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架山由三座較小山峰連成,中峰較兩邊山峰高出幾十丈,形似筆架而得名。筆架山總高一百餘丈,圍延十裏,面向仙墊山呈半環狀而立,距仙墊山兩裏有餘,兩山之間是肥沃的水田。仙墊山中峰形似虎頭,兩側山峰成環抱狀前伸,酷似虎爪,山後流過的那花河形似虎尾。從遠處高山看仙墊山,象虎,也似一個座墊,故稱其爲仙墊山或白虎山。仙墊山比筆架山高出幾十丈,總高一百五十丈上下,圍延十多裏。兩座山除了形狀差異,最大的不同點,是筆架山上滿是樹木,古樹參天,而仙墊山上貼滿草皮,色澤斑駁,不長一棵樹木。如此迥異的景色處在一起,絕非人力能爲,肯定是自然形成的。總體望之,筆架山似是一個筆架擺在課棹上放在仙墊山面前,仙墊山如人坐在座墊上在聆聽課讀。
對于這兩座山的來曆,有着神奇的傳說。傳說在遠古時期,有一個文仙大能路過此處,開辟這方地界與另一位仙友鬥文,并賭約誰輸誰就留下仙器以興當地文風。後來仙人留下了一個筆架和一個座墊,最後兩個仙器就化成了筆架山和仙墊山。奇怪的是,筆架山雖然不高,遠看是長年霧氣纏繞,登臨卻是清爽異常,看不見一絲霧氣。這個世界沒有人見過仙人,人的最大能力也就是将武功修煉到天境,達到天境之後,人就有浮空移動之力,但要想有仙人翻江倒海之能,那是不可能的事。
筆架山面向仙墊山的山腳處,有一個半丈有餘深不見底的水井,井水深藍,長年溢流不絕,傳說這口水井是一條金色大黃鳝的洞口。這條金鳝大如水桶,長有逾丈,通體金黃,力大無窮,誰都不敢去捉它。井水甘冽清甜,無論怎樣幹旱,井水從不斷流。都說這口井連通整座筆架山,是先人潤筆時不小心滴墨而成,而仙器化成筆架山後,那支仙人用過的筆就變成了這條金鳝,守護着筆架山的仙氣。還有人說,鳝洞通到筆架山頂,筆架山上的霧氣就是金鳝噴出的。
筆架山方圍十裏,山上有沒有山洞,至今也沒人能找到。還有的說,筆架山腳的這口井洞,可通仙墊山背後的那花河,有人曾經看見有一條很大的大蛇(金鳝)在那花河遊動,體态優美,就像是在籃色的紙面上行筆疾書一般,甚至在那花河的石壩上上蹿下跳。一丈高的石壩都能遊動如常。
關于筆架山的傳說還有很多,除了遠看霧氣近看無的怪相之外,諸如月圓之夜筆架山會動,夜深人靜時,有仙人坐在座墊(仙墊山)上将筆放在筆架山上,每到一定時日筆架山會自動縮小等等。總之就是說,筆架山就是一件仙器,誰擁有誰就能成爲了不起的人物。此話說來不虛,自從楊家先祖選擇仙墊山做祖墓之後,楊家在第四代就有人中了進士,曆代有人不斷的中舉人,中秀才更是數不清,文筆确實茂盛。近代楊家雖然無人中進士,但是楊綿健幾兄弟及其父輩們都是遠近聞名的舉人和文人。
早在楊家先祖時代,楊家就以筆架山和先墊山爲中心,方圓三十裏以内用高有兩丈的鐵靈木樁圍成了楊家禁地,隻留一個大門供人進出,并派有專人值守。現在的筆架山上,樹木蔥蔥,松濤陣陣。山上龍眼果,荔枝果,柑桔果,番石留,枇杷果,野石榴果,野山桃,野楊梅,牛甘果,稔果等等,應有盡有。一到果子成熟期,滿山都飄着果香。各種知名或不知名的野獸,随時可見,偶爾還會有兇獸竄入,會被值守人打殺。
筆架山雖然隻有百餘丈高,但山勢陡峭,楊家嚴禁登山,所以筆架山還處于原始狀态,非常的幽靜。對面的仙墊山卻不然,整座仙墊山貼滿草皮,青黃斑駁,如老虎皮毛一般。山上棵樹不長,楊家祖墓就安葬在仙墊山的虎頭峰上。墓堂分兩重,第一重供人活動和歇息,第二重是墓堂和墓穴,是專供祭拜祖先的地方。仙墊山最高峰是中間的虎頭峰,高一百五十丈,在虎頭峰上百丈高的地方,有一塊百丈闊的坡地就是楊家祖墓所在地。進了禁地大門,一條小路從左邊蜿蜒向上可達墓地,大門邊有兩排房子,是值守人的住房。
筆架山和仙墊山之間是農田,水田都是黑油土質,十分肥沃,禁地内的水田是楊家嫡系主要的田産,約有百多畝,楊家嫡系大部分糧食都産自這裏。仙墊山後約一裏處,是那花河流經的地方,有一段河流就在楊家禁地内,成爲楊家的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