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一百分!
“華盛頓郵報”,一百分!
“名利場”,一百分!
“芝加哥論壇報”,一百分!
滿分,滿分,滿分持續刷屏,好評浩浩蕩蕩地引爆市場。
“芝加哥太陽報”,羅傑-艾伯特也毫不例外地送上贊譽。
“如同大衛-裏恩(David-Lean)一樣,電影在成就恢弘史詩的同時依舊沒有丢掉人性微光,并且以一種偉大的方式重新提醒我們,一部偉大的動作電影不是簡簡單單的摧毀爆炸建築,而是通過場景和畫面的調度深深帶來視聽震撼,感受到靈魂深處的轟鳴。”
一百分!
全面好評,贊譽井噴。
不是簡簡單單的好評而已,清一色的滿分絕對壯觀。
難道——
安森又成功了?
不,羅素-克勞。
上述狂熱贊譽全部屬于“怒海争鋒”,迎來一片歡呼。
繼“美麗心靈”、“角鬥士”之後,羅素領銜主演的電影迎來贊譽三連擊,眼前的盛況絲毫不遜色于“角鬥士”上映的景象,見證羅素演員事業的巅峰。
難怪!
難怪二十世紀福克斯如此信心滿滿,顯然内部試映的好評如潮堅定他們的判斷,對這部作品充滿期待。
他們瞄準票房,他們瞄準奧斯卡,他們準備橫掃假期檔,票房和獎項兩手抓,并且兩手都要硬。
不要忘記了,“指環王”、“角鬥士”這一類史詩類型電影正是最近兩年最爲炙手可熱也最爲備受矚目的作品,“怒海争鋒”對标的競争對手不是“加勒比海盜”,而是票房全面橫掃的奧斯卡最佳影片。
果然!
一登場,“怒海争鋒”橫掃好評。
二十世紀福克斯:就算“蝴蝶效應”首映式的小花招再新奇,那又怎麽樣,最後還是要拿實力說話。
實力,确實是實力,羅傑-艾伯特居然直接拿大衛-裏恩做标杆稱贊彼得-威爾和羅素-克勞的此次合作——
大衛-裏恩,英國導演,“桂河大橋”、“阿拉伯的勞倫斯”、“日瓦戈醫生”、“相見恨晚”等等傳奇經典的導演,兩座奧斯卡最佳導演小金人、金棕榈和金熊得主,被譽爲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導演之一。
毫無疑問,羅傑-艾伯特完全沒有掩飾自己對“怒海争鋒”的喜愛,一百分滿分也不足以表達他的熱情。
而且,這依舊不是全部。
四十二家媒體,三十四個好評、七個中評以及一個差評,壓倒性的贊譽,最後媒體綜評八十一分。
所以,“八十一分”,這到底是什麽水平?
橫向對比羅素-克勞自己的作品。
“角鬥士”,六十七分。
“美麗心靈”,七十二分。
一目了然!
羅素在好萊塢闖蕩出一片天,票房和獎項雙豐收,并且還在持續上升,依靠“怒海争鋒”的爆發瞄準更高目标,他已經準備好迎接事業的全新突破了。
轟,轟轟轟。
一片震撼!
“怒海争鋒”上映之前,二十世紀福克斯内部風聲一片喜色,業内人士已經預見電影可能迎來爆發;但沒有想到,居然如此爆發,絕對堪稱今年頒獎季的頭号種子,以摧枯拉朽的姿态橫空出世。
“蝴蝶效應”,危矣。
在檔期安排出來之後,業内人士就已經是一片驚呼聲,爲“蝴蝶效應”捏一把汗,不敢相信新線影業居然選擇和“怒海争鋒”正面對抗,情況不妙。首映日當天,“蝴蝶效應”好不容易通過安森的奇思妙想扳回一城。
根據不完全統計,當天“怒海争鋒”采訪環節結束之後,至少有一百名記者離開中國劇院前往威爾榭劇院,甚至二十世紀福克斯也能夠真實感受到記者的流失,以至于首映式結束之後引發諸多讨論。
盡管二十世紀福克斯信心滿滿,盡管羅素志在必得,但依舊沒有人能夠小觑安森的強勢崛起姿态。
然而,這股“熱潮”,僅僅持續了不到十二個小時。
先是各大新聞媒體娛樂版頭條,“怒海争鋒”強勢洗版,随後又是“怒海争鋒”媒體綜評喜訊連連。
羅素-克勞,确實是志在必得!
那麽,“蝴蝶效應”呢?
甚至媒體記者們都開始擔憂起來,粗粗掃描一番“蝴蝶效應”的媒體綜評——
情況,不妙。
媒體綜評,各大媒體的影評先後順序往往存在差别。
簡單舉例,“怒海争鋒”和“蝴蝶效應”首映式同時舉行,羅傑-艾伯特分身乏術,他隻能前往一個首映式,至于另外一部電影就隻能等待電影公映之後再觀看,然後再更新影評了。
當然,“芝加哥太陽報”這樣的媒體不可能隻有一名影評人,他們依舊能夠派遣另外一名影評人出馬,和羅傑兵分兩路,分别觀看兩部電影的首映,但第一時間更新的媒體綜評就不是羅傑-艾伯特了。
如果羅傑對另外一部電影感興趣,他依舊可以等待電影公映、依舊可以在自己的專業影評網站發布評論,但這些評論都不會影響到媒體綜評了。
此次,情況略顯特别——
“芝加哥太陽報”并沒有另外派遣影評人前往“蝴蝶效應”首映。
原因非常簡單,羅傑個人對“蝴蝶效應”感興趣,他先觀看“怒海争鋒”,之後還是會觀看“蝴蝶效應”。
“芝加哥太陽報”就沒有額外派遣影評人前往現場。
如此一來,“蝴蝶效應”第一批媒體綜評公布的時候,就沒有“芝加哥太陽報”,羅傑還是優先選擇了“怒海争鋒”。
正是因爲如此,“蝴蝶效應”的第一批媒體綜評隻有二十三個。
遠遠遜色于“怒海争鋒”,幾乎相差一半。
這一個小小細節就能夠看出來,兩部電影在媒體之間的熱度和重要程度,存在一個明顯的差距。
出師不利。
這件事發生在正當紅的安森身上,着實堪稱罕見,隻能說羅素-克勞的聲勢毫不示弱,再加上二十世紀福克斯的果斷出手,最後成功壓制住了安森——
此時,媒體就有話說了:人們一直在讨論安森的市場号召力,現在看來,安森還是根基不穩略遜一籌。
同時,二十三個媒體綜評裏,差評就湧現整整十個。
十個!
足足十個,強勢刷屏,觸目驚心!
一片紅色,不妙,不妙,情況真的不妙,哪怕不需要和“怒海争鋒”比較,如此局面也令人擔憂。
“華爾街日報”,十分,“一段糟糕透頂的人生,一部糟糕透頂的電影。”
“名利場”,二十分,“這就好像收到一盒驚喜情人節巧克力,居然是草味的。嘔。”
“洛杉矶時報”,二十分,“關于混沌理論不成熟的一次探索,對于每一次劇情轉折的呈現、策劃以及思考都如同中學生一般,青澀稚嫩,理所當然,卻經不起推敲。”
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