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的受衆既然是權貴豪強,鄭秋雲便在寫信時,給裴元齊寄了些蒜,信裏寫了做法,還托他廣爲宣傳。
蒜被送到京城時,京城正逢動蕩,百姓多閉門不出。街上,來往行人寥寥無幾。迫于生計出門擺攤的商販也不敢高聲吆喝,就怕一不小心沖撞了什麽貴人。
空氣中湧動着不安與緊張的氣息。
倏而,遠方塵土飛揚,一群人騎着高頭大馬飛奔而來。爲首的男子一身黑色衣袍,衣角用金線繡着祥雲瑞獸,随風翻滾。他左手按住滴血的佩刀,右手緊握缰繩,手腕上帶着奪目的朱砂手串。
馬匹嘶鳴,塵沙彌漫,百姓連呼吸也不敢。
待他走過,塵埃落下,歸于平靜,百姓才開始竊竊私語。
“那便是新上任的宣威将軍,這一個月來,許多達官貴人被他斬殺了。”
“是啊,聽聞他的手串,是被這些人的血染紅的,這次不知道他又去抄誰的家呢。”
“你們看,他馬背上放着一袋什麽東西,鼓鼓囊囊的,不會是誰的項上人頭吧。”
“也許,我看着像。”
“前些日子,宋太尉被抄家,聽聞宋家嫡女逃出去了,這是不是她的屍首啊?”
“唉,可不好說。”
衆人議論完之後,又各忙各的,也不會注意到裴元齊帶着一群官差,直奔京城最大的酒樓,醉雲樓而去。
官兵兩列站在酒樓門口,裴元齊擡腳走進去。待他進到酒樓裏,官差才收刀站在他身後。
酒樓裏湧進來這麽多的官兵,掌櫃趕忙去通知自己背後的靠山,查封酒樓事小,就怕還得抓人抄家。
他滿頭大汗,站在一旁,都忘了清退還在酒樓吃飯的閑雜人等。
不一會,周侍郎便聞訊趕到了,上來就往裴元齊手裏塞銀票,“周某鬥膽,敢問将軍,周某所犯何事?”
裴元齊将銀票退還給他,皺了皺眉,還未來得及開口,周侍郎就面如死灰道:“還請大人通融一下,容我與家中妻兒道個别,再将我壓入大牢。”
裴元齊又歪了下頭,奇怪地打量他,讓校尉把袋子呈上來。
周侍郎一見這鼓鼓囊囊的袋子,馬上撲上去嚎啕大哭,“禍不及妻兒啊,你怎麽能還未查清真相,就将我妻兒斬殺了!”
校尉好心道:“侍郎不若先打開看看,不急着認親。
手下觸感微硬,周侍郎便大着膽子打開,結果就看到一個個白白胖胖的果實。
裴元齊不知何時走到了他跟前,涼涼地說道:“裴某竟不知,周大人的妻兒便是這蒜嗎?”
周侍郎知道是自己誤會了,他擦幹眼淚,連連拱手,“讓将軍見笑了。”
裴元齊已拉開椅子坐下,“我并不是來捉拿你的。”
周侍郎耷拉着臉,開玩笑道:“難不成大人還是來吃飯的嗎?”
裴元齊百無聊賴地轉動手串上的珠子,“正是。”
周侍郎瞬間擡頭,仔細辨别真假。
校尉實在不忍心看他受這樣的折磨,解釋道:“裴将軍新得了一袋子用來調味的蒜,紙上寫了詳細的做法。聽聞醉雲樓的廚子最厲害,你讓後廚按照這上面寫的去做,看看味道如何。”
周侍郎這下是徹底放心了,“好,我這便讓後廚去做,裴将軍稍等片刻。”
須臾,一道道菜品被端上來。
這精神一放松,周侍郎就感覺到饑腸辘辘,鼻尖嗅着一桌子的好菜,他實在沒忍住吞了下口水。
見裴元齊心情還行,他開口問:“大人,滋味如何?”
裴元齊最愛那道用蒜提味的油麥菜,吃起來清爽可口。
漱了口,裴元齊頗爲大方,“不錯,我帶來的蒜不少,周侍郎也可一并嘗嘗。”
接着,後廚又端過來幾道菜,周侍郎愛上了那道蒜泥白肉。
“将軍,你是從何處得到的蒜?可能賣我一些。”
周侍郎這一吃飽喝足,膽子也大了起來,也不是剛才那副戰戰兢兢的樣子了。
裴元齊将剩餘的蒜收好,“周侍郎若是覺得好,明年我找人給你送過來。今年是沒有了。”
說着,他又去後廚溜達了一趟,把還剩的半個蒜頭也一并拿走了。
周侍郎氣道:“這人,剛還說自己帶了許多,現在竟半個都不給我留。”
裴元齊轉悠完了醉雲樓,又去西景閣。
西景閣的李常侍以爲這是裴元齊新想出來的酷刑,拿着大蒜就要往嘴裏塞,被裴元齊攔下了。
城中百姓見他這幾天來往如此頻繁,連出來擺攤也不敢了。他們在家裏猜測,必然是酒樓中做了什麽假賬,過不了幾天就要有人遭殃。
連聖上都猜測是不是京城中的酒樓有問題,隻等着裴元齊來給他彙報。
裴元齊忙了這幾天,不管百姓與官員怎樣擔驚受怕,他自認爲完美完成了鄭秋雲交代的任務,很得意地給鄭秋雲寫回信。
信中寫道:“蒜在京城頗受歡迎,周侍郎癡迷于此物,将其認作妻兒。”
“李常侍喜愛尤甚,欲生吞大蒜。”
“孫右丞兩手握蒜,泣涕漣漣。
“元齊自問相貌堂堂,爲人可親,但京中大臣見我多躲避,元齊孤身一人,形單影隻。
反思己身,元齊不知自己有何不妥之處,還望姑娘據實以告,元齊定加以改正。
遙祝姑娘順遂平安,康健無憂。
故人裴元齊留。”
鄭秋雲看信時覺得裴元齊太誇張了些,不過是個調味品,怎麽就至于認作妻兒,泣涕漣漣了。
至于裴元齊說的不妥之處,鄭秋雲一時還真想不起來他的缺點,可能是那些官畏懼強權吧。
“秋雲。”
“秋雲,你找我們?”
翠花,趙大虎和陳二狗在門口喊她。鄭秋雲将信件疊好招呼他們進來。
鄭秋雲說:“以後我會分些精力在蒜上,作坊那邊就顧不了了。”
趙大虎着急道:“不會要把作坊散了吧。”
鄭秋雲擺手,“那倒不是,我很放心你們三個人。我想讓翠花指揮人收胡椒,處理胡椒,趙大虎負責監督作坊生産,陳二狗和李掌櫃對接胡椒粉。”
“銀錢方面,是給你們分紅。每月結賬,給你們一成的利。”
她征求他們的意見:“你們可願意?”
三個人面面相觑,随即,都高興道:“我們自然願意。”
胡椒粉十兩一筒,哪怕隻有一成的利,那也是非常可觀的一筆數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