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迪斯克勞德在飛回藍星之後,自然就是面臨被拆解研究的命運了。
其中最爲主要的研究方向自然就是研究迪斯克勞德用的是什麽樣子的雷達了。
還好的是,迪斯克勞德是一艘沒有智能意識的戰艦,所以随便怎麽拆解也不會吱聲的。
當然如果有智能那就更好了就像當初的飛鳥号戰艦上的麗娜一樣,都不用拆解了,直接所有資料全部奉上,也省得麻煩,畢竟破解哪裏有獲得資料來的方便呢!
雖然這艘沒有自我意識的遺失戰艦用來高科技的雷達技術,但是因爲沒有智能所以自然也就沒有自我修複的功能了。
而随着對迪斯克勞德的拆解,流浪藍星的科學家們經過一番研究之後,也總算明白了,迪斯克勞德的戰艦的雷達探索範圍爲何會那麽大了,原來迪斯克勞德戰艦使用了中微子當做介質才會有如此的探測距離,并且敵方的電磁波雷達才會也沒有反應。
<div class=“contentautoadv“>
因爲普通的雷達是使用電磁波作爲探測手段,就如同蝙蝠的雷達是用超聲波作爲探測手段一樣。
而中微子雷達很顯然,就是使用中微子作爲探測手段了。
當然對于中微子其實流浪藍星在二十世紀初期就已經被發現了,當然雖然被發現了,但是中微子卻是比較難以被利用的。
至于什麽是中微子,其實中微子就是輕子的一種,是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粒子之一。
中微子個頭小、不帶電,可自由穿過藍星,它們隻參與弱相互作用,這使得它們看起來沒有質量,但事實上卻并非如此。
中微子是具有質量,但由于它們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極小,所以,很難加以計算。
而如果解決了這個問題,那麽我們就可以對整個宇宙的質量進行更詳細的研究,這将大大有助于宇宙學的計算。
計算中微子的質量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即使以基本粒子的标準來看,它也是微不足道的,因爲不帶電,并且質量也十分的小,所以它的穿透力是巨大的、幾乎無限的值。
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幾百光年厚的鉛層——對中微子來說,它就像空氣一樣。
當然也正是因爲這樣,所以它們每秒都在人類的身體裏自由穿梭,并且不會留下任何後果,或者說即使有後果也根本不會被人類所察覺
在藍星的科學研究史中,第一個提出中微子存在的人是理論物理學家沃爾夫岡·泡利,他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期,基本粒子自旋的發現者。
他發現,在中子的衰變過程中,如果沒有其他粒子,那麽就無法實現能量守恒定律。随後,它被稱爲“小中子”。
當然這位隻是提出一個設想,之後過去了二十多年,直到一九五六年,在實驗過程中,科學家們才證明了這個粒子的存在。
然而這些難以捉摸的粒子從何而來呢!這自然是和宇宙中的光來的地方一樣了。
然而随着迪斯克勞德被捕獲之後,有關于上面能夠捕獲中微子的傳感器自然也就被慢慢的研究明白了。
當然研究之後也不得不感歎史前文明對于科研這方面的的确确是有幾把刷子,其制造的中微子探測器,雖然能耗有些高,但是這對于使用精神能源的飛船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麽了。
當然之所以史前文明所制造的中微子探測器的能耗巨大,這主要也是和其捕獲中微子的方式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