇爲己任。”
“但是三宮五觀現在想法不一,有些便想着合在一處。有些還是想着獨立。”
“但是隻要我在一天,我便不能忘記曆代祖師之遺訓,複我宗壇。”
“但是我的時間不多。恐怕我羽化之後,上清宗各宮觀各自爲政,最後鬧了一個分崩離析。”
“此爲上清之危于内。”
“若真如此,我如何去見曆代祖師啊。”
“眼下曆代先師不薄于我,讓你跨過了這道門檻。我們便多了一分助力。”
“懷仙,原本你未入虛境,便不能參與其中。”
“宗門中大事均由禹餘天決斷。”
“師父,何爲禹餘天?”史道長之前也并未聽說這個
“便是由各宮觀住持,宗門掌教,長老組成,以決斷上清宗大小事宜。以上清境禹餘天爲名。”
“三宮各有三個名額,五觀有兩個,其餘地方上清宮觀一共五個。共三十個名額,入禹餘天必須要晉入虛境。”
“掌教一人有三票,共三十三票,取三十三天之意。凡上清重大事宜,須超過二十一票,方可通過。”
“可是……師父,我又被他們逐出茅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