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過粟谷種子的人一聽到這個消息,氣的捶足頓胸。
“這知縣,原先說要墊付,現在又不給錢了。如果早知道是這個價格,我還不如去别的縣買!”
多加錢是不可能的,大部分人都是選了換玉米種。
何謹在他們換玉米種時,給他們多聊了幾句。告知他們這玉米畝産可達千斤,若是不知怎麽種,可以讓裏正過來學。
聽說玉米能畝産千斤,有人很高興,恨不得現在就推着裏正過來。
他們還問:“有些人家沒有錢買玉米種,可能賒欠?”
何謹點頭,“可以賒欠,等玉米收獲,拿走了多少玉米種,便還回來多少就行。”
他們奇怪道:“那你們不就白忙活,賺不到錢了嗎?”
“你們的糧種也得要錢吧?”
沈言樂道:“鄭司農派人在江州和青州收玉米種,那裏的百姓聽聞是要推廣到其他州縣,自家留足了口糧和糧種,剩下的分文不收就給推到司農寺了。他們說自己吃飽了,還有人餓着肚子,這樣的好東西也該讓别的地方種。”
何謹接話,“兩州百姓捐了玉米種,鄭司農又從自家糧倉裏取出來些,這才有了這些糧種。今年是第一年,隻爲育種,不求賺錢。糧種數量有限,不給鄉紳豪強,隻發給貧苦百姓。”
百姓高興道:“如此說來,我們真要感謝鄭司農和那兩個州的人。”
也有不少人懷疑,“這玉米當真能畝産千斤?”
何謹信誓旦旦,“隻要你們按照我教的方法種植,一定可以做到。”
“我原先尋了知縣,想讓他召集裏正來縣衙。我們教給裏正,裏正再教給你們。可是這知縣也不知怎麽了,總是推诿。”
他還煽風點火,“我從京城來,看到别的縣的粟谷種子的價格比咱們縣的便宜許多,怎麽咱們縣又加錢了?”
百姓白跑了一趟縣城,換了玉米種,本來就不甘心咽下這口氣。聽他說完,有人就罵道:“誰知道那個狗官又憋着什麽壞水!”
魏子常的人假扮成村民,在一旁引導,“八成是原先有朝廷撥款,他才敢說墊付部分,現在那筆款項應該讓這狗官給貪了。”
知縣平日的所作所爲大家都能看到,現在聽說可能是知縣貪了朝廷撥款,他們都深信不疑。
“定是這樣!”
“言之有理!”
于是,趕來換糧的百姓分爲兩撥人,一撥人回村讓裏正抓緊去找何謹和沈言,另一撥人圍住了縣衙的大門。
自古以來,民不與官鬥,他們也不敢做多過分的事。但是堵住縣衙門口,破口大罵,可是他們十分擅長的。
“呸!狗官,說要墊付糧種,現在又不墊付,害我跑來縣城兩次!”
“你這狗官,怎麽會好心墊付糧種錢,是不是朝廷撥的款,現在都被你貪了!”
“對,定是這般!”
“你這個豬狗不如的畜生,連朝廷撥的款都敢貪!”
知縣躲在裏面,氣的嘴角起泡,“污蔑,簡直是一派胡言,我何時說過要墊付一部分錢,我又何曾貪過朝廷的款項!”
他着急的左右踱步,“來人,把那些刁民給我趕走!”
被他喚來的幾名官差哭喪着臉出去,他們剛到門口,就被人喊着小名罵。
“狗剩兒,你拿刀幹什麽?你小時候,我還幫你換過尿布,現在你要拿刀砍我了是不是?”
小名叫狗剩的官差,趕緊把刀收回去,“大娘,我哪敢啊。就是怕你喊累了,想讓你回家歇歇。”
這名老妪一揮手,“我不累,我還得罵這個狗官!真不是東西,若是我們的血肉值錢,他定将我們賣了!”
一個老者擰住一個官差的耳朵,踹他一腳道:“你趕緊給我回家去,别在這魚肉鄉裏。”
勸又勸不動,打又不敢打,這些官差左右爲難,索性直接躲起來清閑。
另一波村民回村後趕緊尋找裏正,催促他去學如何種玉米。一個人說話,裏正可能不會在意。但是小半個村子的人都圍在他家門口,他再不理,就不是那麽回事了。
有的人回村後又提醒了其他沒去換糧種的人,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知道了聖上派人來教種玉米,可以畝産千斤。這下子,大家都過來催促本村的裏正了。
何謹和沈言派人在這裏守着,他們得回村教那些聞訊而來的裏正們。
若直接跟百姓說玉米高産,讓他們學種玉米,肯定很多人不信。如果百姓手頭隻有玉米種,又聽聞玉米高産,他們不信就啥也沒有,信了還有個盼頭。
現在跟裏正說話也一樣,若是直接拿出聖旨,說是聖上派他們來的,裏正中也會有人不服。但是現在他們被村民搞的别無他法,又親眼看到了聖旨,态度就更謙和了。
何謹先給他們演示怎麽播種,播種十分容易,不過是将種子埋進地裏,裏正看一眼就會了。
何謹說:“之後還有施肥,澆水,除草,補苗,你們一并聽我講解。等到該做這些的時候,我派人去告知你們,還勞煩各位裏正再通知一下村民。”
後面講的東西,有的裏正學的快,有的學的慢,何謹不厭其煩地又教了第二遍,第三遍。
不用何謹和沈言囑托,裏正一回到村子裏,就有百姓蜂擁而至。他們着急學會怎麽播種,免得耽誤春耕。
此時還在夜裏,但月明千裏,裏正教了别人一晚上。
這一晚上下來,裏正們的身體也受不了。後續采取了“兵教兵”的方法,誰學會了,誰再去教别人。
這種方法的效率更快,一個人會了,就能教十個人,十個人會了,就能教百人。
不出半個月,微山縣的許多地方都種好了玉米。沒種玉米的有三種人,一種是沒有糧種的鄉紳豪強,一種是不願換種,也不加錢的潑皮無賴,還有一種是不信任何謹和沈言的人。
此時,魏子常派人快馬送到京城的書信,也到了鄭秋雲的手中。
這半個月裏,鄭秋雲陸續收到學子的來信,給她彙報春耕的情況。他們都遇到了困難,但微山縣的情況最令人生氣。
蕪湖,今天雙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