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呢,我不建議你入道,我非常推薦你去悟道學道。”
“何爲道?一陰一陽謂之道,何爲陰陽?女爲陰,男爲陽。”
“黑夜爲陰,白天爲陽,”
“這個世界的一切一切,都是由陰陽組成的,包括大家賺錢也一樣,比如你找人合夥創業,你的性格适合開疆拓土,你就得找一個适合安民壤内的合夥人,因爲一陰一陽。”
“如果兩個人都去開疆拓土,那打下來的江山誰看守呢?如果兩個人都去守江山,那何來江山給你守呢?”
“必須一陰一陽,遵循大道,你們才能賺到錢,”
“同樣的,陰陽理論也适用于我們的戀愛婚姻,當你的女朋友寵溺發脾氣,最好的安撫方式就是你不說話,不然你女朋友發脾氣爲陽,你跟她對着幹,也爲陽,最後有可能你們就會動手,”
“縱觀曆史成大事的人,是一定懂得陰陽的,曆代的皇帝就是把陰陽運用到極緻的人,文臣爲陰,武将爲陽,陰陽必須答道一個平衡點,不然他們中間就得有人謀反,”
“對應到現代企業化管理也是一樣,一個大的企業一定有兩個主體架構,一個負責公司内部管理,一個負責開拓市場,說到底也還是陰陽理論,對吧?”
“包括我跟你說了這麽多也一樣,你可能到後面也會有一些感悟,這個屬于知識分享,爲舍,舍爲陰,你聽完覺得有道理,贊同我的話,爲得,得爲陽。”
“所以,你有沒有發現,陰陽大道無處不在,我推薦你去悟道學道,是因爲對你的學業和将來的事業婚姻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和改變的。”
“而且,無果你在學道悟道的時候,買的書也是要有選擇的。”
“因爲讀對書才有用,當你閱讀足夠多的書籍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近代的書籍,其實都有古書的影子,那你說有沒有一種可能呢?”
“就是現代的書籍作者,是看到古書以後舉一反三,然後才寫了這本書,那我們爲什麽不直接去看古書呢?”
“還有一個,人非聖賢孰能無錯,難道他的思維就沒有錯嗎?是不是?”
“所以,我一定是推薦你去看古書,并且看到以後一定要舉一反三去思考,因爲隻有這樣感悟到的知識,才是真正屬于你的,”
“我記得外婆曾經跟我說過一句話,我分享給你哈,如果你想跟着我學手藝,就不要一直跟着我的思維去走,我的思維一定正确嗎?我讀過的書不一定比你多,所以你的思維跟着我走,隻會局限住你,你要根據我的思維舉一反三,不要局限于我的思維。”
“不然,你永遠也超過不了我,隻能活在我的思維裏。這是我外婆叮囑我的一句話。”
“我覺得看書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得借用古書作者的思維邏輯,去學會舉一反三,然後去感悟出屬于自己的東西,超出作者本身以外的知識,這個才是屬于你的知識。因爲這是你自己感悟的嘛,對吧?不然你跟着作者的思維去走,你永遠也悟不到屬于你自己的‘道’,”
“當然,如果非得問我那本書最适合學道悟道的話,我還是比較推薦《道德經》,道德經的每一章都在講陰陽,但是從未提陰陽二字,何爲道?《皇帝内經》裏面說,一陰一陽謂之道,天底下所有的東西,都是從陰陽大道演化而來的,”
“包括你知道的中醫呀,還有任何術數,所以一個術數厲害的人,他是一定懂陰陽的人,就像一個不懂施肥的果農,怎麽可能中出好吃的蘋果呢?”
“蘋果是表,肥沃的土地是本,術數呢,是表,陰陽是本,對吧?”
“如果你懂得施肥,其實你種什麽水果都會好吃,不隻是蘋果,梨子也會好吃,”
“現在再聽見有道無術術可求,有術無道止于術,這句話是不是更容易理解了?”
“就像是我雖然沒學多久道醫,但是我知道一點,一個人病了,肯定跟陰陽逃不了關系,就是陰陽不平衡了呗,包括人們的情侶關系、夫妻關系、事業不順,都是陰陽不平衡。這也是我給你推薦《道德經》的原因。”
“站在陰陽的角度去學東西,去看世界,會有跟别人不一樣的收獲,你學東西也會更加的快,各種山醫命相蔔,起步就已經比别人高了,”
“而且,我真的勸你先以學業爲重,不要太早入道。”
“像你這樣二十來歲的小夥子,不要總想着去道觀,”
“從宗教管理辦法上來講,其實你滿了十八歲就可以去道觀,但是呢如果你家庭條件,不是特别優越的情況下,我個人還是建議你好好讀書,畢竟你比那些沒機會讀書去社會上闖蕩的人将來的選擇要多一些,将來想掙一些錢,”
“爲什麽呢?”
“第一,你現在讀大學,差不多二十來歲,你父母就算再年輕也四十幾歲了吧?咱們不是石頭縫裏面蹦出來的,父母養育咱們一場,咱們得回報父母,你不去操心,努力掙錢,這個擔子就會落在你父母的頭上,”
“你說再過幾年,父母老了咋辦?”
“第二呢,就算你去道觀裏面學習,師父交給你的一些知識,你是聽不懂的,你爲你沒有足夠的社會閱曆,有一些話你沒辦法理解的那麽透徹,”
“過來人所說的話,沒有過來的人,他是聽不懂的,所以呀,我奉勸你這樣二十來歲的小夥子,你這個階段應該做的是什麽?”
“首先去努力讀書,然後去見山去見水間衆生,經曆挫折,然後再成長感悟,”
“人生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第二個階段: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第三個階段:山還是山,水還是水,”
“沒有一個人是可以跳過這些階段的,你不經曆,你是感悟不到每個階段的變化和成長的,所以啊,小夥子多讀書,多去社會上闖一闖,隻有經曆挫折,才能感悟成長。”
“就像是我勸你這句話,你沒有過來,我過來了,我經曆過我說了你也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