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級與能量不同。
太陽的總能量極高,其輻射出來的能量僅有約二十多億分之一到達地球,但就這麽一點能量,便支撐起了整個地球的生物圈,制造了地球上的風雨雷電,制造了台風,制造了雨雪,制造了大氣流動,讓海洋可以保持液态,等等等等。
太陽的能量之高可見一斑。但相比起來,太陽的單位能級卻極低極低。相同體積下,太陽的輻射能量甚至比不上一顆土豆。
粒子對撞機可以制造出極高的能級,甚至于制造出堪比宇宙大爆炸之後數萬分之一秒時候的能級,甚至于能令電磁力與弱力統一。
但它的總能量卻極低。
兩束粒子束對撞的總能量甚至比不上人體提起一桶水的能量。
這便是能級與能量之間的差别。
現在韓陽所需要的,便是極高的能級。至于總能量多少,他倒是不太關注。
此刻呈現在韓陽面前的這份理論性研究,便預示了這樣一種可能性。
通過某種機制,借助閃電這種劇烈的放電過程的特性,可以将其做到更爲凝聚,極大提升其能級,有望達到韓陽真正開啓統一三種基本力的程度。
這份研究論文很快便引起了關注,韓陽立刻着手開始驗證。
首先是在實驗室之中進行。科學家們制造出了一種人工閃電裝置,然後又制造了這種能将閃電能量極度凝聚的設備,最終從理論層面證明了它的可行性。
在這一套試驗裝置之中,人工閃電的總能量被浪費了99%還要多,但僅剩下的一點能量的能級卻被提升了十倍之多。
證明了可行性,接下來所要做的就是改進了。而改進将從兩個方面來進行。
一是提升閃電的總能量,二是提升能級裝置的效率。
二級巅峰文明的科技研發能力和制造能力在這一刻完美的體現了出來。工程師和科學家們聯合起來,在韓陽的統一主導之下,很快便制造出了新一代的能級提升裝置。
這時候,人工閃電的總能量已經無法滿足要求。于是試驗場地換成了自然環境之中。
地球之上的閃電很顯然是無法達到要求的。它的總能量太低了。
于是進行實驗的地方便換到了木星之上。
身爲整個太陽系質量最高的行星,木星之上擁有冠絕整個太陽系的超強閃電。
龐大的實驗基地很快在木星的氣體之中建成,之後,通過引雷裝置,一道又一道的超強閃電劈到了實驗基地之上,又經由一整套複雜的裝置,轉化成了極爲凝聚的電荷,被引導到反應腔之中,作用到了超純鋅片之上。
在這一道比頭發絲還要細數萬倍,卻釋放着刺眼光芒的能量的打擊之下,這片面積僅有約一平方毫米的超純鋅片瞬間汽化,化作了一團等離子體。
而就在這過程之中,裝備在反映腔壁上的無數觀測裝置,将過程之中的每一步細微變化都捕捉了下來,化作龐大的數據呈現在了科學家與韓陽的面前。
通過這些數據,韓陽将可以還原并搞清楚這一過程之中任何一微秒,甚至于任何一納秒的變化過程。
研究的結果報告了兩個消息,一好一壞。
好消息是,這種模式真的具備達到試驗所需能級的潛力。壞消息是,哪怕木星上的閃電是整個太陽系内最強的,它都還是太弱了,無法提供試驗所需的能量。
想要依靠這種模式來進行大統一理論的研究的話,人們就必須要尋找更加強大的閃電。
太陽系之中沒有,那就隻能到太陽系之外去找。
幸好,宇宙之中确實存在一些星體,擁有比木星還要強大的閃電。
次褐矮星。
身爲半成品的恒星,它具備遠超普通行星的質量,卻又無法點燃核聚變,無法變成一顆真正的恒星。
這種半成品恒星,或者說超級行星,其表面溫度極低,和普通行星相當,不像真正的恒星那樣難以接近。
就算以此刻人類文明的科技實力,都無法在哪怕最小個頭的恒星表面着陸。
但次褐矮星當然就不成問題了。
恰好,太陽附近就存在這樣的次褐矮星。甚至于,早在許久之前人類文明就派遣出了科考艦隊前去研究它。
維斯0855-0714。
整個宇宙所有恒星和半成品恒星之中,它是距離太陽第七近的,距離僅有約7.43光年。
一支龐大的科考艦隊再次出發,踏上了前往維斯0855-0714星的旅途。
約二十年時間後,艦隊到達。在之前便常駐這裏,對這顆半成品恒星展開長期研究的人類科學家的協助之下,科考隊成員們立刻投入到了工作狀态。
這顆星球具備人們難以想象的狂風和雷暴。一些極端氣象,人們甚至根本聞所未聞。
因爲這些極端氣象,整個太陽系之中都沒有出現的條件。
譬如瞬間從數千攝氏度降低到零下二百多攝氏度的劇烈溫差,譬如風向的猛然改變,譬如氣體密度的驟然變化所營造出的如同大地塌陷一般的效果,又或者每秒鍾十幾公裏的冰雪微粒,乃至于石頭一般大小的冰雹的撞擊。
就算已經在這裏駐紮了上百年時間,對于這顆星球了解極深的長期科研人員,在進入這顆星球的時候都要小心翼翼,絲毫不敢大意。
一旦大意,生命就可能葬送在這裏,連屍體都找不回來。
以人類的身體強度,一旦暴露,立刻就會被各種極端氣象撕裂成最爲微小的微粒。伴随着大氣運動,甚至可能遍布整顆星球。這種情況下,說要找回屍體根本就是個笑話。
在這種惡劣到無法想象的環境之中,數萬名工程師與科學家開始了實驗基地的建造。
用于這座實驗基地的材料,其性能要求甚至要比小行星級戰艦還高。就算是韓陽出馬制造都極爲困難。
但在這裏,韓陽毫不遲疑的就拿出了上百萬噸。且放出了話,要多少給多少,不設上限。
除了這種材料之外,其餘一切試驗所需全都無條件按照最高級别供給。
相比起突破到三級文明的關鍵理論,區區一點付出算得了什麽。
甚至于這些年之中,因爲大規模的大統一理論研究,科研經費的撥付首次超過了軍費,占據了文明總财富的2.6%左右。
将整個翼龍産業創造出的所有财富投入進去都不夠。
這還沒有計算韓陽暗中出馬所做的大量工作。
但韓陽認爲,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這種情況之下,一座比小行星級戰艦還要大十幾倍的龐大科研基地終于成型。而今天,就是它“下水”的時候。
它是在遠離這顆星球的環繞軌道之上建成的。此刻,它要開始降軌,真正進入到這顆星球的厚重氣體之中去了。
減速進程已經開啓,在星球引力之下,它的軌道慢慢降低。
在僅僅相當于地球大氣百分之一密度的氣體環境下,因爲這顆星球那極高的氣體流動速度,科研基地的表層溫度便因爲摩擦而瞬間攀升到了兩千多攝氏度。
極強的電荷和磁場作用之下,它表面還爆發出了噼裏啪啦的閃光,如同在放煙花一樣。
它仍舊在緩慢的下降。伴随着高度的降低,氣體密度也越來越高。
最終,在相當于地球大氣壓力約162倍的地方,它停了下來,并依靠推進器穩定了自己的身體。
外界一片黑漆漆的,沒有任何光芒,如同深海。超高亮度的探照燈都僅能照出去不到百米的距離。
外界是一片如同黑暗深淵一般的場景。有時候還能看到五彩斑斓,泛着妖異光芒的雲彩,看到一塊塊或大或小的冰冷岩石與冰塊轉眼即逝,看到各種顔色的氣體詭異的扭動着,融合着,糾纏着,如同一副抽象畫。
就算穩定系統功率已經開到了最大,它仍舊輕微的顫抖着。
同時,科研基地之中的每一樣東西,包括人體在内,都時刻承受着高達地球12倍的重力。
一名體重80公斤的人類,在這裏的重量會暴漲到接近一噸。
就算每一名得到允許,可以在這座科研基地之中工作的科學家與工程師都經受過不知道多少次基因改造,同時進行過長時間的特訓,在這裏還有外骨骼裝置輔助人體,在這裏活動都極爲困難。
在這種處境之下,人們開始全面驗證這座科考基地的可靠性,并爲其最終移動到“雷區”做前置準備工作。
這顆星球的某一個區域具備最爲猛烈、最爲密集的雷電。那一片區域,被人們稱之爲雷區。
三天時間過去。第一批人員換班人員出發,乘坐特制飛行器飛離了科考基地,終于擺脫了那如同噩夢一般的超重體驗。另一批人員則進入到了科考基地之中,代替了他們的工作。
一批批科研人員來了又走,走了又來,始終維持着科考基地的正常運轉。
進行了高達兩個月的準備工作,科考基地的主推進器再次點火,開始推動着龐大而沉重的科考基地向着雷區飛行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