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動和亢奮根本停不下來,恍惚之間,仿佛又重新回到青春歲月,那些熱情那些肆意,仿佛一路狂奔也能夠奔跑到天亮一般,暫時擺脫生活的束縛和現實的禁锢,再次找回自由的感覺。
輕盈的,美妙的,幸福的,放肆的,暢快的。
一切,蒙上一層金色光暈。
即使演出已經結束小半個小時,她們的腳步早就已經離開盧森堡公園,情緒也還是在持續激蕩持續燃燒,稍稍回想一下就忍不住想要尖叫想要歡呼想要……奔跑,在巴黎的大街小巷裏肆意狂奔起來。
這樣的感受,在成年人的世界裏已經許久許久不曾感受到,寶琳幾乎忘記,自己曾經也如此簡單過。
她想要牢牢抓住這樣的幸福。
毫不猶豫地,寶琳就和卡米拉前往唱片行——
她想要購買,她想要珍藏,因爲今天下午的記憶,也因爲她單純喜歡這支樂隊,事情就是如此簡單。
“請問一下,這裏有八月三十一日樂隊的唱片嗎?”
寶琳深呼吸一口氣,花費一番力氣才勉強控制住自己的雀躍和激動,站在唱片行櫃台前,還是忍不住原地輕輕跳躍。
寶琳知道,這樣的動作非常幼稚,不要說大學畢業了,中學畢業以後就再沒有做過如此小女生的動作了;但這一刻,她不在乎,她又找回了那種簡單而純粹的快樂,她不想因爲顧忌别人的視線而隐藏。
站在櫃台裏的店員滿臉困惑:???
從那表情一看就知道,顯然他暫時還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麽。
畢竟,現在還不是社交網絡全面滲透的時代,也不存在什麽熱搜榜了解即時發生的熱點。
但是,這位二十歲出頭的年輕店員開始敬業地給予回答,“在第二個過道裏,以字母‘A’開頭的第三個格子裏。”
“喏,那裏已經有人了。”
短短不到十分鍾時間裏,居然就有第四撥人詢問這支樂隊。
用膝蓋想也能夠猜測到,在自己所不知道的世界裏應該發生了什麽;但問題就在于,現在一時半會也還是無從得知——
心癢難耐。
深呼吸一下,這位店員勉強控制住了自己,其實,他看着卡米拉和寶琳兩個人,正在思考自己是否應該開口詢問一下,外面發生了什麽,爲什麽短短三十分鍾之内,這支樂隊似乎就成爲這個小時的巨星。
然而,話語還在嘴邊打轉,他就注意到兩個人停下腳步雙雙看向上方懸挂的電視屏幕。
唱片行裏,正在播放音樂,電視機則是靜音,循環播放日常新聞而已。
店員跟着望過去,注意到現實屏幕上的字幕,不由用遙控器稍稍把聲音調大一些。
法國第四頻道正在插播新聞。
“……安森-伍德率領的樂隊八月三十一日在盧森堡公園街頭展開突擊演唱會,現場吸引了超過兩千名觀衆,一度引發交通癱瘓,以至于巴黎警方出動……”
畫面上,正是直升機從空中捕捉到的鏡頭。
人山人海。
字面意義上地。
盡管新聞暫時沒有完全弄清楚來龍去脈,剛剛火熱出爐的新聞依舊燙手,記者隻是初步了解情況;但毫無疑問,直升機航拍畫面的震撼和沖擊撲面而來,直接明了地讓巴黎市民感受到了現場盛況。
并且,浩浩蕩蕩地在網絡之上傳播開來。
這次,終于再也“瞞”不住了。
當然,倒也不是說樂隊刻意隐瞞,隻是樂隊一直保持低調一直保持常态,沒有鋪天蓋地地大肆宣傳;一直到現在,八月三十一日樂隊街頭巡演的足迹終于出現在大衆面前,神秘面紗就這樣揭了開來。
熱議,率先在法國展開。
但沒有局限在法國太久,德國、荷蘭、比利時、瑞典等等也加入讨論,八月三十一日樂隊剛剛經曆過街頭演出的城市第一時間蘇醒加入群聊,網友們争先恐後地發表意見。
下一步,西班牙、意大利、希臘、英國的網友們紛紛表示不滿:請問一下,表演沒有涉足這些領地,這到底是什麽意思?
不需要樂隊官方回應,網友們自行給予解答,樂隊歐洲大陸街頭巡演網站這個寶藏,終于廣泛傳播開來。
此時,人們才意識到,悄無聲息地、不知不覺地,樂隊已經巡演那麽多城市,并且始終堅持在街頭巡演;曾經在柏林引起小範圍讨論,随後重新恢複平靜,卻依舊沒有阻止樂隊繼續街頭表演的腳步。
驚奇,贊歎,熱議——
全面引爆,根本停不下來。
如果這是一支獨立樂隊,驚歎歸驚歎,程度可能非常有限,因爲這樣的地下樂隊,在歐洲着實不少,偶爾在酒吧或者音樂節或者其他表演場所引發一千人兩千人的追捧,也根本算不上什麽大新聞。
短暫引發一些讨論一些關注,這也就是全部了。
甚至可能引起真正音樂愛好者們的吐槽:
少見多怪。
然後如數家珍地羅列一堆音樂出色現場出色卻不廣爲人知的樂隊以及值得收藏的專輯,諸如此類等等。
在主流視線之外的地下音樂領域裏,還有一個廣泛而神秘的世界,隐藏着數不勝數的精彩寶藏。
沒有必要大驚小怪,真的。
但重點在于,這不是随随便便一支普通獨立樂隊——
安森-伍德。
這一個名字就已經足夠,事情也就截然不同起來。
前有“貓鼠遊戲”依舊正在熱映的狂潮,後有重新喚醒“今夜秀”樂隊演出的記憶,種種話題瞬間點燃。
答案,呼之欲出。
八月三十一日樂隊,就是去年“今夜秀”上引起無數熱議卻又一個轉身銷聲匿迹的那個特别樂隊。
嘩。
瞬間,話題全面攀升,這次則是在歐洲全面擴散。
客觀來說,在歐洲大陸,不喜歡偶像花瓶的觀衆數不勝數,看到安森就自動忽視略過的觀衆也數不勝數;但這次稍稍不同——
那個網站。
一步一個腳印,不僅低調,而且紮實,一路腳踏實地地巡演過來,徹底放棄“安森-伍德”這個名字的光環,依靠一場場街頭巡演累積經驗和實力,這樣的姿态令人傾佩,同時也足以讓人另眼相待。
效果,也就不同。
視線,自然而然聚集過來。
不管是否喜歡,至少願意參與評論,看看到底是一個炒作噱頭而已,還是真心實意地洗盡鉛華返璞歸真。
一點,再一點,伴随争議的碰撞,熱點還在持續攀升,以燎原之勢在整個歐洲大陸浩浩蕩蕩地鋪陳開來。
并且,橫跨大西洋,重新回到北美大陸:
投下一枚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