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華看着唐硯甯,眼睛裏都是崇拜:“唐姐姐,我考的西南醫科大,我想要做你的師妹。”從唐硯甯用銀針救了她嫂子那一刻起,她就下定決心要像唐姐姐一樣,成爲一名醫生。
唐硯甯從她的眼睛裏看到了堅定,她微笑着說:“恭喜你,小華,找到了自己未來的方向。所以,你要不要先跟我省城呆幾天,提前感受下醫院和學校的氣氛?”
羅小華大聲說:“要。”
衛紅英揮揮手說:“去吧去吧,自從拿到通知書,人還在家裏,心早就飛到省城去了。”小姑子這麽努力的學習,就是爲了追尋小唐的腳步,他們做哥嫂的雖然幫不上什麽忙,但是也絕不會拖後腿。
羅小華笑得十分燦爛,拉着衛紅英的胳膊撒嬌:“謝謝嫂子,嫂子最好了。”
衛紅英比羅小華大了不少,在她眼裏,小姑子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樣。
他們家老人去得早,就剩下兄妹二人相依爲命,她嫁進來小姑子就跟她特别親,這也是爲什麽她差點難産的時候小姑子那麽着急。
衛紅英輕輕點了點她的額頭,嗔道:“你呀,這麽大了,都是大學生了,還沖着嫂子撒嬌,也不怕别人笑你。”
羅小華把頭靠在衛紅英的肩膀上,聲音軟軟的:“我多大了,在嫂子面前也還這樣。”
唐硯甯點點頭說:“就是,長嫂如母,哪怕小華将來結婚做了媽媽,在紅英姐面前也永遠是個小姑娘。”她是知道的,對小華來說衛紅英就是媽媽一樣的存在。
四個人都擠在廚房裏做午飯,也就是農村的廚房大,要不然根本就擠不下。
羅永年早就跟大家說好了,中午去羅嬸子家吃飯,要不然也不會讓衛紅英和羅小華都帶着肉和菜過去幫忙。
等他們一行人來到羅嬸子家的時候,這邊飯菜也做好了。
大家熱熱鬧鬧的圍坐着吃飯,隻有鐵蛋和三胖一人端了一個大碗,遠離飯桌,在一旁嘀嘀咕咕的。
一桌人看着兩人直笑,羅永建更是打趣道:“鐵蛋,你跟叔說說,你和三胖是準備要把咱們村的田雞都給抓完嗎?”
鐵蛋這孩子也是老實,他搖搖頭說:“小叔,太多了,我們兩個人抓不完的。”
所有人都哈哈大笑起來,就連顧于淵都忍不住輕笑,這個孩子怪可愛的。
“那你和三胖這是在商量啥,說出來我給你們參謀參謀。”
鐵蛋憨憨的說:“這有啥可參謀的,我跟三胖哥說好了,晚上一起去照田雞,他說還得弄點黃鳝。”
羅小華一本正經的說:“你們倆行不行呀,咱們人多,你看坐了一大桌子呢,你們弄來的田雞和黃鳝必須得多,要不然不夠大家夥兒吃。”
吳三胖說:“羅姐姐,是男人就不能說不行。我和鐵蛋肯定能抓到足夠的田雞和黃鳝,你放心。”
大家面面相觑,忽然哄堂大笑。
吳老六指着兒子說:“三胖,你個傻小子,都是從哪裏學來的話呀。”
吳三胖撓撓頭道:“那天我跟着你去縣城,聽到供銷社的小喇叭裏說的呀。”收音機的說的東西,肯定不會有錯的。
唐硯甯悄悄拉了拉顧于淵的衣服。
他側過臉來,小聲問:“硯硯,怎麽了?”
唐硯甯也很小聲的說:“于淵,我從來沒有見過抓田雞和黃鳝,我也想去。”言下之意就是,我想去,但我不好意思說。
顧于淵心領神會:“嗯,我想去,你陪我,我跟三胖說讓他們等我們一起。”
“三胖,我和你唐姐姐還沒我見過人抓田雞呢,晚上叫我們一塊兒。”
鐵蛋和三胖齊刷刷的點頭道:“好的,等天黑了我們就去。”
三胖對鐵蛋說:“天一黑,我就過來找你,咱們倆帶着唐姐姐和姐夫一塊兒去照,你家有幾個手電筒?我家隻有一個。”
鐵蛋也不知道,他大着嗓門問:“媽,咱們家有幾個手電啊?”
羅嬸子瞪他一眼,說:“你這孩子是不是傻,誰家不是就一個手電?”這個年代就是這樣,也不可能誰家好幾個,畢竟電池還是挺貴的。
顧于淵微笑着說:“鐵蛋,你别擔心,我們車上有兩個手電,你和三胖不用管我和你唐姐姐,我們有用的。”
吳三胖拍拍胸口道:“唉喲,那就好,我還怕湊不夠手電你們沒有工具用呢。”
因爲下午還得安排種藥材,所以盡管中午的菜很豐盛,大家誰都沒有喝酒。
吃完飯,稍做休息,一行人都去了地裏,還安排鐵蛋和三胖去各家通知下午種藥材的村民帶着工具到地裏來。
唐硯甯也跟着顧于淵去了地裏,原本是想幫幫忙的,結果他們倆都被羅永年攔了。
“小唐,小顧,你們倆看着就行,咱們人多,幹活快。”在羅永年看來,唐硯甯和顧于淵的手都不是用來種地的。
唐硯甯知道他們兩個人要是硬要幹活兒,也就是給大家添亂,畢竟他們是真的不會種地。
想當初,顧于淵剛下鄉一個月就被原身下了藥,從此以後再也幹不了重活了,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家裏養身體,頂多就是種點蘑菇方便觀察和培育。
而唐硯甯就更不用說了,她就隻跟着羅嬸子拔過草,連草都沒有拔幾天就在村醫務室工作,再也沒有下過地。
顯然顧于淵也想起了那會兒,他扭頭看着唐硯甯,眼睛裏都是溫暖。
顧于淵雖然沒有下地,但是他根據藥材的習性以及種植方法,把需要種植的藥材分門别類後再交給吳老六,由他安排村民種植。
看着整塊土地上,一點點被大家種植、填滿,他心裏真的很有成就感。
他們兩個人就是在靠山村相知、相愛的,這裏于他們而言,有着和别處完全不同的情感。
靠山村裏所有認識的人,都對他們充滿善意,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上,給予了他們相當大的幫助。
所以,對于靠山村這一片土地,他們有着強烈的歸屬感。
他們在這裏建立村小學、磚瓦廠、蘑菇種植場,現在又增加了藥材種植,兩個人都有共同的心願,就是把靠山村打造成縣裏、乃至省裏有名的示範農村,讓每一個靠山村的村民,都以此爲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