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震撼,全面沖擊,以至于轟鳴拉着長長的尾音,持續不斷地在耳膜之上激蕩,大腦陷入一片空白。
意外,完完全全意外,百分之百意外。
不要說網友了,就連“滾石”、“公告牌”、“紐約時報”這些權威媒體也全部陷入呆滞,TMZ更是方寸大亂——
如果就連狗仔也沒有能夠探查到任何蛛絲馬迹,這就意味着他們的工作徹徹底底失職,簡直就是羞愧難當。
……鴉雀無聲。
世界,短暫地陷入沉默,人們需要一點點時間好好消化一下。
前腳,安森的作品“大象”入圍戛納電影節。
後腳,安森率領着樂隊八月三十一日分别在北美大陸和歐洲大陸以不同方式但殊途同歸地引爆熱議。
兩件截然不同的事情,卻因爲安森而建立連接,從電影到音樂,以與衆不同的方式展現安森的魅力。
想象一下,年初因爲“貓鼠遊戲”以及頒獎典禮點燃的“安森狂熱”還沒有完全平複,現在依舊在空氣裏燃燒;一個轉身,安森又再次占據大衆視線焦點,并且還是以史無前例、匪夷所思的方式橫空出世。
一直以來,“花瓶”、“偶像”、“夢中情人”這樣的标簽如影随形,正在慢慢成爲安森品牌形象的一部分。
盡管因爲快閃驚喜活動,在這些臉譜化标簽之外,爲安森增加一個時尚标簽,讓個人形象具有棱角,這也把安森和其他偶像花瓶們區分開來,獨樹一幟地成爲目前整個娛樂産業獨一無二的一個标志。
但是,“花瓶”依舊是底色,時尚标簽隻是讓花瓶變得更加特别更加精緻更加好看,卻依舊是花瓶一個。
這次,則不同。
戛納電影節主競賽也好,歐洲街頭巡演引起熱議狂潮也罷,這些全部都是實力的驗證;不靠名字不靠宣傳,僅僅依靠音樂闖入公告牌單曲榜前十,那就更是如此了。
而且,不是一次不是兩次,還是三個重磅輪番登場,一套組合拳讓人應接不暇,刹那間就天旋地轉——
“花瓶”,确定嗎?
不要說主流媒體了,那些權威專家和偏執黑粉也被這一記記連環重拳撞擊得暈頭轉向,找不着北。
所以,安森這是準備一鼓作氣颠覆花瓶偶像标簽嗎?
這……這?
這!
一口氣,差點就要換不過來。
然後,終于回過神來、重新喘息,深呼吸一口氣——
火山,就這樣噴發!
“安森-伍德=八月三十一日樂隊!”
“原來神秘的八月三十一日樂隊背後居然是他!”
“終于等到你了——自‘今夜秀’閃亮登場整整一年以來,那支安森-伍德領銜的樂隊終于帶來首支音樂作品。”
“神秘樂隊?不,安森-伍德的又一次華麗變身。”
“如果你好奇安森-伍德最新消失之後的動向的話……”
各大媒體,頭版頭條,安森全面占據普羅大衆的視線焦點,浩浩蕩蕩的盛況再次迎來井噴狂潮。
正好,現在是淡季,在暑期檔揭幕之前的短暫空檔,缺少勁爆新聞搶占視線,安森再次成功卡位。
其中,“紐約時報”機敏而高明地抓住時代脈搏——
“當人人都在爲安森-伍德缺席奧斯卡而扼腕唏噓之際,這位年輕的演員顯然沒有滿足于自己的位置。”
此時,還有人記得奧斯卡頒獎典禮之前的争議嗎?如果不記得的話,“紐約時報”不介意喚醒記憶。
當時,安森是否出席頒獎典禮的話題引發廣泛讨論,不少人認爲像安森這樣的偶像花瓶肯定不會錯過奧斯卡這樣的頂流場所,不管如何也要蹭蹭流量,話裏話外流露出對偶像演員的鄙夷和不屑。
最後,話題以安森加盟“暖暖内含光”劇組畫上句号,盡管如此,那些冷嘲熱諷依舊不甘地湧動着,對偶像花瓶的偏見和歧視是深深刻在骨子裏的。
然而,現在打臉了。
奧斯卡?
安森從來沒有否認它的價值,但同樣,他也沒有被眼前的短期利益蒙蔽雙眼,始終不曾忘記根本——
作品,才是重點。
又或者說,堅持自己、發展自己、充實自己才是重點,如此一來,什麽頒獎典禮什麽專業肯定自然而然會到來,這比自己持續不斷地大聲嚷嚷爲自己辯解伸冤要聰明多了也有效多了。
現在,安森就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毫無疑問,安森不隻是一個花瓶,那些持續嘴硬用偏見蒙蔽雙眼的聲音再繼續倔強下去隻會暴露自己的愚蠢。
作爲演員,作爲歌手,作爲一個藝人作爲一個二十一歲的年輕人,安森展現自己的睿智和聰穎——
當然,還有才華。
這才是作爲驚人的。
不管接下來發生什麽,“大象”在戛納電影節的前景如何、八月三十一日樂隊在音樂市場的表現如何,安森已經證明了自己。
“……他,值得更多期待。”
“紐約時報”以這樣一種方式爲自己的專題報道畫上句号,尼古拉斯-弗林又又又一次抓住潮流展現自己的敏銳,再次引爆話題,爲安森宣傳造勢。
瘋了瘋了,瘋得徹徹底底,整個北美大陸陷入一片狂熱。
在這一股浪潮裏,“吼嘿”當仁不讓地成爲最大赢家。
盡管略顯遺憾,八月三十一日樂隊依舊沒有發行萬衆矚目的“喚醒我”,那些狂熱粉絲們苦苦等待一年之後依舊沒有能夠等到樂隊發行這首單曲;但“吼嘿”的出色在過去六個月時間裏已經得到證明——
無需贅言。
質量加上流量,“吼嘿”的持續飙升就是毫無疑問的結果。
第二十六周,五。
第二十七周,二。
從第七名到第五名再到第二名,排名一路狂飙。
要知道,在公告牌單曲榜裏,排名越高就越難上升,進入前十名之後更是舉步維艱,不要說繼續飙升了,即使在這裏繼續停留牢牢占據一個位置也格外困難,多少單曲都是前十名一周遊而後就跌出去了。
然而,“吼嘿”還在持續上升——
驚豔表演,繼續帶來贊歎。
所以,下一步呢?
登頂冠軍嗎?
整個北美大陸熙熙攘攘的視線一股腦地洶湧而至,密切關注,無法控制地心潮澎湃起來。
第二十八周,二。
第二十九周,二。
連續三周,“吼嘿”卡在第二名位置上,在整整七個月裏持續排名上升的勢頭,終于迎來了瓶頸。
當然,這不是失敗,和失敗根本沾不上任何關系;但一路狂飙的上升勢頭居然就在冠軍寶座前停下腳步,距離高潮還差臨門一腳,這樣的滋味不好受。
難道……這就是結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