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爾·格列柯(El Greco,1541—1614),西班牙畫家,作品多爲宗教畫、肖像畫,畫風受風格主義影響,色彩亮麗而偏冷,人物造型奇異而修長。作品有《奧爾加斯伯爵的葬禮》等。
[2]委拉斯開茲(Diego Rodriguez de Silva Velazquez,1599—1660),西班牙畫家,菲利普四世的宮廷畫師,畫風寫實。作品有《勃列達投降》《紡織女》《宮娥》等。
[3]《一位現代畫家:簡評查爾斯·斯特裏克蘭德的畫作》,愛爾蘭皇家學院會員愛德華·萊格特著,馬丁·塞科出版,1917年。——作者注
[4]《卡爾·斯特裏克蘭德:生平與作品》,哲學博士雨果·維特布雷希特-羅特霍爾茲著,萊比錫施威因戈爾與漢尼施出版,1914年。——作者注
[5]沃爾特·羅利爵士(Sir Walter Raleigh,1552?—1618),英國探險家,作家,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寵臣,早期美洲殖民者,因被指控陰謀推翻詹姆士一世而被監禁在倫敦塔(1603—1616年),後被處死。著有《世界史》等。
[6]《斯特裏克蘭德:其人其作》,畫家的兒子羅伯特·斯特裏克蘭德著,海因曼出版,1913年。——作者注
[7]根據克裏斯蒂收藏目錄描述,這幅畫作的内容如下:一個裸體女子,社會島的土著,仰卧在一條小溪邊的草地上,背景是熱帶風光,有棕榈樹、芭蕉樹等。60英寸×48英寸。——作者注
[8]安東尼(Marcus Antonius,前82?—前30),古羅馬大将。克莉奧佩特拉(Cleopatra,前69—前30),埃及豔後。羅馬大軍攻占埃及後,克莉奧佩特拉和幾位羅馬大将聯姻,和安東尼的愛情故事最有名,被莎士比亞寫進他的名劇《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後有經典電影《埃及豔後》,這一古代愛情故事因此更廣爲人知。
[9]提比略(Tiberius,前42—公元37),古羅馬皇帝,長期從事征戰,軍功顯赫,五十六歲繼承嶽父奧古斯都大帝的帝位,後漸趨暴虐。
[10]此處指一戰。
[11]塔希提島,南太平洋東南部的一個島嶼。
[12]尼尼微城,古代東方奴隸制國家亞述的首都,遺址在今伊拉克北部的摩蘇爾附近。
[13]喬治·克雷布(Ge Crabbe,1754—1832),英國詩人。
[14]亞曆山大·蒲伯(Alexander Pope,1688—1744),英國著名詩人。
[15]濟慈(John Keats,1795—1821),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其抒情詩十分優美。作品有《夜莺頌》《希臘古甕頌》《無情的美人》《秋頌》等。
[16]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英國詩人,作品歌頌大自然,開創浪漫主義新詩風,1843年被封爲桂冠詩人,作品有長詩《序曲》、組詩《露西》、抒情詩《孤獨的割麥女》等。
[17]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英國詩人,評論家,英國文學史上浪漫主義的開創人之一。主要詩作有《忽必烈汗》《古舟子詠》,文藝評論作品有《文學傳記》。
[18]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英國詩人,浪漫主義詩歌的貢獻者之一。
[19]原文爲“as dead as mutton”,英語成語,有“氣絕已久”“僵死”“陳腐過時”等意,這裏照字面意思譯出,似乎更形象生動。
[20]羅熱(Peter Mark Roget,1779—1890),英國醫師,語言學者,1815年起爲皇家學會會員,退休後編纂《英語單詞和短語彙編》一書,因此名留青史。
[21]原文爲“on the shelf”,英語成語,有“廢棄的”“不再流通的”等意,這裏照字面意思譯出更通。
[22]這些地點都在倫敦,是英國文人聚會的地方,類似文學沙龍,尤以布魯姆斯伯裏團體最爲出名,弗吉尼亞·伍爾夫是其中成員。
[23]英文句子套用了短語“call a spade a spade”,有“有話直說”“直截了當”等意。
[24]語出《聖經·傳道書》7:6,“愚昧人的笑聲,好像鍋下燒荊棘的爆聲”。
[25]此處當指著名的保羅大教堂。
[26]惠司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1834—1903),美國畫家,長期居住英國,主張“爲藝術而藝術”,以夜景畫、肖像畫和版畫聞名。作品有油畫《白衣少女》《藝術家母親肖像》等。
[27]威廉·莫裏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英國詩人,畫家,工藝美術家,1884年組織社會主義聯盟,1890年創辦凱爾姆斯特出版社。作品有詩集《地上樂園》《社會主義歌集》、小說《烏有鄉消息》等。
[28]拉格比,英格蘭中部一小城,著名的拉格比公學所在地。
[29]查理,查爾斯·斯特裏克蘭德的昵稱。
[30]本書楷體部分原文爲法語。
[31]多蘿西,麥克安德魯太太的名字。
[32]阿萊克,麥克安德魯上校的名字。
[33]貝尼尼(Giovanni Lorenzo Bernini,1598—1680),意大利建築家、雕塑家和畫家,巴洛克藝術風格的代表人物。
[34]莫奈(Claude M,1840—1926),法國畫家,印象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常在戶外畫畫,探索光色和空氣的表現效果。作品有《魯昂大教堂》《帆船》《日出印象》等。
[35]馬奈(Edouard M,1832—1883),法國畫家,革新傳統繪畫技法,對印象派産生影響,畫風色彩鮮明,明暗對比強烈。作品有《左拉像》《草地上的午餐》《奧林匹亞》等。
[36]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德國畫家,他把意大利巴洛克畫風帶入北歐,爲教堂和宮廷創作了大量的宗教畫和神話畫,色彩豐富,晚年創作了許多肖像畫和風景畫。
[37]夏爾丹(Jean Baptiste Siméon Chardin,1699—1779),法國畫家,擅長風俗畫和靜物畫,多描繪市民階層生活和普通物品。作品有《碗櫥》《一個女人在喝茶》等。
[38]柯羅(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法國畫家,使法國風景畫從傳統的曆史風景畫過渡到現實主義風景畫的劃時代的人物。作品有《沙特爾大教堂》和《陣風》等。
[39]森林之神,希臘神話中的神靈,人頭馬的樣子,也指性欲無節制的男人。
[40]安格爾(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1780—1867),法國畫家,古典主義畫派最後的代表人物,畫法工整,線條造型别緻,素描獨到,長于肖像畫。作品有《土耳其浴女》《泉》等。
[41]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法國浪漫主義畫家,對印象派和後期印象派均有影響,作品色彩絢爛,富于表現力。作品有《自由領導人民》《但丁和維吉爾在地獄裏》等。
[42]這幅畫原先在裏爾一個富有的制造商手裏,德國人逼近裏爾時,這個人逃出裏爾城。目前這幅畫在斯德哥爾摩國家美術館裏。瑞典人對這種渾水摸魚的業餘愛好是很拿手的。——作者注
[43]即四十攝氏度。
[44]農牧神,希臘神話裏的神靈,生有羊角和羊腳。
[45]馬賽阿斯,古代小亞細亞一古國的吹笛人。
[46]馬拉美(Stéphane Mallarmé,1842—1898),法國詩人,象征派代表,追求在詩中表現“絕對世界”,對法國現代詩歌有深遠的影響。作品有《牧神的午後》等。
[47]加博裏約(Emile Gaboriau,1832—1873),法國作家,被稱爲法國偵探小說之父。作品有《勒魯日案件》《勒考克先生》等。
[48]布蘭奇的話裏有不惜賣身養活斯特裏克蘭德的打算,這讓斯特羅伊夫不寒而栗,決定自己淨身出戶。
[49]佛羅那,一種麻醉劑。
[50]羅密歐,莎士比亞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男主角,因愛朱麗葉而對抗家族,最後殉情。
[51]托比·培爾契,莎士比亞喜劇《第十二夜》裏的一個人物,總在促成好事,卻又落不得好結果。
[52]原文爲“you must lie on the bed that you have made”,亦可譯爲“自己刨坑埋自己”“自作自受”等,這裏按字面意思譯出。
[53]布列塔尼,法國的一個地區。
[54]皮克牌,撲克牌的一種玩法,用七以上的三十二張牌,兩個人玩。
[55]米洛斯的維納斯,大理石斷臂維納斯雕像,1820年發現于希臘南部的米洛斯島,現存法國羅浮宮。
[56]美第奇的維納斯,美第奇是意大利一個有名的家族,幾代人都是詩人和畫家的庇護人,在佛羅倫薩收藏和積累了大量藝術品。美第奇的維納斯雕像是17世紀在意大利發掘的,爲羅浮宮的美第奇館收藏,故有此名。
[57]代爾夫特,荷蘭的一個小鎮,出産藍白色釉彩瓷器。
[58]原文爲“had other fish to fry”,意爲“有别的事情要做”或“沒有多餘的工夫浪費”,這裏按字面意思譯出,似更達意,因爲這是斯特裏克蘭德對斯特羅伊夫說過的最客氣的一句話。
[59]伊阿古,莎士比亞著名悲劇《奧賽羅》裏臭名昭著的反面人物。
[60]苔絲德蒙娜,《奧賽羅》裏的女主人公,奧賽羅的妻子,在伊阿古的唆使和挑撥下,奧賽羅親手掐死了她。
[61]西斯萊(Alfred Sisley,1839—1899),英裔法國畫家,印象派創始人之一,喜歡以陽光中的樹林和河流爲題材。作品有《魯弗申的花園小路》《塞納河岸的鄉村》等。
[62]德加(Edgar Degas,1834—1917),法國畫家,早年爲古典畫家,後轉向印象派,作曆史畫與肖像畫,兼長色粉畫,擅長描繪人物瞬間的動态。作品有《芭蕾舞女》《洗衣婦》等。
[63]普羅米修斯,希臘神話人物,因爲盜天火給世人而被宙斯鎖在山崖上,每日遭神鷹啄食肝髒,夜間傷口愈合,天亮神鷹複來,但他始終堅強不屈。
[64]蘭特裏夫人(Lillie Langtry,1853—1929),英國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的著名女演員,以漂亮著稱。
[65]瑪麗·安德森(Mary Anderson,1859—1940),美國女演員。
[66]提香(Tiziano Vecellio,1490?—1576),意大利文藝複興盛期威尼斯畫派畫家,擅長肖像畫、宗教畫和神話題材的畫。作品有《烏比諾的維納斯》《聖母升天》等。
[67]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法國畫家,後期印象派的主要代表。
[68]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荷蘭畫家,後期印象派代表人物之一。
[69]溫特哈爾特(Franz Winterhalter,1805—1873),德國宮廷畫家。
[70]倫勃朗(Rembrandt Harmensz van Rijn,1606—1669),荷蘭畫家,擅長運用明暗對比,講究構圖完美,尤善于表現人物的精神和性格特征。作品有《夜巡》《浪子回頭》《老人畫像》等。
[71]彼得·勃魯蓋爾(Pieter Bruegel,1525—1569),尼德蘭畫家,善畫農村景色,反映農民生活和社會風俗。作品有《農民的婚禮》《盲人的寓言》等。
[72]蒙特塞拉特島,西印度群島中的一個英屬海島。
[73]原文爲“beachbers”,原意是海濱流浪漢,這裏專指太平洋各碼頭上的白人乞丐、流浪漢、遊民等。這也是白人開拓殖民地的副産品,暗示書中主人公斯特裏克蘭德在人生最後階段的身份和地位。
[74]達哥人,泛指意大利與西班牙血統的人。
[75]卡納加人,指夏威夷和南洋群島的人。
[76]鮑摩圖斯島,該群島最初被塔西提人稱爲鮑摩圖斯島(paumotus),意爲“服從的島嶼”,後法國人改爲土阿莫土群島(Tuamotus)。本書采用前者。
[77]黎凡特,地中海東部各國和島嶼,包括叙利亞、黎巴嫩,以及希臘到埃及各國,範圍寬泛。
[78]亞曆山大港,埃及一著名港口。
[79]塔布什帽,亦稱土耳其帽,一般都帶有紅豔豔的穗子。
[80]貝洛托(Bernardo Bellotto,1720—1780),意大利威尼斯畫派風景畫家,畫風細緻逼真,以善畫意大利中部及東歐城市風景聞名。
[81]佐法尼(John Zoffany,1733—1810),英國畫家,英國皇家美術學院奠基人。擅長以風俗畫形式描繪當代戲劇情節片斷和肖像。
[82]帕蕾襖,塔希提島人的服裝,實際上就是一條土布,系在腰間。
[83]福斯塔夫,莎士比亞著名戲劇《亨利四世》和《溫莎的風流娘兒們》中的一個醜角,身寬體胖,吹牛撒謊,貪色成性。
[84]那個人,即米開朗琪羅,他在西斯廷教堂畫了不朽的天頂畫和壁畫。
[85]黑利阿巴加盧斯,即埃拉加巴盧斯(Elagabalus,203?—222),羅馬皇帝(218—222年在位),荒淫放蕩,臭名昭著,強令羅馬人崇拜太陽神,處決了幾名持異議的将軍,引起社會不滿,爲禁衛軍所殺。
[86]赫斯珀裏得斯,希臘神話中看守金蘋果的三姊妹之一。
[87]巴克斯特(Leon Nikolaevich Bakst,1866—1924),俄國畫家、舞台美術家,在舞台設計中采用古代希臘、羅馬和東方的風格。
[88]神聖家庭,以聖母和聖子爲題材的畫。很多畫家都以此爲主題作畫,最有名的是拉斐爾的版本。
(本章完)