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衍聽完了宋應星的禀報,沉思了一會兒,然後問道:“民政部尚書趙民怎麽說?”
“啓禀閣老,趙部堂覺得下官之見,有些道理,隻是拿不準主意,便讓下官過來向閣老禀報一番。”
劉衍搖了搖頭,這個趙民還是太謹慎了。
其實宋應星想到的湊足各地新式學習教書先生的辦法很簡單,那就是集中突擊培訓。
先從各地招募大量沒有考上功名的書生,以新式教材對這些書生進行“填鴨”式的培訓,然後在短期内讓他們熟悉新式教育的過程,以及想要得到的結果,如此便可以派到各地去上崗了。
至于這些書生能否理會其中的含義,是否能夠成爲一個合格的新式學校教書先生,宋應星都是不關心的。
眼下最爲關鍵的,便是在全國範圍内搭建起新式的教育體系,先将架子搭建起來,讓這個新式教育體系正常運轉,然後再逐步進行微調。
劉衍心中對于這個辦法還是非常贊同的,其實宋應星的辦法,與後世那個紅色政權掃盲的辦法如出一轍。先集中突擊培訓出大量的所謂老師,這些老師甚至有的人本身就是文盲,隻不過通過死記硬背,将大量的生字形狀背了下來,在寫字的時候,就好像是畫畫一般,隻能認出一個大概,知道大概的讀音而已。
即便是這樣的老師,也依然可以上崗,隻是因爲後世那個時候,全國上下認字的人太少了,隻能趕鴨子上架,一遍一遍、一輪一輪的掃盲,最後才将全國的文盲人數大幅度的降了下來。
而現在劉衍面對的情況也差不多是這樣的,整個大明上下,能夠熟練教授各種新式課程的先生非常少,如今要在全國推廣新式教育,就必須要将教書先生擴大化,哪怕其本人對新式教育都是一知半解,甚至兩眼一抹黑,隻要是能認字,能夠照本宣科,甚至是一個字一個字的照着書本念,那就可以了!
其實華夏自古的教育體系就是“填鴨式”的方法,先讓學生将所學的知識死記硬背,不理解可以,不認同可以,不明白也可以,先記下來,等到将來年紀增長、閱曆增長、學問增長之後,便能夠自然而然的融會貫通,以前許多想不明白的道理,到了一定年紀自然就明白了。
就好像後世所說的那樣:年輕時候射出的一顆子彈,正中多年後自己的眉心!
于是劉衍對宋應星說道:“宋侍郎的這個辦法,本公看可以推行。隻是在選取教書先生的時候,一定要對其進行甄别,凡是不贊同新政者,不管學問如何,一律都不得任用。”
宋應星見劉衍答應了下來,心中大喜,當即抱拳說道:“閣老放心,此時下官親自盯着。”
開始劉衍是任命宋應星爲民政部主事,暫時主管教育司。宋應星上任之後,隻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便将新式學習的各種教材刷新了一遍,還填補了農事、手工業等類别教材的空白。
劉衍聞訊大喜,直接下令将宋應星從民政部主事提拔爲侍郎,仍舊主管教育司。
而此時随着新政的全面鋪開,民政部也對新式教育體系進行了全面的梳理。
此時新式教育體系自下而上分爲縣學、府學(直隸州學)、道學(各省)三級,縣學爲啓蒙基礎,相當于後世小學、初中階段,府學及直隸州學相當于高中階段,已經有一定的選拔性質了。
道學相當于後世的大學階段,已經是研究各種學問、各類技術的所在。
而按照具體新式學校教授的内容分類,各地縣學都是一樣的,教授識字、常識、四書五經等基礎學科。
到了府學、直隸州學這一級别,就開始分類了,有學習經史子集的文學類學校,有教授各類手工業技術的學校,有教授經商知識的學校,有教授農學知識的學校,等等。
而到了道學這一等,依然和府學一樣,分爲各類專業學校,隻不過研究的更深,在劉衍的計劃下,道學将作爲今後大明的技術研發、技術儲備、技術人才培養的搖籃。
随後劉衍便笑着讓宋應星坐下,問道:“如今各地新式學校籌建的如何了?”
宋應星這段時間一直在忙碌這些事情,各種數據就在腦海中記着,于是當即說道:“啓禀閣老,如今山東、北直隸兩地的所有府縣,已經全部普及了新式學校,凡是适齡生源,也已經基本入學。”
“山西、河南、宣府三地新式學校的普及情況,大概有個三到四成,目前這三地以宣府的情況最好,山西、河南因爲戰亂的原因,目前的首要還是民生,所以新式學校的普及就慢了一些。”
“至于其餘各道府縣,則隻有一到兩成的普及率。”
宋應星擔心劉衍不高興,急忙說道:“不過閣老也不用憂慮,目前朝廷财力充足,随着新政的逐步落實,新式學校的普及速度是會越來越快的,下官估計,再有三到五年的時間,我大明便可以全面構建起新式的教育體系。”
劉衍點了點頭,其實三到五年的時間已經非常快了,要知道此時的大明才剛剛從剿滅李自成的戰火中站起來,不少地方的百姓連基本的生存都是困難,要在這個時候一下子就普及新式教育,是不可能,也絕不現實的。
于是劉衍點了點頭,說道:“三到五年,時間上可以,但是民政部教育司也要實時的調整政策,大力推進。”
其實還有一句話,劉衍并沒有說出來,那就是劉衍準備在新式教育體系全面建成,大明原有的舊式私塾、官學教育體系被取代之後,大明的科舉考試将與新式教育挂鈎。
到了那時,想要考取功名,光背四書五經,隻會寫八股文,是不可能考取功名的,必須要精通各種實用之學。
想進農事部,就要有農業學校的文憑,想要進國防部,就要拿到演武堂的畢業證,想要進财政部,就要有财政學校的畢業證。
隻有拿到各種專科學校的畢業證,然後才能有資格參加朝廷的專項科舉考試。屆時朝廷科舉也将仿效後世的公~務員考試,分門别類的組織一系列的考試,而不是用一張試卷考完了事。
将來的大明朝廷,那将是專業的人才,幹專業的事情,如此才能徹底杜絕東林黨那樣,隻會誇誇其談,隻會寫漂亮文章,卻一點實事都幹不了的“口号官吏”。
“嗯。”
劉衍心中暗道:“萬裏長征第一步,先建立新式教育體系,然後再說其他吧。”
随後劉衍又意識到,估計将來改革科舉的時候,又将是一番動蕩,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現在先考慮眼下的問題好了。
“對了還有一事。”
“閣老請講。”
劉衍問道:“朝廷大張旗鼓的推行新式教育,各地的大儒士子是怎麽看的,民政部可有反饋?”
劉衍現在還有一個擔心,那就是新式教育将以往的工匠、商賈、兵将等階層的學問擡的太高了,已經基本上與所謂的聖人之言平起平坐了,那些儒生肯定會打心裏反對的。
别說如今儒學一家獨大的情況了,就是當初秦朝的時候,儒家還隻是百家之一,儒生就已經開始排擠其餘各家,甚至還對秦始皇的行爲指指點點。
宋應星說道:“閣老明鑒,各地士子、大儒的确對新式教育頗有微詞,之前也有人開始集會,以作詩、寫文章來抨擊朝廷新政。”
“隻是随着各地新政的不斷落實,朝廷需要的讀書人越來越多,而且許多都是在新式學校教書,或是在各處商社中任職,不少儒生都嘗到了實惠,賺到了銀子,所以現如今儒生之中反對的聲音也小多了。至少民政部這邊,已經聽不到什麽反對之聲了。”
劉衍點了點頭,如果是這樣就好,如此也能看出來,那些儒生之所以反對新式教育,無非就是擔心自己所學被新式教育取代。
而當他們能夠從新政中獲取好處,反對的聲音自然也就消散了許多。歸根結底,還是利益使然。
不過劉衍非常清楚那些儒生的嘴臉,于是待到宋應星告辭之後,劉衍又将吏部尚書王文鎮、民政部尚書趙敏找來,對二人說道:“本公聽聞曾有儒生公然反對朝廷的新式教育,二位尚書謹記,從今以後,凡是集會反對新式教育的儒生,朝廷要一律将其革除功名,那些參加的所謂大儒,也要取消一切入世的資格和權力!”
王文鎮和趙民當即領命,劉衍這可是下重手了,很快各地反對新式教育的聲音便歸于平靜,還有一些反對過新式教育的朝廷官員,吏部也不管其職位高低,一律進行處理,或是革職、或是降職。
這一下,反對新式教育的聲音便徹底消失了。不過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軍情部尚書吳國金卻突然接到了一份情報,頓時眉頭緊鎖,立即将南鎮撫司指揮使姚廣明找來,命其立即趕往江南各省嚴查。
“現在江南各省有暗流湧動,你立即帶人去一趟,務必要嚴查到底。”
姚廣明看了這份情報,說道:“不可能吧?如今新政、軍改之策已經在北方全面鋪開,江浙、湖廣、南直隸和四川也正在全力落實,還有人在暗中串聯,要鬧事抵制新政和軍改,這群人是不是腦子壞掉了?”
吳國金冷笑着說道:“那些人恐怕不是腦子壞掉了,他們都精着呢,隻不過是被那些黃白之物迷住了雙眼,已經看不清當今的時局了!”
“那此時用不用禀報閣老?”
吳國金說道:“暫時先不要禀報,你快去快回,先拿到詳細的情報,然後再向閣老禀報。”
“如果這期間江南那邊出事了呢?”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更何況是一群隻會盯着眼前利益的短視之人,時間來得及,你去吧!”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