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紀事報”,三十三分,“如果你是十二歲到十四歲的女孩兒,你會喜歡,但僅限于這個區間。”
開篇暴擊。
在沒有劇透的情況下,以最簡潔也最直接的語言吐槽,言辭犀利地抓住重點,直指電影的本質。
媒體綜評網站有自己的特點,如果是好評的話,那就是綠色;如果是差評,則是紅色;如果是不好不壞、不上不下的中評,他們會用黃色來表示。
一目了然。
在“公主日記”的評論頁面,第一眼就能夠看到刺眼的紅色,高高地懸挂在最上面,情緒一下就緊繃起來。
布拉德沒有忍住,驚呼出聲,慢了半拍才反應過來,捂住嘴巴,滿眼擔憂地偷偷瞥了安森一眼。
那眼神那動作,讓安森沒有忍住噗嗤一下就笑出來。
“這不是世界末日。”倒是安森反過來安慰布拉德。
布拉德有些焦慮,“可是……”
不焦慮是不可能的,即使不斷告訴自己沒有必要因爲一個評論就大驚小怪,但人的本性就是如此,十個好評的贊譽也抵不過一個差評帶來的傷害。
更何況,還是開屏就迎接差評暴擊。
安森卻是滿臉淡定。
從接拍“公主日記”的時候,安森就知道這不是一部人見人愛的口碑爆款,這一類型的商業爆米花市場定位非常清晰,它就是滿足少男少女白日夢的,沒有什麽深意也欠缺藝術價值,博君一笑即可。
這樣的作品,在媒體綜評的評價不可能一片掌聲,甚至可以提前預見電影遭遇的罵聲指責和批判。
當然,雖然已經做好心理準備,真正看到那刺眼的紅色也還是有些失望;但在布拉德誇張的表現之下,一切都變得輕松起來,笑容也就爬上了嘴角。
安森開了一個小玩笑,“哪個演員沒有出演過兩三部爛片?”
布拉德滿臉無語,“安森!”
嚯!
猛地一下,詹姆斯就再次從睡夢之中驚醒起來,如同僵屍一般坐直身體,“怎麽了?發生了什麽?”
安森看向詹姆斯,“沒事,布拉德看到電影的一個差評。”
詹姆斯打了一個呵欠,“哪兒的?不會是‘時報’的吧?”
在洛杉矶,“時報”是特指“洛杉矶時報”;在整個北美範圍,“時報”則是特指“紐約時報”,但不管是哪個“時報”,影響力都是整個北美地區首屈一指的存在。
更準确來說,兩份時報再加上“華爾街日報”就是目前北美地區影響力前三的媒體,“華盛頓郵報”也還是略遜一籌。
如果是“洛杉矶時報”的差評,那麽對電影的票房影響是非常直接的,畢竟用戶群多而且備受用戶信任青睐。
安森看向布拉德,“不是‘時報’。”
布拉德沒好氣地翻了一個白眼,“‘舊金山紀事報’也已經夠嗆了,好嗎?”
在西海岸,“舊金山紀事報”也同樣擁有大批訂閱者。
安森輕輕地将右手下壓,“沒事沒事,這隻是一家媒體。”
然後,網頁緩緩刷新出來,空氣就這樣安靜下來——
二十七分,“幼稚,愚蠢,沒有任何濃度的糖水。”
三十六分,“如果用泡泡糖來形容,這簡直是在侮辱泡泡糖,因爲至少泡泡糖還有甜度,咀嚼之後再吐掉,然而這部電影就連咀嚼的價值也沒有。”
四十分,“蓋瑞-馬歇爾應該停止制造這樣沒有營養的視覺垃圾,不斑斓不缤紛不絢爛不浪漫也不好看。”
四十三分,“如果你因爲朱莉-安德魯斯而對電影懷抱希望,那麽最好掐滅希望,這才是最好的辦法。”
十七分,“請不要誤會,我非常期待也非常歡迎朱莉-安德魯斯回歸大屏幕;但如果是這樣的作品;我甯願她不要回來。”
四十八分,“毫無營養價值的白日夢,電影不止簡單而且愚蠢,毫無節制的惡搞以及令人作嘔的搞笑就好像劣質的中學舞台劇,這劇本的心理年齡最多十五歲,不能再多了。”
差評。差評。還是差評。
差評遇上差評,差評全面洗版,這樣的頁面着實觸目驚心,布拉德甚至已經忘記驚呼,徹底驚呆了。
包括安森。
如果安森說無動于衷,那肯定是騙人的。
即使他知道“公主日記”不是口碑佳作,即使他知道“公主日記”依舊取得出色票房成績繼續得到制作續集的機會,即使他知道“公主日記”後來成爲經典以至于多年來迪士尼一直想要重啓或者拍攝第三集,種種迹象都證明這是一次正确的選擇。
但現在看到一面倒的差評,也還是非常影響心情。
而且。
布拉德注意到了一個影評,安森也同樣注意到了——
來自“芝加哥太陽報”的著名影評人羅伯特-埃伯特(Robert-Ebert)。
在整個北美電影市場裏,專業影評人之中有一位是非常特别的。
他是有史以來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依靠影評赢得普利策獎的影評人,他擁有自己的書籍、專欄、網站、乃至于電影節,盡管說他的影評是聖經有些太浮誇,但不可否認他的影評确實具有深遠影響力。
原因無他,他堅持認爲電影的好壞是相對值而不是絕對值。
一個簡單舉例,同樣作爲災難電影,“龍卷風”和“泰坦尼克号”比較,遜色一籌;但和“火山熔城”相比,卻是優秀電影。
另外,他還認爲一部電影口碑平平卻不代表不值得觀看,因爲有些商業爆米花就是值得在電影院裏享受片刻放松;一部電影口碑出衆也不代表非看不可,有些藝術電影創作之初就不是爲了廣泛傳播。
得益于這樣的獨特見解,他在電影人圈子裏确實赢得了一席之地,不止觀衆,哪怕是制片人導演以及演員也願意參考他的意見。
這位影評人,就是羅伯特-埃伯特。
而羅伯特-埃伯特,并不喜歡“公主日記”。
三十八分,“将一堆廢棄爛故事回收之後拼湊出來的泥沼怪物,時而陷入情景喜劇式的滑稽橋段、時而停留在愚蠢惡搞的自我毀滅上。”
糟糕的事情,終究還是發生了。
盡管詹姆斯擔心的“洛杉矶時報”差評沒有發生,但羅伯特-埃伯特差評的出現依舊是一個緻命打擊。
顯然,“公主日記”的登場,并沒有能夠迎來一片掌聲和歡呼,在經曆“老友記”的贊譽和追捧之後,選擇“公主日記”這樣一個角色,是否是錯誤的決定,安森的演員事業還沒有來得及站穩腳跟就正式撞牆?
所以,怎麽辦,接下來會發生什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