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兵部二十餘萬人,從南域浩浩蕩蕩地來到了晉山師部範圍。
晉山師部這邊除了任由方寒随意挑選族地,還有“借”給他們的那些資源,其他的都是按照同等部族遷徙的标準進行。
二十萬族人,近七萬戰士的青石兵部,在人口方面最多能按照中位兵部的标準。
但是論實力,他們又遠超一般的中位兵部。
方寒等幾位真魂境強者的存在,讓青石兵部的真正戰力,超過晉山師部九成以上的上位兵部。
因而晉山師部提供的三個地方,都是按照上位兵部的水準給的。
其中可能會有一些麻煩,隻不過司馬晨他們都沒提起。
若是這點小麻煩都解決不了……有那幾位坐鎮,不可能解決不了的吧?
當整個青石兵部的飛舟,齊齊降落在大峪山南側時。
此處大地上已經立起了一片片青石屋。
在出發的時候,方寒便拜托司馬晨帶一艘飛舟,先行出發。
飛舟上,坐的是青石兵部八位融魂境長老,外帶所有的淬骨境戰士。
之所以是八位,那是因爲張大帆在方寒上次去晉山的時候,終于下定決心投進青石兵部内。
當老八就當老八吧。
他們的目标就是盡快趕到大峪山南部,先粗略建起足夠二十萬人居住的住宅區。
此次遷徙足足進行兩個月,他們先遣部隊兩千人,先到了一個半月。
這兩千人,八位融魂境,五百淬骨境,剩下的都是煉血境。
以他們的力量,一個半月的急趕慢趕之下,倒是勉強将住所搭了出來。
此次遷徙,對青石兵部來說,是史無前例的大事件。
龐大的人口,也出了不少問題。
路上有近百老弱老死、病死,不過好在也新生兒更多,大概在一百五左右。
當一個二十萬人部落的家,小蝶最近這段時間那是半點兒沒閑着,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會更忙。
司馬晨等人幫着青石兵部把人、物全部帶到之後,便徑直離去。
餘下的功夫,都是青石兵部自己的事情。
修建族主大殿、觀想殿等各種建築,規劃住所,組建防禦工事。
當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那就是修築城牆!
畢竟也是去過萬化王城的人,一路上方寒見過的城池,也都讓他極爲心動。
最重要的是,吳溫柔招來了一個陣法小隊。
以他的地位,從晉山陣道部抓幾個人出來,算不得以公謀私。
她準備帶着這批陣法師,構建一座護族大陣。
修築城牆的事,主要由方寒跟胡妙妙、陳霜三人負責。
她們兩個負責開采巨石,每一塊都必須做到長度、高度、厚度都在三丈的樣子。
材料獲取也簡單,大峪山連綿數千裏,要多少石材都極爲充足。
護族長老他們五大真魂境強者,都是各司其職。
底下的長老、戰士們,也開始組織種植、畜牧、狩獵等一系列的重建。
包括那些新入族的千餘年輕天才,在确保修煉時間的同時,也會大量投入兵部的建設中。
……
此時大峪山周邊的數座兵部,也都得到了青石兵部遷徙而來的消息。
幾乎所有兵部,都在這一刻生出了一種名爲不滿的情緒。
大峪山南側的這片方圓千裏的大地,靈氣充裕、兇獸野獸等資源也很多。
是一個狩獵的好去處。
最重要的是,它背靠大峪山,大峪山中的資源更加豐富。
隻可惜,各族雖然對這片地域虎視眈眈,卻一直沒有誰能吃得下。
幾乎在同一時刻,周邊的三大兵部,都在召集人馬。
那些去到天路征戰的戰士,也被他們召回。
有晉山師部的命令,他們不會對這個名爲青石的兵部發起大規模攻伐。
但是作爲此處土生土長發展起來的部落,他們對這個新部落,也是興趣極大。
人族部落之間,互相征伐的情況并不罕見。
隻不過一般來說,彼此之間很少有“滅族”一般的死鬥。
一些摩擦、比拼,甚至是互相蠶食,也都是正常現象。
青石兵部從一個中位血部成長到如今中、上規模的兵部,可不是靠自己生産。
二十幾年的功夫,怎麽都不可能從幾千人,發展到二十餘萬人口的程度。
其中最大的人口來源,其實就是蠶食、吞并其他部族。
隻不過青石部跟其他部族的成長方式,略微地還是有那麽一絲不同。
青石兵部雖然也在吞并其他部落,可實際上絕大多數的部族,都是自發地投奔青石兵部而來。
……
時間一晃,就是三個月。
每天看着那位護族長老,淩空搬運那恐怖巨石,最初的他們,是既害怕又羨慕。
方寒一開始每次都會帶回四塊巨石,後來隔一段時間就會加一塊,到現在他每次回來,都會帶回八塊巨石!
方寒打算圍攏的區域,方圓二十裏。
他首先修築的,是部落正前方的城牆。
三個月的時間,他已經堆起了一座三丈厚,高九丈,長達三十裏的巨牆。
幾乎要達成一半的工程。
既然把青石兵部帶到了大峪山,方寒遲早都是當甩手掌櫃。
但并不是現在!
他搬運巨石,其實也是在錘煉自己的戰氣。
三個月下來,他沒有真正修煉過。
光是搬運這些巨石,他周身戰氣的凝練度,神魂之力的掌控度,都在迅猛提升。
三個月前,他一次隻能帶回四塊巨石,眼下卻已經能帶回八塊。
這便是他戰氣凝練、神魂之力掌控度的提升。
隻是到了這一步,方寒發現想繼續提升,靠這種方式已經意義不大。
而在大峪山内,胡妙妙跟陳霜二女,早就已經把需要的巨石,開采得差不多了。
于是乎,接下來半個月,他們三個一起行動。
利用自己的氣海空間,方寒一次就能運過來數百上千塊巨石。
再加上胡妙妙二人的幫助,總共花費三個半月的功夫,青石城初步建立成功!
青石城内,一座座各式風格的石屋、木屋。
各種閣樓、建築也在飛快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