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是自身有孕也顧忌到馬珊也有好幾個月,很小聲的和她婆婆說顧三郎媳婦要生了,老太太讓她來這邊待着。
相對而言,大房三個兒媳,還是婉娘受歡迎。很明顯的,她婆婆就語氣很熱情的讓這個侄媳慢慢走。
當然是往這邊走,腳步聲也越來越接近于内院。
“是誰?”
“好像是婉娘來了。”周半夏想想還是不提顧三郎媳婦要生了,“你要困了,我帶她去我那邊坐坐——”
“不用。說笑的呢,我知道你剛回來忙着呢,去忙你的好了,有事我會喊你,不過她來沒啥關系。”
沒啥關系,寶丫跟進來還賴着不走了,周半夏偷樂着就見婆婆瞅了自己一眼,趕緊跟上出了東廂房。
不出她所料的,婆婆要去一趟老院了,還特意叮囑她誰來叫她都不能去老院,乖乖的待在家裏别出去。
懂。
這是怕那邊生孩子吓到她。
目送堅決不讓她去前院的婆婆離開,再聽東廂房裏面兩個孕婦聊得還挺開心,周半夏也歇了心思進去。
正如馬珊所言,剛回來是忙着,忙完作坊,家裏面剛裝訂好的線裝書也該壓實了可以擺到書架上。
回到西廂房。
脫了馬珊所謂的“穿三層”外一層輕薄紗衣,隻剩無袖薄衫長裙是涼快多了,再給自己倒杯涼茶壓壓驚。
周半夏依舊以書名首字的筆畫順序做些小紙條,用天幹地支結合中文數字做上編号,将之粘在書脊上。
找出原有的索引大本子,用齊整的館閣體補錄上“新書”的書名和編号,再将書本按類放書架上擺好。
如此一來,找什麽書就可以查這本索引冊子,按編号去書架上找,看完書也可按照編号将書放回原處。
當然,這不是她按照以往看過的圖書館法子實行的,在高府小書房就是這麽整的。
不得不說那位穿越前輩,東一下西一下的“發明”還是帶來了不少便利。
這種活幹多了,速度也快,周半夏正準備洗手就聽劉氏回來了,顧三郎媳婦這麽快就把孩子生下來了?
不可能的。
婉娘之前不是說三嫂要生了,老太太才讓她上這邊避一避?
怎麽的總要個半天時間吧,現在才幾點鍾,絕對不會超過下午四點,前後一個時辰就生了?
聽着就婆婆一個人,周半夏懶得再披上外面一層遮胳膊的紗衣出去,趕緊伸頭朝書案前面的窗口望去。
急匆匆的。
“娘?”
“哎,沒事兒。”劉氏腳步一拐,朝西廂房的方向走去,“不用出來,外頭曬着,六郎還沒回來啊?”
“估摸還在那邊下棋納涼了,他們都帶換洗衣物過去,吃的也有。”
這個,劉氏是知道的,何止是吃的,鋪地上的席子都帶上了。
之前老兒子等人出門的時候就跟了一輛馬車過去,連大孫子的風筝都帶上了,這時節不要誰還放風筝,把孩子給慣的。
走近窗前,劉氏搖頭而笑,“你爹還未及弱冠之年啊。”
周半夏被逗笑,“那邊咋樣?”
“挺好,是老太太想多了,三郎媳婦肚子剛疼就讓四郎媳婦來了,娘回來的時候三郎媳婦還吃了一大碗面。
生孩子之前都是先一陣陣的痛,不是很痛的那種疼,就像來小日子,等覺得好痛也就是快要生了。
三郎媳婦如今還不到覺得覺得好痛的時候,正在屋裏走動着,見她吃了一大碗面,沒啥事,娘就回來了。”
我的好婆婆啊,解釋就是掩飾啊,可難爲你了,周半夏一臉深信不疑的點頭,也學劉氏的樣子悄聲回道,“是好事。我一直在屋裏沒來得及去對面瞅瞅,也不知大嫂聽出二堂嫂生孩子了沒。”
“沒事兒,知道就知道了。又忙了大半天了吧?快去歇着,等六郎回來又要忙上了,快去炕上躺一會。”
“好的,娘你也歇會兒。”
說話間,周半夏就瞟見對面東廂房小廳出來了顧寶丫——小姑娘拎着裙子輕手輕腳的朝這邊跑來了。
“都睡着了,娘親、二嫂,大嫂和三堂嫂都睡着了,三堂嫂起先還出來瞅了,見二嫂忙着就回去睡了。”
想來應該是沒有走近這邊窗口,不然她不會不知有人靠近,周半夏點頭以示知曉。
看來婉娘今晚要住這邊了。
老太太倒是會來事,一句話就把孫媳打發到她家,合着之前住在一個屋檐下的時候孫媳就不值錢了。
目送婆婆和小姑子去上房,周半夏望了眼老院的方向,搖頭轉身去擦手之餘心想着三郎媳婦應該不至于難産。
想歸這麽想,還是沒忍住出書房穿過小廳回到内室從小地窖裏取出一根野山參,切了一小節包好備用。
家裏不是沒有切好的參片,往日喝的參茶或是炖的參湯就用的參片,隻不過三郎媳婦到底不是她大姐周大丫。
讓她上趕着送東西過去是不可能的,别說三郎媳婦,她手上很多東西拿出去,馬珊也隻是共享而已。
很多時候無償性的幫忙,幫着幫着就幫出來了理所應當,幫出了劣根,哪天不再無私奉獻,那真的升米恩,鬥米仇了。
但關乎人命的事情,又不一樣,自然是能把一把是一把,但願對方順産,用不上求到她跟前。
顧文軒得知顧三郎媳婦要生了的消息比較遲,他們一行人所待的位置距離村東村口老院還是比較遠的。
清河村之所以得名,就是因爲有一條河道的分支穿過村子中間,到村尾河面窄了這才鋪上了青石闆通行。
這也是爲何一個村子又稱之爲河東和河西的緣故,而這條分支小河的河面最寬的也不是在架起的石橋一端,它就在之前周半夏落下的位置還要過去一點點,靠近于河西村口外的一裏地河面上。
這邊也是因近河道良田多,精心伺候良田的人多,熱鬧,路也寬,馬車還可以剛好停在河邊老樹下。
往河邊走幾步又是綠樹成蔭的河岸,嫌村子裏面河道太窄,玩水的孩子又多的一行人就跑來這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