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森,回來了——
“這麽快?”
莉莉的第一反應好像并不歡迎。
當然,事實并非如此。
前一天,康納他們還在擔心,安森拍攝電影沒有留下一個檔期,很有可能一走就是兩三個月乃至于更久,畢竟他們都沒有拍過電影,對電影制作周期一無所知。
那麽,這是否意味着他們的短暫休假可能将無限期地延長?
等待,是這樣一回事,如果設定一個期限的話,盡管艱難但至少能夠忍耐,可以看得到終點線;但如果沒有期限,這場等待可能就會非常可怕。
等待戈多一般。
然而,随後一天安森就回來了,以至于莉莉他們全部被殺了一個措手不及,一時之間不知道如何反應。
五天?十天?
“……我們可以再休息一點時間嗎?”康納表示,整個假期好像沒有能夠好好休息一番就已經結束。
這也是令人哭笑不得。
而且,本來以爲,安森離開錄音室拍攝制作了一部電影,殺青之後還是需要休息調整一段時間,錄音工作可能需要繼續推遲。
結果,也沒有。
一回來,安森就提出一個絕妙靈感,從片場到錄音室、從波特蘭到洛杉矶,快速完成無縫銜接。
“夏天。”
“整張專輯的概念就是一個夏天。”
“青春,成長,夢想,十八歲,那個永遠燃燒肆意狂奔的夏天。”
不止是安森,莉莉、康納、邁爾斯一下就被全新的專輯主題牢牢抓住,記憶瞬間回到這些年的夏天。
他們就是如此——
一直倔強而肆意地、一直孤單而瘋狂地奔跑着,當所有人都說“此路不通”的時候、當夢想在現實持續碰壁的時候、當午夜夢回開始自我懷疑的時候,他們的夏天始終在燃燒着。
也許傷痕累累、也許精疲力盡、也許苦澀多于幸福,但他們依舊不後悔,依舊懷念着那些夏天:
如同傻瓜一樣。
他們的青春與成長,全部都在夏天裏毫無保留地釋放。
這,不僅是專輯的靈魂,同時也是樂隊的靈魂。
刹那間,整個構思和立意變得鮮明而立體起來。
而且,這依舊不是全部。
“專輯……以‘喚醒我’開始,那是初夏;到‘生命萬歲’爲巅峰,那是盛夏;最後以‘夏天結束請喚醒我’收尾,那是夏末。”
就連專輯曲目也一目了然,整個概念一下脫穎而出。
莉莉和康納沉浸在沖擊之中無法自拔,邁爾斯卻注意到了細節,詢問安森最後一首歌是否是全新靈感。
安森把自己在波特蘭捕捉到的靈感碎片分享出來。
邁爾斯提出一個補充想法,如果整個夏天的概念太過直截了當,一遍又一遍重複,不僅顯得直白、簡單、而且顯得膚淺、無趣,破壞立意的質感。
“也許,把夏天的概念融入編曲裏,讓聽衆感受到初夏、盛夏、夏末的青春成長曲線,這會很好。”
對此,安森表示贊同。
于是,“夏天結束請喚醒我”,也就改成“九月結束請喚醒我”,專輯概念絲絲入扣地滲透進入其中。
一個靈感,激發出一連串靈感。
莉莉不由亢奮地搓手,躍躍欲試,“夏天夏天夏天,那我們樂隊的名字幹脆就叫夏天吧,夏天永遠不結束。”
康納高高舉起雙手表示贊同,并且踴躍參與其中,“三十秒盛夏,怎麽樣?我們的樂隊名字就叫‘三十秒盛夏’。”
一邊說着,康納一邊站立起來,嘴裏嘟嘟囔囔着。
“後街男孩是如何問候的來着?”
“大家好,我們是三十秒盛夏!”
康納舉起右手伸出去,打直手臂,攤開手掌翻了一個手花,然後還故意朝着前方眨眨眼。
安森差點就笑噴,好不容易勉強控制住了自己,“你這不是後街男孩,而是辣妹組合吧?”
噗。
邁爾斯一下沒有忍住,也笑噴了。
莉莉更是從椅子上翻下去,“康納,你在看哪裏?你沒事吧,眼睛抽筋嗎?哦,上帝,還好沒有伱塗口紅。”
爆笑歸爆笑,但安森确實碰撞出不一樣的靈感火花。
“八月三十一日,這個名字怎麽樣?”
笑聲過後,視線重新聚集在安森身上。
莉莉問,“這一天,有什麽意義嗎?”
安森攤開雙手,“沒有特别意義。八月的最後一天。這就是全部了。”
“八月三十一日”,八月的最後一天,意味着暑假的結束意味着新學期的開始,同時也是夏天的尾巴,他們抓住青春的餘晖,在最後一次機會裏放手一搏,縱容自己最後一次爲夢想全力狂奔的任性。
沒有意義,那是因爲安森不想賦予它任何意義,正如同夏天、夢想和青春在每個人心目裏生活裏都有不同的形狀一般,樂隊名字也一樣留下想象空間;但是,對于每一位聽衆來說,自然擁有特别的意義。
邁爾斯,“我投贊同票。”
康納,“我沒意見。”
莉莉,“說來有些意外,我喜歡。”
意見,就這樣達成共識——
樂隊名,有了。
專輯概念,有了。
曲目列表,有了。
貫穿始終的曲目編排以及創意核心,同樣也有了。
于是,他們返回錄音室——
整個創作和錄音重新順暢起來,源源不斷的靈感持續井噴。
然而。
有時候,靈感太多也不是好事,因爲這意味着不同想法的碰撞、不同專業不同視角不同色彩互相試圖尋找到一個融合點,有時候是令人愉快的,有時候則不。
今天,才推開錄音室大門,工作間裏的劍拔弩張氣氛就撲面而來。
達斯汀-索恩,當初親自前來說服安森簽約華納唱片的音樂制作人,親自擔任八月三十一日的專輯制作人。
正如承諾那樣,達斯汀希望盡可能保持樂隊的色彩,這就是他們簽約樂隊的根本原因,但實際操作的專業層面上,達斯汀和樂隊成員還是産生諸多分歧——
沒有摻雜個人感情,純粹就事論事的專業探讨。
特别是邁爾斯。
有點,意外。
平時一貫好好先生的邁爾斯,他是古典音樂出身,專業知識絕對不遜色達斯汀,兩個人的風格與色彩又鮮明又差異,你來我往的碰撞總是能夠看到火花。
這不,一大早的錄音就從兩個人的針鋒相對開始。
安森,止步。
端着咖啡,滿臉乖巧地站在門口,剛剛還擔心自己睡過頭錄音遲到,現在看來遲到就沒有那麽重要了,避免被眼前的火花招惹到才是當務之急。
門口沙發上,一個臉頰圓圓、約莫二十歲出頭的小胖子端端正正地坐在沙發上,因爲眼前的争吵而挺直腰杆,滿臉不知所措,那尴尬的表情看起來有些可憐:
想要逃跑卻好像錯過逃跑時機的樣子。
眼睛裏寫滿了無辜。
正好,安森和胖子注意到彼此,兩個人交換一個眼神。
安森一愣,“他們沒有在吵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