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在一旁附和着,臉上露出一絲苦笑,他補充道:“楚王本想通過放棄戰争來換取和平,但沒想到最終卻賠了夫人又折兵。這或許就是命運的捉弄吧。”
正當他們沉浸在感慨之中時,戲志才突然打斷了三人的談話,他神情嚴肅地提醒道:“三位将軍,你們的家人已經被秘密送往秦國了。現在我們身處之地離吳軍大營隻有區區二十裏,處境十分危險。我們不能在此地久留,必須立刻動身離開。”
甘甯皺起眉頭,思索片刻後提出了一個建議:“戲先生,周瑜這個人詭計多端,一定會在當陽附近設下重重陷阱。我認爲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之,選擇沿江直下,然後再從廬江一帶北上。這樣可以避開敵人的耳目,增加我們安全撤退的機會。”
戲志才聽後,沉默了一會兒,覺得甘甯的建議有一定的可行性,于是果斷決定采納這個方案。
衆人開始行動起來,沿着小路向東前進,小心翼翼地繞過了吳軍大營。随後,他們迅速趕到烏林港口,登上了早已由秦國情報部門準備好的商船。
船隊順着江水向下遊駛去,與逆流而上的吳國水軍擦肩而過,沒有引起對方的注意。
吳軍大營,周瑜看着一臉疲憊的孫策,忍不住提醒道:“大王,您肩負着整個吳國的重任,還請務必保重身體啊!”
孫策強打起精神,看向周瑜問道:“公瑾,可知道劫走黃忠的是什麽人?有沒有什麽消息?”
周瑜無奈地回答道:“回大王,據我軍士兵描述,爲首之人乘坐一輛特制的四輪車,手持羽扇,頭戴綸巾,這與齊國丞相諸葛亮的風格特征非常相似。不過他身邊的護衛看起來有點像白馬銀槍趙子龍,臣一時間也有些摸不着頭腦。”
孫策突然開口說道:“公瑾有所不知,齊王劉備稱霸一方後,由于子嗣艱難,導緻人心不穩。爲了鞏固自己的王權,他收養了羅侯寇氏的核心成員寇封爲義子。雖然沒有正式确立其世子的身份,但已經告祭宗廟,并将其改名爲劉封,齊國的文武百官都尊稱他爲大公子。”
周瑜皺起眉頭,疑惑地問道:“大王,不知那劉封擅長何種兵刃?”他覺得這個問題至關重要,因爲了解敵人的武器和戰鬥風格,可以更好地制定戰略。
孫策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冷笑,語氣輕蔑地說:“哼,那小子一向喜歡模仿秦國的龍膽将軍趙雲。”他似乎對劉封的行爲頗爲不屑。
周瑜聽到這裏,眼中閃過一絲恍然,随後緩緩地說:“看來這就對了,好一個齊王劉備,居然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諸葛孔明,我周公瑾與你這村夫誓不兩立。”他的聲音充滿了憤怒和決絕,仿佛要将諸葛亮碎屍萬段。
然而,周瑜雖然憤怒,但卻無法立刻采取行動,因爲距離太遠,他隻能眼睜睜地看着事情發展,心中的怒火愈發旺盛。
就在這時,一名王府鐵衛匆匆趕來,向孫策禀報:“啓禀大王,水軍統領董襲将軍已經抵達,正在等候召見!”
孫策一聽,頓時精神一振,立即下令:“傳!”他知道董襲的到來意味着他們有了更多的力量來應對當前的局勢。
很快,董襲進入王宮,觐見吳王孫策。按照規定,他行了君臣之禮後,便上前拜見周瑜。
周瑜急切地問:“董将軍,水軍來了多少人?”他需要确切的數字來評估自己的實力。
董襲恭敬地回答:“回都督,十萬水軍,三千艘戰船均已入港,随時可以執行任務。”他的語氣堅定而自信,顯然對自己的軍隊充滿信心。
周瑜滿意地點點頭,接着下達命令:“很好,傳我命令:封鎖樊城至柴桑的江面,不許任何人渡江北上。”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切斷敵人的退路,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壓力。
董襲離開之後,孫策忍不住的歎道:“公瑾,我剛剛收到消息:董卓擊敗了涼王馬超,重新掌控了雍州,西涼軍主力盤踞潼關,對洛陽城虎視眈眈;秦國也消化了整個河東之地,秦王秦子玉更是在孟津關屯兵兩百萬,随時準備渡河南下,攻略帝都。趙王袁紹搶占河内;魏王曹操令夏侯淵占了虎牢關;淮南王袁術重新控制了武關。”
周瑜皺着眉頭,無奈地說道:“大王,如今局勢混亂,各方勢力都在觊觎帝都。我們吳國地處江南,與這些紛争相隔較遠。不過,這也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可以專心發展自己的勢力,不必卷入這場混戰之中。”
孫策沉思片刻後說:“公瑾說得有道理,但我們不能坐以待斃。雖然吳國暫時遠離了帝都的争奪,但我們必須保持警惕,密切關注局勢的變化。同時,我們也要積極拓展領土,增強自身的實力。”
周瑜點頭表示同意:“大王所言極是。我們可以先集中精力攻略交州,擴大吳國的版圖。這樣既能增加資源和人口,又能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此外,我們還需加強軍事訓練,提高軍隊的戰鬥力,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挑戰。”
孫策目光堅定地說:“好!就按公瑾所說的辦。我們要抓住這個時機,迅速發展壯大吳國,爲未來的競争做好充分準備。”于是,吳國開始了一系列的行動,全力攻略交州,加強國内建設,提升國力。
孫策在深思熟慮後,決定将軍隊轉移至南海地區,全心全意地緻力于攻克交州。然而,楚王劉表早就将交州視爲自己的後花園,并認爲孫策年輕稚嫩、經驗不足,于是派遣侄子劉磐進攻長沙,并任命張仲景擔任長沙太守。面對這一情況,孫策感到十分無奈,但他還是做出了應對措施,命令周瑜前往柴桑訓練士兵,以威懾長沙一帶的楚軍。
周瑜提出建議:“大王,楚國如此咄咄逼人,我們必須采取反擊行動。我建議大軍駐紮在柴桑,首先讨伐夏口的楚軍。”孫策接受了這個建議,并下令由周瑜負責統籌伐楚的大計。
周瑜領了旨,立即開始向柴桑聚兵。
荊州世家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不斷的向夏口增兵。
吳楚相持愈演愈烈,大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