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慕詩跪在地上,聽着這一大串的問題,她顫抖着身軀搖頭:“臣婦并不知曉。”
周圍無數的目光讓她害怕,而高位上的人更是執掌生殺大全,一不小心觸怒龍顔不僅僅是她會沒命,孩子也将沒命。
對于這個回答,高明軒明顯不滿意:“你這段時間一直跟在七皇子身邊你會不清楚?你可知道欺騙朕的下場?”
一陣威壓感襲來,蕭慕詩瑟瑟發抖,整個人都快要哭了,可她真的什麽都不知道:“還望陛下明鑒,臣婦真的什麽都不知曉,七皇子每次做事都是背着臣婦,此番逃亡路上臣婦也是被人看管着,一切都是被迫的。”
同時她看向了封陌凜并對皇帝道:“陛下,臣婦真無謀反之心,臣婦是被七皇子丢在路邊,爲了拖住王爺的追捕,若我知曉七皇子的事情也不會被七皇子舍棄了。”
高明軒蹙眉,看向封陌凜無聲詢問。
封陌凜作揖行禮:“臣确實在路邊遇到的七皇子側妃。”
高明軒這才信任,隻是如今線索就這樣斷了,心中多有不甘。
要知道七皇子如今在外就是個禍害,甚至不知何時再背地裏反咬一口。
他歎了口氣,卻也不好當衆爲難一個女子,就在他準備給蕭慕詩治罪時,便見蕭慕詩惶恐磕頭求情。
“陛下,求陛下饒臣婦一命,饒孩子一命吧!”蕭慕詩大聲喊道。
這話讓高明軒一愣,沒太明白。
蕭慕詩連忙解釋:“陛下,臣婦如今懷有七皇子的骨肉,還請陛下能夠饒恕我的孩子,孩子是無辜的。”
“陛下,臣婦昨日爲蕭慕詩診脈,确爲喜脈,陛下也可尋太醫前來把脈。”蕭青青也在一旁開口。
如今京城上下誰人不知蕭青青的醫術,區區喜脈自不會出錯。
高明軒盯着蕭慕詩半晌不語。
若換做以前他定然是開心的,他有了孫輩,如何能不開心啊,可眼下這種情況,七皇子出逃在外,又有謀反之罪,如今這孩子來的多少不是時候。
他歎了口氣,此事不好決絕,隻得看向在場大臣詢問:“不知衆愛卿對處置七皇子側妃有何看法?”
衆官員面面相觑,誰也不敢言語。
蕭慕詩如今懷着孽種,又是關乎七皇子的事情,他們也怕引火自焚。
“陛下,如今七皇子謀反乃是大事,蕭慕詩身爲七皇子側妃她的證詞也不能排除她幫七皇子的嫌疑,這個孩子更會成爲以後得禍患,老臣以爲當将蕭慕詩關押大牢聽候發落,不可放過一人。”
一名老臣走出行禮,說出了看法。
有了一人的開頭,其他人膽子也大了起來,紛紛贊同,可這些聲音中也有持反對意見的。
“陛下,微臣并不贊同此法,七皇子一人犯罪,七皇子側妃本就是柔弱女子,對此事也不知曉,如今還有孩子,不該受此連累承受無妄之災,理當命人言家看守便可,免除牢獄之災。”
剛剛還不敢開口的人,如今也開始争吵起來,每個人各執一詞,朝堂也被分爲了兩個派系。
高明軒望着眼前混亂場面也有些頭疼,目光則落在了一直在旁邊不發一言的封陌凜身上:“不知北荒王與王妃有何看法?”
封陌凜沒有說話,蕭青青見狀上前一步發表了看法:“陛下,天子犯法當與庶民同罪,罪責自然是無法逃脫,但法理有情,蕭慕詩如今身爲孕婦,着實不該因爲此事而牽連一個無辜的孩子,牢獄之災可免除,但還需嚴加看守,若蕭慕詩能夠提供關于七皇子的事情,這懲罰自也可酌情減輕。當然,蕭慕詩也必須随傳随到,否則便直接下獄。”
高明軒沉思,蕭慕詩懷的畢竟是他的孫子,若在大牢之中,隻怕這孩子是保不住了,眼下七皇子之事還無定論,他也不希望皇家血脈出問題。
對于蕭青青的提議高明軒點頭表示認可:“既如此,此事便按照北荒王妃所言吧,蕭慕詩可回到家中休養,身邊安排人手看守,若有任何可疑舉動,朕絕不輕饒!”
剛剛還在害怕的蕭慕詩在聽到這話時又驚又喜,同時有些驚詫蕭青青竟會幫她說話。
她呆愣許久,回過神後急忙磕頭謝恩:“謝陛下,臣婦定當恪守本分,絕不會做任何傷天害理之事。”
她下意識的撫摸了一下小腹,這次也多虧了有孩子的庇護。
封陌凜與蕭青青見此事已解決,朝堂之事他們也不好參與,蕭青青便行禮道:“陛下,臣婦便先帶着七皇子側妃退下了。”
高明軒并未制止,點頭同意。
封陌凜也不願參與朝堂之事,也爲了讓皇帝安心,跟着一同離去。
高明軒看在眼中,沒有說話。
就在封陌凜他們離開後,大臣們繼續早朝,談論着政治之事。
突然大殿外一名士兵匆匆跑來,不等通傳已闖入大殿,士兵神色緊張,跪地行禮:“報!陛下,七皇子集結大量叛軍正攻打錢塘,來勢洶洶,錢塘未曾反應,如今已撐不住了,特來求陛下出兵。”
士兵将錢塘情況告知。
再次聽到關于七皇子之事衆人嘩然,高明軒面色陰沉,未曾想七皇子速度竟如此迅速,甚至竟做出了謀反之舉。
他震怒,一雙手狠狠握住了龍椅把手。
“他還真是想要踩着朕的身體上位啊!”高明軒冷聲道。
見皇帝大怒,官員們也有些怕了,隻是眼下錢塘若失守,隻怕要不了多久,七皇子便會帶人攻打到京城了。
“陛下,眼下錢塘危難,需派人前往錢塘支援。”大臣提醒道。
高明軒的思緒被拉回,也明白事情的輕重緩急,他神情凝重看着在場大臣詢問:“你們可有合适人選?”
大臣們談論,其中一人站了出來提議道:“如今北荒王身體已好,王爺向來用兵如神,此番帶領将士去錢塘支援,定能将七皇子等人擊退,或許可擒住七皇子解除此番危機。”
封陌凜的厲害就連坊間都在流傳,他們這些大臣自也是知曉。
“陛下,臣覺此事不妥。”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