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俞沒有賣關子,選擇娓娓道來。
“我覺得你要拍玄宗與楊貴妃,盛唐崩塌的故事,不妨這樣拍。我先問你一個問題,你知道關隴集團嗎?”
“當然聽說過。”陳楷鴿立馬回應說。
他自诩電影詩人,早年又說過自己是文藝青年。
如果連關隴集團這個詞都沒聽說過,他的電影詩人豈不是白當了?豈不是顯得他很沒有見識?
“曆史是延續的,那些矛盾不是一天形成的。在南北朝時期,古華國的北方分爲兩個國家,江南又有一個南朝。
勢力有三方,以關中門閥爲基本盤形成的關隴集團,還有河北勢力和江南勢力。
随唐統一華國,就是關隴集團擊敗河北勢力和江南勢力。”
陳楷鴿愕然。
不是說電影的劇本嗎?怎麽李俞開始給他上曆史課了呢?
果然是高老師的學生,一個愛好明史,另一個愛好曆史。
“李導,你該不會要把整個南北朝加隋唐的曆史跟我分析一遍吧?”陳楷鴿哭笑不得。
“這不是必須的嗎?一個導演連那段曆史都不了解,他能拍好曆史大片?能拍出有思想有内涵的曆史神作?”李俞反問。
“……”陳楷鴿無言以對。
雖然他知道李俞不是在說他,但他還是有一種被紮心的感覺。
因爲他拍過這樣的曆史大片,《趙氏孤兒》講的是春秋晉靈公時期的故事,結果整成三個男人相親相愛爛尾育兒的故事。
他能拍出這樣的故事,顯然是對那段曆史不夠了解,還要放飛自我随性發揮。
可能拍的時候他覺得牛逼壞了,電影上映後,觀衆會用腳投票的。
“李導,你繼續說。”陳楷鴿爲了避免二次紮心,果斷選擇閉嘴少說多聽。
在寫劇本寫故事這一塊,他知道十個自己捆起來都不如李俞。
“前面我跟你說過,朝廷倚重的大将有不少是胡人,普通士兵裏胡人的數量很多。
倒是安祿山那邊,主要的謀士和戰功比較出彩的将軍基本都是漢人,普通士兵裏漢人士兵的數量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
我覺得,電影得這麽拍……”
安祿山的确不是好人,是一個野心家,他以自己的名義幫在邊境立下功勞的将士向朝廷請功。
讓将士們隻記他的好,不記朝廷的好。
總之,他幹的很多事情都是在爲自己謀取利益。
可是問題來了,野心勃勃的一個人,還是胡人,爲什麽那麽多有能力有學識的漢人将軍漢人謀士要投奔到安祿山麾下,還願意支持甚至鼓動安祿山造反呢?
因爲朝廷裏絕大部分官職都由關中地區出身的世家大族子弟擔任。
他們已經壟斷了朝廷的大部分崗位,和他們不是一個圈子的,根本容不進去。
你以爲你寒窗苦讀十幾年,學到了一身本事,就可以和他們平起平坐了?
他們會這麽說,他們阿瑪當年跟李淵李世民起兵的時候就幫他們把一輩子的苦都吃了。
一個臭外地的,腦袋上長有通天紋嗎?
真以爲讀了幾年書就配跟他們老長安正黃旗的人平起平坐?呸!什麽玩意兒。
關隴集團除了壟斷上升通道、壟斷商業、大規模兼并土地,隐瞞戶口外,他們還不交稅。
這是每個封建王朝都有的毛病,越到後面,這種情況越嚴重。
在唐朝全富裕的關中洛陽地區收不上多少稅,朝廷缺錢。
缺錢的時候一般有兩種解決的方式,開源或者節流。
一開始朝廷的選擇是節流,但沒有用,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關隴貴族們不會因爲皇帝的一道命令放棄奢侈的生活,更不會把餘糧散給窮人。
所以就輪到開源了。
宇文融上台擔任宰相,他定制了一種能夠查出逃戶隐戶的z策,每丁交夠一千五百錢,朝廷免除五年賦稅。
一下子,有八十萬戶原本挂名在世家大族底下的隐戶逃戶重新被統計出來了。
他們藏在世家大族底下當隐戶的原因很好理解,因爲世家大族是免稅的,他們藏在世家大族底下,每年交給世家大族的錢比賦稅少一些。
可是每丁交夠一千五百錢的z策一出,他們發現交了錢未來五年不用繳納賦稅,比跟着世家大族當隐戶劃算,所以就被統計出來了。
宇文融幹的這麽好,朝廷的戶籍上面多了八十萬戶,不出意外的話果然出意外了,他被流放了。
這已經是一顆大雷了,而且根本無法拆除。
另一顆大雷便是河北勢力,當初關隴集團擊敗了河北勢力,爲了避免河北再次出現一個能和關中對抗的勢力,把有名的古都邺城直接毀了。
關隴集團一直在吸河北的血,一直都在打壓河北勢力。
這點看窦建德、劉黑闼就知道了。
特别是劉黑闼,被李二打跑了一次,到突厥借了點兵回來了,幾個月的功夫,又把半個河北打下來了。
要知道當時的河北是一個地區概念,有現在的好幾個省大。
劉黑闼的事已經證明了河北當地有非常多對關隴集團不爽的人。
劉黑闼被滅掉後,這種不爽的情緒沒有消失,隻是被暫時壓制住了,隻要關隴集團不放棄打壓河北勢力的想法,這顆雷早晚會炸的,拖的越晚炸的越響。
這就是一口高壓鍋,唐朝内外的壓力都不停往裏面灌。
比如,河北地區以不到十分之一的人口,常年貢獻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稅收。
又比如,當時河北地區的河東、幽州、範陽一直和草原遊牧勢力對抗的前線,邊境地區的兵源大部分都是河北地區提供。
一句話概括一下就是繳納的賦稅最多,打仗要上,完事了獲得的地位待遇與付出完全不對等。
安祿山的造反是得到了當地很多門閥、世家大族支持的。
後來安祿山死了,他曾經管理的三鎮照樣和朝廷持續對抗,成爲中晚唐一直無法鏟除的心腹大患。
安史之亂結束後,在河北地區安祿山被奉爲大賢至聖先師。
當時雖然有了科舉制,但試卷上考生的名字是沒有遮擋的,非常不公平。
杜甫夠有才華吧,落榜了不止一次,最後靠寫了一篇歌功頌德拍馬屁的文章才被看見,獲得待用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